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1章【一盘棋】(一更) (第1/2页)
当赵天伦在大洋上漂泊之际,魏延则率领五十名佣兵团成员缀在祁万山、刘延庆大军之后,一路向北。 当赵天伦联系上魏延,与魏延汇合后,魏延向赵天伦汇报了他所观察到的一些诡异的动向。 魏延作为能够青史留名的将领,而且还是镇守一方的将领,谋定后动是他应有的品质,所以在进入倚天场景之前,魏延对元末的农民起义也进行了一番了解。 虽说倚天场景是野史,是戏说,但既然这是以元末为背景,就不能单纯将其当作戏说。 魏延的准备还是有用的,至少,当他发现以祁万山、刘延庆为首的北伐军先锋竟然势如破竹时,他对元末历史的掌握终于发挥了作用。 这一时刻,蒙元犯了末代王朝的老毛病,就是朝中党同伐异。 当然,蒙元的党同伐异还有另一个层面的原因,为蒙汉之分。 蒙古人靠骑兵征战天下,所向披靡,但蒙古骑兵的作用是中流砥柱,真正决定战场胜负的还是蒙古人的仆从军。 蒙古仆从军的成分复杂,各种肤色的人种都有,所以除了蒙古军之外,还有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其中汉军与新附军基本都是有汉人组成。 当蒙元国力鼎盛威压四海之际,很少有人能在蒙古人的屠刀下直起脖颈;但是,当蒙元的统治摇摇欲坠之际,汉人的心中自然就燃起了熊熊的反抗烈火—— 纵然是属于蒙古统治阶层组成部分的汉军也不例外! 毛贵的进攻让山东蒙古统治阶层内部产生了分化—— 镇守黄河的蒙元汉军万户田丰响应毛贵,率军起义; 山东汉军千户余宝杀知枢密院事宝图,也率军起义; …… 汉军的先后反正,让蒙元统治阶层对汉人的信任降低,所以在山东守住济南、立下大功的董抟霄(蒙元监察御史,后升同佥淮南行枢密院事)被蒙古人猜忌,将其调离济南,然后济南被义军攻下。 对济南被攻占,董抟霄愤愤不平。毕竟这是他血战才保住的山东首府,难免发几句牢sao,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几句牢sao竟然再度引起蒙古人的猜忌,直接打发他去守后方的据点河间长芦。 长芦是盐场。虽然盐铁在封建时代是国营经济,国家掌控,但至此社稷倾覆之际将立有大功的重臣打发去守盐场,这怎么看怎么诡异。 当然,长芦也是义军北伐必须经过的一个咽喉点。调董抟霄守长芦未必就是贬斥,但这种现象难免让蒙古军中的汉人兔死狐悲,面对义军的北伐攻势,他们难免出工不出力。 种种情形,让毛贵的二次北伐势如破竹,形势一片大好。 只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总之,魏延是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所以他及时撤回了散布在义军中的参与者,躲在一边静观战局的演变。 对魏延的决定。赵天伦采取了肯定的态度: 一方面,人的名树的影,魏延本事并不差,那么他的决定自然也不会太差,总有他的道理在内; 另一方面,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赵天伦也不想因为瞎指挥而造成损失,最终让魏延看轻自己。 ★★★★★ 河北南皮县。 魏家庄。 魏家庄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庄,但这个普通的村庄现在却陷入了兵荒马乱之中,因为被勒令镇守长芦的董抟霄正率领亲兵经过此地。暂时驻扎。 董抟霄的亲兵数量不少,虽然他受到了蒙古人的猜忌,但是他毕竟是蒙元政权中汉人的中流砥柱,自然有汉人追随。 按道理讲。既然魏家庄只是一个中转地,没必要高垒深墙,但令人奇怪的是,似乎魏家庄在董抟霄进驻之前就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防御设施,而当董抟霄率众进驻之后,更是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地开展挖沟掘渠的工程。 正是通过魏家庄的异常。魏延才嗅到了一丝不详的味道,才果断的抽身离开。 魏家庄几经战火,村中的留守居民已经不多,虽然以董抟霄的地位完全可以占据村落中最好的房屋,但他选择的却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建筑。 “大哥,难道毛贵这个逆贼真的能够在这里攻击我们?” 董抟霄已经五十多岁,虽然他是文臣出身,但身手矫健,筋骨强盛,骑的烈马,挥的刀枪,说他是武将也毫不为过。 向董抟霄问话的是董抟霄的弟弟董昂霄,也正因为是亲兄弟,所以两人谈话才没有顾忌。 “昂霄,既然我们三番五次接到不同人的提醒,那我们就不能不提高警惕,”董抟霄微缩愁眉,“毕竟,我们败不起了啊。” 董昂霄也是轻声叹息。 守济南一战,听起来简单,但事实上血战连连,导致董抟霄所属的汉军损失惨重,如果他们能够继续镇守济南的话,还可以就地补充,但没想到他们竟然被调离济南,以至于他们现在情况相当不妙,他们真的经不起再一次的失败了。 “大哥,你说这个消息是从哪里传来的,是谁在提醒我们?” 董昂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