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题中之义 (第2/2页)
改成‘当罚而赏,其心可诛’。如何?” “不好,不好啊,这个题目有些难了。对了,降一成就降一成吧,老夫在此谢过南阳侯!” “诶,不必说这些客气话。你我能够睦邻而处,就是这一方百姓之福嘛!” …… 在均州与邓州交界处的石鼓关,一队盐商押着装得满满的牛车,缓缓驶到了关前。一个头裹青巾的校尉满脸堆笑着迎了上来。 “郑掌柜的,您回来了!这次又走了多少石啊?” “一千石。”一个黑黑瘦瘦的青年商人从怀中摸出一袋沉甸甸的东西,抛到了校尉的怀里。 “哇,这么沉!”校尉也不知是说盐沉,还是说钱袋子沉。“这位有些眼生啊,请问是?”校尉指着郑掌柜身边的一个身材魁梧,姿颜雄伟的青年人问道。 “这是我们的夏大掌柜,这次运的盐太多,大掌柜特意亲自押车。” 校尉点了点头,赶紧跑到前面去带路。数十辆牛车排着整齐的队伍,通过了石鼓关。 过了石鼓关,就是均州地界了。这队盐商却没有奔着人口最为稠密的均州州治武当县而去,而是赶着牛车,一头扎进了北面的长山之中。 “长山正位于我们邓州的淅川县与均州武当县之间,东西八十里,南北四十里,茫茫林海,山连山,岭接岭,历来为群盗出没之所。在中和初年,这里有九山十三寨,每寨都由一个贼头把持。寨与寨之间只有松散的联系,并没有统一的隶属。大概两年前,均州八大姓之一的孙氏族中出了一个豪强,名为孙喜。因饱受山贼袭扰之苦,召集了孙氏壮丁及其合户佃农近千人,入山剿匪。历时数月,终于扫平了九山十三寨。”郑掌柜一边赶路,一边向身边的夏大掌柜介绍道。
“之后孙喜就动了袭取均州的心思了是吗?” “没错。我想结果就不用我说了吧,夏侯将军一定比我还熟。” “没到香严寺前,还是叫我夏大掌柜的好。” “是是,是我失语了。” 原来这个夏大掌柜,就是忠义军踏白司左司业夏侯云。他身边的郑掌柜,则是地地道道的盐商,邓州盐业商会的会长郑袭之弟郑岩。 终于到了香严寺,郑岩却没走前面的山门,而是把盐队直接领到了后山。在香严寺后面的一座山坳里,竟然俨然有一座军营! 一个银盔银甲的年轻将军迎了过来,急切的问道:“夏侯云,可是将军下令进攻了?” 夏侯云一看,此人是忠义军白虎军主将王渑。来均州之前,他也不知道张寻派的是哪支部队来取均州。 夏侯云笑道:“王将军莫急,还得等一等呢。” “还等什么?我白虎军虽然只来了一千人,但取一个小小的均州足以。而且还有孙喜的余部配合,又是攻其不备,想不明白将军还在等什么!” “呵呵。”夏侯云神秘的一笑,“将军可不是为了取均州而取均州。到时候你就明白了。对了,孙喜的族弟人在何处?” “就在我的帐中呢。” 夏侯云、郑岩随着王渑,一起步入大帐。帐内早有一个三十左右岁,一副猎户打扮的人候在里面。此人正是孙喜的族弟孙伯贤。 王渑介绍双方认识,大家寒暄了一阵,就进入正题。 “孙兄的手里,总共还有多少人马?” 孙伯贤站了起来,一边比划着,一边眉飞色舞的说道:“人数最多的是我亲自坐镇的摩天岭,手下有好汉四百三十八条!左旅帅许大彪坐镇双龙寨,手下有好汉一百八十三条。右旅帅云上翻坐镇阳坡寨,手下有好汉一百六十八条。还有探山先锋柳秃子,手下有好汉七十一条。再加上各路响子、幡子、鹞子……” “不能上阵的不算。”夏侯云打断道。 “噢,那就总共是……四百三十八加一百……七百嗯不对……八百……” “总共是八百六十人。”郑岩解围道。 “对对对,八百六十条好汉。是好汉。”孙伯贤强调道。 夏侯云听了,皱了皱眉头,道:“连一千人都不到了么?” 孙伯贤涨红了脸:“唉,大帅遇害后,一大半的人都散了。干什么去的都有,找不回来了。” “没关系。”夏侯云安慰道,“八百人也够了。只要这些人肯用命,南阳侯不会亏待。这次我就带来了侯爷给你的委任状。” 孙伯贤一听,喜出望外,赶紧接了状子,迫不及待的打开。此人虽然是个粗人,但毕竟出身当地望族,大字还是识几个的,他支吾着念到:“兹委任,均州豪族孙伯贤为……”孙伯贤一脸狐疑道:“夏侯将军,这一条横线是什么意思?南阳侯给我的官职怎么是空的啊?” “南阳侯的意思,是让你自己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