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4章 五百怒儒 (第1/2页)
听说今天的晚课由忠义军节度使主讲,卢光启等人匆匆扒了一口饭,就往讲堂赶去。在白有庆的指引下,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讲堂,一座位于书院最中心的宏伟建筑。卢光启猜测可能是由原来道观的三清殿改建的。 讲堂里面,已经黑压压坐满了人,足有四五百。不过幸好主讲还没到。他们赶紧寻了个位置坐下。 “可知今晚讲哪一科?”卢光启问身边人。 “不知道,大宗师一般都是即兴发挥。事先谁也不知道他会讲什么。” 卢光启一听,笑道:“也好,还怕带错了教材呢。” “大宗师?”朱朴插嘴问道。 “嗯,就是南阳侯,这里的学生见了他,不称侯爷,也不叫使家,只叫大宗师。” “哼。”朱朴用鼻子哼了一声。心想,这忠义节度使不过一介武夫,也敢称大宗师,真是辱没斯文!唉!这也算是武夫当权,儒道没落的一个表现吧。 这时,忽然有两个人推上来一块巨大的黑色木板,树立在了殿前。与此同时,一个坐在前排的儒生高声喊道:“起立!”所有人都马上站了起来。卢光启等人的反应明显比别人慢了半拍。 当所有人站定,只见一人从侧门健步走了进来,看起来还不到三十岁,中等身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素面短须,身着一袭儒生最常穿的素色襕衫,宽袍大袖,斯斯文文,一点也不像是个武人。奇怪的是,此人鼻上还顶着一个框架,呈两个圆圈状,正扣在眼睛上。圆圈中间若有若无的闪着光,不知上面缀了两片什么东西。 “大宗师好!”儒生们齐声说道。 “同学们好,请坐。” 见左右又纷纷坐下,卢光启也撩起袍子坐了。心里想,这的规矩还挺新鲜。不知接下来这个武人出身的大宗师会讲些什么。 只见大宗师将手里的一叠纸放在了讲桌上,四下扫视了一圈,微微一笑,说道:“新来的同学不要老是盯着我的脸看好不好,这叫眼镜,大宗师书看得多了,眼睛不太好,所以要带这个。我不用每次上课前都先介绍一下这个吧?” 大家听了一片哄笑,纷纷看向卢光启等新来的儒生。搞得几个人很不好意思。 “好了,说正题,今天这课,差点取消。因为发生了一点事情。我刚刚接到前线的战报,蔡州的奉国军节度使秦宗权,迎战黄巢失利,已经降贼了。” 此言一出,讲堂里一片哗然。特别是蔡州来的学生,全都面露焦急之色。这时忽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高声问道:“请问大宗师,许州现在怎么样了?” “许州暂时还守得住。我派去的忠义援军,还是很英勇善战的。” 发问的学生放心的坐下了。马上又有一个学生站起问道:“大宗师为何不派援军去蔡州?” 此问一出,讲堂内顿时戚戚嚓嚓,交头接耳。还有很多人向发问的学生投去怒目。 张寻呵呵一笑:“这你得问秦宗权啊,他不放忠义军进蔡州,难道让忠义将士们蹲在城下,帮他守蔡州吗?” 发问的学生自讨没趣,一屁股坐了下来。其他人则暗自偷笑。 卢光启在下面听了,心情竟然莫名的有些激动。这武人讲课,就是不一样。军国大事,谈笑风生。听起来实在是新鲜。不过,就是不知道真正讲起课来,能不能说出一些过人的东西来。 张寻接着说道:“本来我想在今晚召开一次军事会议,商讨一下如何防御秦宗权与黄巢合兵南侵。但我想了想,觉得比起那两个反贼来,还是你们这些儒生更重要,所以我决定还是来给你们讲课。” 堂下立即爆发出一阵欢呼,紧接着不知谁拍起了巴掌,马上讲堂内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朱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举动,只在一旁呆呆的看着。卢光启则有样学样的拍着巴掌,还拍的很来劲。 张寻一抬手,止住了掌声。 “我说这些,有两层意思。一是,你们要懂得珍惜在麒麟山书院的每一天。因为此时此刻,华夏的大部分生民,还在遭受战乱之苦。别说坐在这样的明堂里读书,就是躲在自己家里读书,都未必能安稳。说不上什么时候乱兵来了,就要卷起铺盖,过上颠沛流离的日子。” 儒生们纷纷点头,脸上都显露出庄严肃穆之情。 “第二层意思呢,是想让你们懂得为何要读书。”张寻停顿了一下,指着坐在前排的一个少年问道:“姚伯真,你来说说,值此乱世,你为何还要读书?” 少年腾地站了起来,愣头愣脑的说道:“乱世读书,自然是为了削平乱世!” “好!说得很对!当今天下,儒失其柄,武玩其威,致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