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进入麒麟殿 (第2/2页)
了众人的步伐。而南宫彦,不知道处于什么目的,也跟了上来。 众人踏着悬在半空中的石阶,不久到了宫殿群落之间。站在这宫殿群之间,李航突然想起了《阿房宫赋》中的部分句子: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複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看整个宫殿群,虽然没有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的那样,‘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但是,整个悬浮的宫殿区三十余里还是有的。错落之间,层层叠叠。紧大殿就有九百多间。至于其他房间,更是不计其数。 据走在前面的玉漱公主所说,李航要找的资料,全部放在后殿藏书搁内。至于藏书阁不远,就是秦皇藏宝室。至于秦始皇的石棺,直接就放在地下皇陵咸阳宫中心位置的麒麟殿内。而最珍贵的九大宝物中的五件,也放在那里。 “九大宝物?”威廉有些好奇的说道:“秦始皇陪葬的宝物中最珍贵宝物都有什么?” “昆仑之玉、鱼肠剑、随和珠、金缕玉衣、长明灯、太阿剑、长生不老药、翠绿招凤屏、鼍龙鼓以及大禹鼎。”走在后面的南宫彦接过话题,接着说道:“至于随侯珠,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因此,又叫‘灵蛇之珠’。”
“大禹九鼎?大禹镇九州的那个九鼎?”李航激动的转过身来,死死地盯着南宫彦,惊讶的问道。 “不是原物,是当年秦皇收集天下之兵器,制造十二铜人。剩下的材料,模仿大禹九鼎而炼制的九州鼎。”南宫彦看着李航有些杀人一般的眼神,不敢耽误,马上解释道:“吾皇也一直在寻找九鼎。” “唉……可惜了。”听到南宫彦的话,李航可惜的说道。至于可惜这次见不到原物,还是可惜九州鼎只是仿制品那就没人知道了。 众人聊天中走完了九十九阶台阶,正式踏入大殿——长生宫群落之间。随后,进入大宫门,沿着笔直道路前行不远,就是数不尽的亭台楼阁。至于其中的离宫别馆更是众多。而这些离宫别馆之间用各种复道、甬道、阁道等连接起来,形成整个群体。众人又是走了半个时辰,这才到了中间的麒麟的。 整个麒麟殿内物品并不多,以楠木为柱,红木为地板,黑瓦为房顶。而在大殿之中,除了六队护卫兵马俑外,还有四个奇特兵马陶俑分守不同地方。 首先,最显眼的是正对门口立的将军俑,手拿一把长越三尺一寸,见面红黄相杂,最宽处近一寸的宝剑,满面威严之色。根据南宫彦介绍,此为蒙括将军。手中拿的宝剑,是为太阿剑。 左边立着的将军俑,身材随不高达,眼睛不大,但圆睁之后精光闪烁,充满睿智。手拿鼓槌,而脚下放着一面:桐木为骨架,黄铜为钉,鼍龙皮为鼓面,在鼓面上一道道鳞纹呈现特殊大鼓。根据南宫彦介绍,此擂鼓之人,为王翦将军。而这鼓,也不是平常之物,被称为鼍龙鼓。鼓声大作,可振三军士气。至于王翦身上佩剑,也不是凡物。其剑被称为尚方,与秦皇所用定秦剑一起所造宝剑。 再后面,就是九鼎依次排列的九个青铜大鼎。而大鼎的上面,悬放着的,就是秦皇金棺。整个金棺以汉白玉为低,黄金为主体,周围镶嵌玉石、宝珠等珍宝。 最后,立与金棺两侧为两个女俑像。左边一队,以身挎一细长宝剑——鱼肠剑;手捧一盏半米长的长明灯打头。右边一队,以手打翠绿招凤屏为头。至于两个女俑后面的女俑,侧跪拜与金棺两侧。另外,在大厅最后之处,还有议案及。案几两旁。分别跪坐两排文武百官,其他再无他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