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商_第三十一章 奔往欧罗巴(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奔往欧罗巴(下) (第2/4页)

斤橡胶;一般三万吨级的军舰要用六十八吨橡胶,差不多军事装备、空军设施、国防工程都有橡胶的足迹。使用橡胶制做的船舶、帐篷、仓库以及防护用具、浴水服装等品种也很多。至于围防尖端技术需要的耐高温、耐低温、耐油、耐高温真空等特殊性能的橡胶品更是不可缺少。民用也离不开橡胶,在建筑物上使用的玻璃宙密封橡胶条,隔音地板、捎青海绵、橡胶地毯、防雨材料以及用乳状涂料涂剧墙壁。从前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建筑物安装大型橡胶弹簧座垫,以减少地铁所造成的震动和噪音。国外还在试制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破坏作用的橡胶座垫,这种橡胶制品的研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造混凝土空心构件应用的充气橡胶软橡胶乳水泥和沥青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把胶乳混入水泥,可以提高水泥的弹性和耐磨性。在沥青中加入3%的橡胶或胶乳铺设马路的路面,可防止路面的龟裂,并提高耐冲击件。晏世轮又将这一点记录下来,今后所有金乡军铺设的道路当中,一定要采用此法,避免龟裂。

    最后,在“金乡书院”内,要大力推广玩具皮球、金笔笔胆、擦字橡皮、橡胶困、橡皮线、橡胶印、橡皮布、气球以及海绵胶垫等,还要将其广泛用于幕府机关、各个办公室、设计绘图以及体育运动器材等。尤其是足球,这是前世所有国人的痛,这是晏世轮要下最大努力改变的。现在就可以去斯里兰卡种植橡胶,而不用等到两百年后英国人去种。晏世轮跟此时欧洲最先进的思潮碰撞时,这就是产生的火花。

    晏世轮还了解到,他们都是雇佣军,是特罗普在阿姆斯特丹酒馆里招的。这些个欧洲的酒馆,是晏世轮一直感到神奇般的存在。往往在大明科考时都出现不了的人才,在欧洲的酒馆里都能找到。无论是游戏还是现实,晏世轮无奈的发现,这是事实。

    所以,这群荷兰俘虏打扮不同,哪国人都有。

    这帮人里的确藏龙卧虎,有很多晏世轮急需的。有可以解决双室炒钢,提升效率的。另有一人是钟表匠,可以生产、改造精密机械、工具,带来了量具的制造方法。最后一人,是晏世轮最最需要的欧洲建筑工程师,专门为各地总督负责修造要塞、城堡的。此时身边携带了大量的城堡图纸,是为了如果特罗普舰队成功,则直接在东南沿海设立城堡。火炮工程师没有,看来还需要和荷兰找机会揪一架,为了这些平时轻易得不到的人才!

    最让晏世轮兴奋的是,这个邓禄普还有火药技术!兴奋没持续多久,晏世轮才知道,他这个火药技术并没有比金乡军领先多少,只是比金乡军此时的火药技术更加成熟,不过还是黑火药。最最关键的是,邓禄普知道分离空气中的成分!

    他采用的是冷凝空气提纯法,即从液态空气中用分馏法从氖氦混合气中提出。而液态空气,英国人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方法:对空气压缩,这时温度升高,利用水冷散热,然后进入一个喷嘴,气体体积膨胀温度降低一些。重复上述循环并不断补充新空气,最终形成液态空气。这里的难点,就是如何把空气压缩!这需要密封条件非常完好。虽然英国人目前仅是停留于实验室阶段,但这要难住了穿越者,还要金手指作甚?当着众人的面,宁凤晨拿出了一个注射器,塑料制品。晏世轮和宁凤晨对邓禄普的解释就是,可以采用以木质为基材,再在外面包覆不锈钢,利用水力车床、镗床加工活塞表面和内腔表面,以达到气密性。

    分离空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一旦分离了空气,就意味着会有纯氧、纯二氧化碳和纯氢气、氦气!有了氦气,就会有气球和——飞艇!

    实际上,发明了气球之后,人们马上就想方设法推进和驾驶气球。原历史上的一七八四年,法国罗伯特兄弟制造了一艘人力飞艇,充氢气后可产生一千多公斤的升力。罗伯特兄弟认为,飞艇在空中飞行和鱼在水中游动差不多,因此,把它制成鱼形,艇上装上了桨,这桨是用绸子绷在直径2米的框子上制成的。后来进行试飞,当气囊充满氢气后,飞艇冉冉上升,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逐渐降低,囊内氢气膨胀,气囊越胀越大,眼看就要胀破,这可把罗伯特兄弟吓坏了,他们赶紧用小刀把气囊刺了一个小孔,才使飞艇安全降到了地面。

    这次试验启示人们,应当在气囊上留一个放气阀门。2个月后,兄弟俩又对飞艇进行了改装,做了第二次飞行。这次飞行由7个人划桨作动力,飞行了七个小时,但只飞了几公里。虽然飞行速度很慢,但它毕竟是人类第一艘有动力的飞艇。这中飞艇的原型,是晏世轮不屑于搞的,他看中的是后续有动力的,更大一些且能长期续航的飞艇。用来侦查和测绘地图。

    首先,飞艇必须要有动力!在一七八二年法国人特罗姆制成了一艘用螺旋桨代替划桨的人力飞艇。飞艇长三十六米,最大直径十五米。加上吊舱,高达二十九米,可载八人。螺旋桨直径九米,几个人轮流转动螺旋桨,使其产生拉力,牵引飞艇前进,速度达每小时十公里,比划桨的飞艇好多了。不久之后,另一个法国人卡奴米亚从自行车受到启发,设计了一种脚踏式螺旋桨飞艇。这种单人飞艇在无风时可以短时间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十六公里,比起手转螺旋桨飞艇又快了许多。但这时飞艇飞行中有一个难题还没解决,就是飞艇一升高,就要通过阀门放气,以防止气囊膨胀爆裂。但气放掉之后,就再也无法升高了。为解决这一问题,法国的查理教授和罗伯特兄弟于一七八四年制成了一种装有空气房的气球。它的形状像纺锤,与现代飞艇很相似。这种气球,外面是一个大的丝质胶囊,里面有一个小气囊,小气囊上面有一个气体阀门。外囊充氢气,使气球产生浮力升到空中,内囊用来充空气。这个小气囊就叫“空气房”美国高空飞艇。气球在升空之前,先将“空气房”充进空气。当气球升到一定高度后,就将“空气房”打开,放出一部分空气。这样,外囊膨胀后,“空气房”就因受挤压而缩小,使外囊膨胀的压力有所减小,以保证气囊不致胀破。这一发明,解决了气球升空的一大难题,是飞艇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此后,“空气房”很快便在所有飞艇上使用了,并一直使用至今。

    这就是晏世轮想要的!但是,采用人力推进,毕竟不能持续,但是好在可以把飞艇造的更加结实,然后多设几组人员轮换。毕竟现在推广蒸汽机还十分的不现实。而让晏世轮启发最大的,是在飞艇发展史上那个德国的退役将军菲迪南德格拉夫齐柏林,他是硬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