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郭靖要抗蒙 (第2/2页)
他守城,否则一掌毙了,径自率领百姓士卒,共御蒙古大军。我与蓉儿接你母亲到桃花岛候你佳音。”郭靖连声称是,黄蓉脸上却有不豫之色。当真是知女莫若父,黄药师笑道:“好,蓉儿你也去。大事一了,即日言归,朝廷纵有封赏,理也莫理。”黄蓉大喜,笑道:“这个自然。”这时,李航拿出一块全真教令牌说道;“辞去襄阳,可先去襄阳的全真书院,找那里的院长,他会给你安排一切。襄阳城中大部分年轻将领,都是学院学生,可放心使用。至于那守将,就当摆设而。其中士卒,虽未训练完毕,到可坎一用。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些。你们去后自己定夺。至于其母,在这你就放心,绝对安全。“几人快速上了终南山,随后给李氏说了下现下情况,扣了几个头,领了令牌,拜别了几人,共骑一马,纵马东行,赶向襄阳城。 送走郭靖和黄蓉二人,李航回到重阳宫,这才有机会问起丘处机,杨康到底怎么了?丘处机让自己稍等片刻,出去一会,领着进来一个人,没想到是穆念慈。经过穆念慈的解说,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在蒙古和宋朝共同攻打金朝之时,完颜洪烈在花拉子模城被郭靖捉住,并被送到铁木真处处死之后,杨康继承了完颜洪烈的王位。从此,一方面靠拢金朝将领,一方面秘密帮助全真教转移金国汉家百姓。随着时间推移,金国败亡成为的大势所趋,杨康感觉金国如果再不变革,迟早完蛋。但他又一直把金国当成自己之物,又岂能同意这样?于是,直接起兵,打着清君侧,镇朝纲的旗号谋反。没想到的是他的汉人身份被拿来做秀,使得军队瓦解,部下背叛,最终身败名裂,惨死在京城之下。还好的是,在起兵之前,打着穆念慈回家省亲的旗号,把穆念慈与自己儿子送到了终南山。并让穆念慈带给李航一封信。
上面写到;康自王府出生,长于王府,自感优越。虽不敢自称俊佳公子,但也不认纨绔子弟。心有报复,长与金国大兴之人自居。然年方十五,却被母告知自己为汉人。致使自我矛盾充充,面对丘师耳提面命,更是不肖听之。心中长想,‘既然汉好,何必教个金人。’直到母亲告知身份才明白其中关系,可惜矛盾已存,间隙已生,情谊再难挽回。最后还是成为其眼中叛徒以及不肖子。 自知己错,但面对十几年养育之恩,以及自己报复也是放置不下。成为一民,心有不甘!后面对亲父冷落,母亲选择,最终让自己踏上不归之路。后经叔祖解惑,心意才决。保全父母,自报养恩。母亲出走,康自知道,能做之事,只为拖延,望母平安,苍天保佑,一路顺风到达终南! 康有自知,若身份暴露,不被宋认,不融大金。为长远记,只好起事。若成,一方保金存在,成宋屏障。若败,侧成涂地,遗臭万年。 现有妻儿,不离不弃,康感幸甚。但防遇害,托与叔祖照顾。康再次叩谢其大恩。 李航看完书信,相对无言。过了半响李航问道;“不知道穆姑娘有什么打算?”穆念慈凄然一笑,遂及说道;“念慈已经家破人亡,有家而不能回。养父之处,念慈也没脸再去,只能希望道长收留了。”李航想了想,说道;“看你这伤心欲绝的样子,是打算带这孩子隐居了?不知这孩子叫什么?”穆念慈答道;“他爹说,他一辈子遇到过的错事太多,做过的错事也太多,希望这孩子不要像他那样,无奈,只要平安无事就好。因此取名杨过,以事情都过去之意。另外也希望这孩子有错能改,无错嘉勉。因此取字改之。”李航听到穆念慈如此说,更是无语了,没想到杨康给孩子取名也没取个新意的,这孩子还是叫杨过,字改之。既然知道了这位神雕大侠在这了,李航也就升起了想法,遂及给穆念慈说起了古墓派的事情。然后说起他在这不太方便隐居,去古墓派旁边隐居之意。穆念慈考虑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下来。遂及,李航带穆念慈和小杨过向后山走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