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阵营:骑士文明》【第二期直属】【更新中】 (第2/3页)
的登基,人们狂热的程度犹如在置办着自己的婚礼。 ——是的,在西方国,人们几乎就要忘了那个曾经庞大无比的龙族文明的统治了。 这让龙裔皇室感到愤怒,但是,在反复权衡后,巨大的压力也终究迫使那自称天子、占据神权的龙裔冕下(皇帝),公开承认了亚瑟国王的身份(尽管龙裔把这称为诸侯王)。 以妥协与和平为筹码,这换来了亚瑟对目前的宗教制度保持沉默——虽然在细节内容上有所删改,但他依然允许那传承自龙族文明的宗教在国内存续。 只是在他的国家内,王权早已替代了神权的地位, ‘除非为王室服务,否则神明不应该与政治挂钩。’ 这个理念一直在不列颠境延续,即便后来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本土宗教神恩教会也未能在不列颠境夺得王权之上的荣耀。 【西方国政治】 在西方国,虽然存在着龙族历法,但人类依然习惯于用百花生息之期笼统地纪年——直至近代才有了因天文学的初步发展而按照行星周期对原历法做出修正的正式历法,但FS(flowerseason)的纪年名称却这么沿用了下来。 在亚瑟于不列颠境建国的元年,为方便国家管理,亚瑟效仿龙裔册封了一些贵族并将土地授予它们,开创了骑士庄园的先河。 只是,连亚瑟也没有想到,或许在死后他将名垂千古,但他的荣光究竟是会在自己活着的时候遭到损耗的: ——最初,这些领主们还维持着森明的秩序和等级体系,但随着亚瑟统治后期过度地远征异族,他的王国遭到了巨大的消耗时,这给了他的亲信莫德雷德一个实施阴谋的绝佳机遇 于是,莫德雷德趁虚而入,发动政变,试图篡夺亚瑟的王位,有接近半数的圆桌骑士受到利益与虚荣的蛊惑,而参与了这场政变。 这场叛变最后演变为亚瑟最初的追随者——圆桌骑士们之间的内斗,亚瑟和剩下的半数圆桌骑士与莫德雷德及其党人展开了死战,这场死战最后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虽然亚瑟杀死了莫德雷德,但自己也已经身受重伤,而圆桌骑士们,则将近全数阵亡。 作为亚瑟王政治机构核心的圆桌骑士的覆灭,使得王土的权力几乎在瞬间倾覆, 同时,伴随着亚瑟因在与莫德雷德决斗时受到的重伤而死亡,王权的威信也不复存在。即使勉强地令****继位,但,国家内还是渐渐地出现了领主间争夺领地、大领主吞并小领主的局面。 而在这之后发生的那场持续了3年的大旱中,王土的有生力量受到了致命地消耗,于是,这种势头便如脱缰之马般愈演愈烈,最终,亚瑟的王国完全瓦解。 在原本的王室垮台后,领主们争相吞并,更加肆无忌惮地以相互征战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些早年与亚瑟共同驰骋过沙尘的身躯,如今却被用来饕食亚瑟的领土。 不列颠境分裂了,其他两境的国家也不再对亚瑟的王国保持敬畏与虔诚,不列颠境的战乱在延续,信仰与野心相互诛伐,人心的迁异在其他两境同样渐渐开始上演,最终把整个西方世界都卷入了一片战火。 虽然悲哀,但这终究致使了三境政权的大洗牌,致使三个大国和十余个小国的诞生。 其中,三个大国分别占据了不列颠境、梅蒂奥拉努境和拜占庭境的主要领土(那些小国家几乎只能占得三境边角的一些零碎的土地。) 这三个国家分别是: 不列颠的希特尔丹王国: 继承了亚瑟国王之名的正统王国,在西方系国家中始终以庞大的国力和军力占据着巅峰。希特尔丹王国主要由3-4名公爵协助国王共同管理政务,同时辅以‘仅拥有参议能力’的王国议会来定时交换统治阶层的意见。 国家理念是自由与正直,商业发达,并重视艺术与教育的发展,在充满了各式嘈杂的烟硝的人类国度中,相对来说,这可谓是一个昌盛、繁荣的理想之都。 在宗教上,希特尔丹王国奉行信仰自由,尽管占居主流地同样是西方世界的本土宗教神恩教会,但是王权始终死死地压制于神权之上。 【待补充】 梅蒂奥拉努境的条顿骑士公国: 由日耳曼大公带领一干效忠于其的骑士在梅蒂奥拉努境建立的骑士公国,以三权分立制作为国家根本体制,国会拥有至高无上的立法权和监督权,骑士法庭拥有不可侵犯的独立审理权,而日耳曼大公及其子嗣则永久性出任行政权的掌握者——‘公王’一职。 整个国家氛围认真、死板、严谨、迂腐,世家大族几乎占据所有政经扼要,贵族(骑士)间礼仪繁琐,形式主义、贵族主义浓厚,看似民主的体制实际上仅服务于贵族阶层。 以骑士庄园为国家的主要经济体制,人民虽然因荣耀意识而团结一致,不过他们的思想顽固守旧,普遍难以接受新事物,因而社会活力较低,排外情绪严重。 因为以圣骑士自居,所以神恩教会的势力在条顿骑士公国非常庞大。【待补充】 拜占庭境的圣拜占庭公国: 宗教化的国家,公王通过改造后的宗教,奴役、管理着自己的臣民。 大小城市中,教堂甚至是可以替代城镇中心的核心建筑,唱诗班日复一日、声嘶力竭地歌颂着忠于公王的荣耀,禁锢人民思想。 个人崇拜主义风靡全国,通过许诺与欺骗,公王始终被人民(像畏惧神一样)爱戴着。 国内鼓吹着偏执、盲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