晚唐逆流_第201章 摩天大水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1章 摩天大水车 (第2/2页)

我就恨啊!九哥哪都好,就是心太善了!”

    “使家可能有别的考虑吧。”姚药儿若有所思的说道。

    正如姚药儿所说,这次山南东道乏盐,张寻的确有别的考虑。首先一个,就是趁机赚钱。

    自从今年二月份开始,由于涪州的韩秀升、屈行从起兵作乱,截断了川盐出川的道路,导致一直依赖川盐的山南东道,乃至整个荆湘全都严重缺盐,盐价涨了十倍有余,很多盐商还是无货。史载“江、淮贡赋皆为贼所阻,百官无俸。云安、淯井路不通,民间乏盐。”

    由于张寻早就组建了邓州盐业商会,事先囤积了大量的淮盐。这次忠义军是赚了个盆满钵满。短短一个月间,获利数十万贯。

    这一个月里,邓州城内的所有馆驿几乎天天客满。来自襄、郢、随、房、峡、归、施、澧、朗等十余州的盐商全都汇聚于此,大肆购盐。甚至导致邓州盐价也涨了三四倍。

    为了保护邓州百姓的生活不受太大冲击,张寻颁布了限价令。规定盐价不得超过900文一斗。但他也不会便宜了外来的盐商,限价令的同时,开征盐税,对于每笔超过一石的大宗交易,征收200%的税。并严厉打击本地的二道贩子。

    但即便如此,外来盐商依旧有利可图。盐会的盐队几乎刚一回来,上千石淮盐就会被一抢而空。邓州盐业商会的会长郑袭,已经一跃成为淮河两岸最有影响力的盐商之一了。

    常言道,有钱不赚王八蛋,张寻不可能跟钱过不去。虽然之前山南东道的节度使刘巨容曾经禁售邓州川盐,但张寻却没有以牙还牙。他不卖给襄州盐,自然会有别的州去卖。以牙还牙,还不如趁火打劫。

    但除了赚刘巨容的钱之外,张寻还有一个如意算盘。只不过,目前时机尚未成熟。他还在筹划一件更重要的事。

    张寻从城墙上溜溜达达下来,正撞见行色冲冲的李暮,身后跟着小跟班儿靳小洪。靳小洪的肩上还背着一个军绿色的麻布挎包,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那种“军挎”极为相似。只是红五星的位置,被绣上了遒劲有力的两个字:“忠義”。张寻看了忍俊不禁,这一定又是李暮的杰作。

    “九哥!你让我好找啊!”

    “找我干什么?”

    “洪小兵,把重要文件递给我!”李暮把手往旁边一伸。靳小洪立即解开军挎,掏出了一个装订得整整齐齐的小本子。

    李暮接过本子,却并没有打开,而是一脸堆笑道:“九哥,听说您最近赚了不少钱?”

    “嗯?你是说卖盐吗?那些钱不都是盐业商会赚的吗?”

    “切!你甭唬我了,盐业商会不就是你的吗?”

    “别胡说!邓州一百多号盐行,都被你吃了?”

    “好吧好吧,不提盐会的事。除了这个,九哥还是有不少赚头吧?我听说您早就看准了长安城重建这个商机,让司空图卖了大批木材给大明宫留守王徽,这笔钱,司空图总不会私吞了吧?”

    “花了。”

    “啥?干啥花了?”

    “建这邓州新城不要钱啊?商州赚的那点钱,早都花干净了。再说了,与朝廷做买卖你又不是不知道,还有大笔尾款没结给我呢!”

    “那……我们军器监仿造的那批曲辕犁,应该卖了……”

    “好了好了!别跟我兜圈子了,快点说,你又想花钱干什么。”

    “嘿嘿。九哥,项目有点多,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您就抽出半天时间,去俺们新样试做署逛一逛吧。”

    “没时间。一会我还要出城一趟。你抓紧说。”

    李暮于是终于翻开了那个小本子,从上面扯下一张清单,递给了张寻。

    张寻低头一看,清单上如此写着:

    军用,一级密保,蒸汽动力炮。启动资金:20万贯。后续投入根据实际情况追加。研制周期:6-12个月。

    军用,二级密保,仿神火飞鸦。启动资金:5万贯。研制周期:3-6个月。

    军用/民用,二级密保,自动力单轴双轮车。启动资金:3万贯。研制周期:5-8个月。

    军用/民用,二级密保,高炉炼铁技术。启动资金:5万贯。研制周期:6-12个月。

    民用,三级密保,开采新野油田的沥青,用于改善邓州路面状况。启动资金:10万贯。工期:待定。

    民用,无密保等级,在邓州城区铺设自来水管道系统,先期实现“自来水坊坊通”,最终目标是实现“自来水入户”。启动资金:20万贯。工期:12-18个月。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