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一曲丧葬歌,好戏开了锣(2) (第2/2页)
称“灵棚”。内置一桌,其上摆放祭品及灵牌或遗像。近支男性晚辈在棚内两厢跪棚。 设孝堂孝堂又称“灵堂”、“灵棚”、“祭堂”,是停放灵柩、祭奠死者灵魂的场所。棺柩停在主屋里,前屋外的院子里搭起宽阔的“灵棚”。正面摆着祭桌,桌后挂关竹帘,帘上糊着一个大大的“奠”字或“灵”字。两旁的门上各有一个小竖匾,匾文十分考究,如丧家死的是父亲,则横匾上写:“陟岵兴悲”。如丧家死的是母亲,则横匾上写:“陟屺兴悲”。两旁有挽联,也称“灵棚对子”,其内容要求点出死者与丧主的关系、死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对国家、民族、家庭的贡献,要求对仗工整,情感真挚,令人读而生悲。无论是棚里棚外的挽联,不拘字数多少,可随意而作。灵堂里放两张桌子,一大一小,大者称“大殿”,小者称“小殿”,大桌上供猪头、公鸡、鲤鱼、馒头、糕点及各种水果,猪鼻孔里要插葱。也有的用整猪整羊作祭品。小桌上放酒壶、酒杯、碗筷、烧纸等。祭桌放丧盘、倒头灯,事前备好装着麦穰等物的白布拜垫,供吊客磕头用,两旁排列许多小型拜垫,供小孩趴棚用,趴棚的小孩多为死者族中辈份晚的男孩,人数愈多愈好,辈份愈晚愈好,这说明死者福寿双全,族中人丁兴旺。 灵棚正门有一块大匾,匾上书:“恭承惠吊”,以表丧主对吊客的谢意。灵堂设置因地位和贫富而异,地位高、富者,为了表示家族大、亲友多,将祭品陈放桌上,多的达几十桌,最高者称“龙门祭”,即在祭品上用各种材料塑成或剪成山水人勿、飞禽走兽形状,其中一大盘为“鲤鱼跳龙门”,故称“龙门祭”。地位低的贫者,不分大小殿一张大桌上简单摆点供品,不行大礼,只是磕头而已。如灵堂设小殿者,则要行三拜九叩大礼。灵堂两边有一对纸扎的金童、玉女,称“站棚人”,相传将纸人焚烧后,到冥间可变成死者的佣人,任其使役。金童、玉女按男左女右设放。亲朋故旧来吊唁时,孝子在灵棚内跪接来吊者。孝堂中悬挂亲友送来的挽幛,旧时,挂幛的位置十分考究,分三档,一档一个席位。一档为祖档,即祖母娘家送来的挽幛;二档为母档,其上席为舅舅家送来的挽幛;三档为妻档,即妻子娘家送来的挽幛,其后才是其它亲戚的挽幛。
说起万老爷子的灵棚里的人,稀稀落落的也没几个人。万家兄弟三人光出继跟了别家的就有两个。女儿出嫁也成了泼出去的水,那外甥也是外姓人,只能当作外客来对待。所以说外甥是不能算作自家人的,既然不是自家人也就不能跪在灵棚里向别的来行奠的客人们还礼。 万四无孩子,这也就是说真正跪在灵棚里行礼的一些小辈也是些五服之内的侄子,孙子。自己的男丁却是一个也没有。家门不幸,人丁不旺。万老爷子也是个苦命人。 老学究已经和爷爷商量好,那报丧的伙计们再不回来,也就不再等着那些或来活不来的客人行奠了。下午便要行丧出祭,如果继续等下去,万老爷子的丧局势必就必须成了大丧。在俺们那嘎达大丧是要三天的。这三天的丧局别的不算,就光众人的吃喝就是一个大数字。老学究自然等不起。那万四就十块大洋已经花去了大半,其余的钱还要买副棺材板,就连那最廉价的三寸厚的梧桐木的薄棺材也要两个大洋。如果要是成了三天的大丧。买噶!万四这个穷光蛋就会真要拆了房梁来救穷了。 主丧、傧相、孝子主丧者称“丧主”,是cao办丧葬事宜的主人。由于丧礼仪程繁琐,清规戒律甚多,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礼仪不全和失礼,一是对死者不恭,二是对吊唁者不礼,所以在发生丧事时,必须请有威望、有经验、阅历深、会办事的长者帮忙料理。古代对指引宾客、赞礼的人员称“傧相”,由于丧主悲痛,孝子忙于跪接亲友,故丧事安排、礼仪施行,均由傧相主持。 老学究请了‘傧相’和‘主丧’的司仪,商量着诸事的安排。柜台里摸摸索索的取出了两盒烟卷,分别掖进两人的裤腰里,算是下了一点昧了良心的黑礼。其实,说白了也就是能指望主丧的司仪和傧相多多出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千万倍出岔子。 直到如今,俺们疙瘩村依然盛行其道。那做傧相的和主丧的司仪,永远是丧局上的明星级大腕。一个丧局的成败荣辱不仅仅是要有一个好的主管,更重要的是傧相和司仪的相辅相成。 傧相的主要任务就是给来行奠的客人‘摆祭’,引领客人入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