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6章 杨复光的遗愿 (第1/2页)
听说杨复光醒了,张寻也很意外。因为历史的记载,他还以为杨复光会就此一命呜呼。不过,这可正好为张寻解了围。 忠武军的将士们前一刻还喊打喊杀,义愤填膺,忽然听说主帅醒了,便都消了火气。知道是误会了张寻。 张寻趁机说道:“想探望杨公的,就跟我进来。想趁机作乱的,你们继续闹!”说完一甩袖子回了府。 庞从想也没想就紧跟张寻的脚步进了杨府。其余人反应过来,也陆续走了进去,都把手下军士留在了府外。只剩下王建和鹿晏弘两个人。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鹿晏弘还想说什么,王建摇了摇头,也进去了。鹿晏弘只好跟在最后。 张寻快步进了杨复光的卧房,发现杨复光依旧躺在床上,双眼紧闭,与他刚才离开时没有太大变化。他疑惑的看向宋蛮,宋蛮朝他点了点头。他直走到杨复光身边,轻声唤道:“杨公?” 杨复光缓缓睁开了眼睛,眼神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守亮呢?”杨复光抬起右手,似乎想支撑着起来。 张寻握住了杨复光的手,道:“已经派人去叫他了。” 杨复光点了点头,长叹了一声。又闭上了眼睛。 这时忠武八都将全都进了屋。王建第一个趴在杨复光的床前,一边喊着“杨公”一边恸哭。他一带头,又有几人声泪俱下。杨复光再次睁开眼睛,发现忠武八都将全都到齐了。略微有些意外。但随之挤出了一丝笑容。轻声道:“何须如此?老夫且还死不了呢。”说完就又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 众人在屋中屏住呼吸,静静的候着。杨复光只是一言不发。一直等了约半个时辰,终于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张寻遂道:“我们不要打扰杨公休息,且到前厅等候。” 众人一出来,鹿晏弘就咄咄逼人的问张寻:“你不是说杨公有事找我们吗?怎么什么话也没有?” 张寻鄙夷的说道:“鹿晏弘,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一点常识都没有?杨公卒中,伤得是脑袋。此刻虽然醒了,但神智尚未恢复,他怎能记得之前说过什么?郎中!”张寻将候在外面的老郎中喊了进来,“你给鹿将军讲讲杨公的病情。” 老郎中朝鹿晏弘拱了拱手,慢条斯理的说道:“岐伯曰,卒中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风痱,三曰风懿,四曰风痹。夫诸急猝病多是风痹,初得轻微,人所不悟,宜速与续命汤,依xue灸之。夫风者百病之长,岐伯所言四者说,其最重也……” “够了!”鹿晏弘终于不耐烦了,转身出了前厅。 过不多时,杨守亮也急匆匆赶来了。他看见众将都在,吃了一惊。未与众人打招呼,径直进了杨复光的卧房。 不一会,杨守亮垂头丧气的出来了。 “杨公说什么了没有?”庞从上前急切的问。 杨守亮摇了摇头,却走到张寻跟前,高声质问道:“张寻!家父到底怎么了?” 张寻坐在那里,眼皮都没抬一下:“郎中,你再给杨公子讲讲。” 老郎中又朝杨守亮拱了拱手,道:“岐伯曰,卒中有四……” 这次没人打断郎中,众人各怀心思,全都眉头紧锁,根本没人听郎中念叨些什么。杨复光的情况,众人都看在眼里。这病十有八九是难活。即便不死,也再难掌兵了。忠武八都何去何从,谁心里都没谱。忠武八都的将士们大多都是许、蔡两州人,俗话说故土难离,此时此刻,大部分人的心里,也许想得都是回乡。 趁众人都若有所思。张寻闪身进了内室。杨复光的身边,两个老奴正在小心伺候。张寻没有将其屏退。走到杨复光身边,轻声说道:“杨公,众将颇有归心。他日何去何从,还请示下。” 杨复光本来像在酣睡。一听到张寻的话,立即睁大了眼睛,伸手死死抓住了张寻的衣襟。 “不可!不可!众将何在?” “外堂俟候。” “扶我起来。”杨复光挣扎着,在张寻的搀扶下,从床上坐了起来。“让他们都进来。” 众人一拥而入,见杨复光坐了起来,都面露喜色。杨复光努力直了直身子,恢复了七分往日威严。张寻侍立在床边,面向众人。 “老奴平素待你们如何?” 八都将听得此言,一齐跪下,行军司马鹿晏弘带头说道:“杨公待我等恩重如山,即便亲生父母,亦不过如斯!” “好,那老奴就交待几句身后事。” 杨复光的声音微弱,吐字含混。众将立即屏息凝神,唯恐听漏了一个字。 “你们如果念老夫的恩情,就答应我三件事。” 庞从含泪道:“杨公这是哪里话,就是三十件,三百件,杨公说了,我们也不会违背!” “呵呵。”杨复光一声苦笑。“只这三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