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3章【察罕特穆尔】 (第1/2页)
大都。 汝阳王府。 现今的汝阳王府,已经在大都臭大街了。 当然,这个臭大街,也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也许门前冷落鞍马稀更合适。 从人种上判断,李大是纯粹的蒙古人,但问题是,李大的祖辈定居大都,到他这一代是第三代,三代下来,他已经忘了什么叫做鞍马劳顿,什么叫做弯弓射大雕…… 李大唯一记得的就是迎来送往! 因为,这是作为一个家仆应尽的本份和义务! 作为一个蒙古人,竟然彻底忘却了跨骏马挽强弓的本能,说起来令人羞愧,但事实则是大部分蒙古人的三代都已经忘却了代代相传的技能,李大并不是第一个,同样,他也很可能不是最后一个。 李大很郁闷,因为这段时间他的收入锐减。 作为一个门客,或者说一个守门人,他的收入直接与拜访者的多少挂钩,如果来者云集,那么他的外快就不会少;如果…… 这不是如果,这是残酷的现实! 汝阳王府的门外,现在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 门可罗雀! 为什么? 原因,李大也了解一些,就是因为察罕特穆尔办错了事,站错了队。 曾经的蒙元兵马大元帅,曾经权倾朝野的汝阳王,现在已经成为许多蒙古人的眼中钉、rou中刺…… 这句话,或许夸张了一点,但并不算特别夸张。 每逢王朝末期,叛乱纷扰,这是难以避免之事,汝阳王的错误就在于,他逆蒙古人的意志而动,或者说,他逆蒙古权贵的意志而动! 董氏兄弟…… 准确讲,董抟霄此人已经成为蒙古权贵心中的一根刺。因为此人的存在,恰恰证明了蒙古人的无能,这让蒙古主子情何以堪? 在蒙古权贵的cao作下,在蒙古权臣的默许下。用董抟霄的人头来挽回蒙古人的信心,这已经成为蒙古权贵的一项国策! 蒙元朝廷中不是没有汉臣,但面临各地汉人争相反抗的大潮,面对汉兵的反抗,汉臣自然失去了发言权。 让魏家庄成为董抟霄的埋骨地。这是蒙古权臣们得出的结论,但是,察罕特穆尔竟然违反……违抗了蒙古权贵阶层的一致意见,擅自用自己的名义调动了三支汉兵去救援董抟霄这个汉人—— 尼玛! 这还能忍吗! 竟然去救蒙古人心中的耻辱,去与大半甚至是所有的蒙古人做对,你察罕特穆尔到底站在哪一边? 纵然蒙古权贵能忍,元帝也不能忍啊! 这察罕特穆尔难道是想做权臣吗? 所以,察罕特穆尔第一时间被剥夺了对军队的指挥权! 但这这是第一步而已! 第二步,但凡与察罕特穆尔亲近的人,或者以贪赃枉法之名。或者以渎职之罪,或者干脆以莫须有之名或者贬斥,或者直接投入大牢! 哪怕是瞎子,也可以看出,蒙元朝廷对察罕特穆尔的猜忌之深,以至于他们迫不及待地消除察罕特穆尔的羽翼! 至于下一步,还需要考虑吗? 不是从**就是从精神上摧垮、甚至是摧毁察罕特穆尔。 从赵宋到蒙元,之间的时间跨度并不大,岳飞的教训,蒙古人并非不清楚。所以,他们绝对不会容许察罕特穆尔成为蒙古人中的岳飞! 所以,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察罕特穆尔身败名裂。 在这种局面下。汝阳王府门可罗雀自然也是正常现象,因为察罕特穆尔的亲信或者在大牢中,或者在亡命天涯的途中。 “父王,难道你就这么认命了?” 王保保言辞激烈,毕竟他现在很年青,他还没有领悟平安就是福的人生哲理。他只知道,莫名其妙被剥夺所有职务,被迫赋闲在家的他很郁闷。 王保保需要倾诉,他唯一能够倾诉的对象就是察罕特穆尔,因为男人的事情,只有男人才能解决。 “不认命,还能怎样?” 察罕特穆尔淡淡地瞥了王保保一眼,心情有点低落,毕竟汝阳王府的明天需要依仗的是王保保,而不是已经垂垂老矣的自己。 “父王,陛下身边有jianian佞,我们应该……” “清君侧?”察罕特穆尔冷笑了一声,“下一步呢,是不是就该由我来推选天子,重立朝廷?” 迎着察罕特穆尔嘲讽的目光,王保保没有说什么,但他的心意很明显—— 兴大军,清君侧,掌握朝政! “库库,”察罕特穆尔叹口气,“你要明白,不管其他人如何看待,为父我首先是蒙古人,这一点你不能忘掉,因为你也是蒙古人。” “父王,我蒙古人才有多少,天下汉人又有多少?”王保保对察罕特穆尔的说辞并不满意,硬着脖子反驳,“从父王被剥夺军权到现在,上门拜访的,除了汉臣,还有什么人?哪怕是身受父王你恩惠的蒙古人,登门的又有几人?” “库库,这些汉人……”察罕特穆尔斟酌着言辞,缓缓开口,“他们没怀好心,他们只是希望为父成为另一个权臣而已。” “权臣,真做权臣,那又如何?” 什么? 察罕特穆尔心头狂震,因为他万万没想到,王保保竟然会生出这样的想法! 权臣又如何? 权臣才是毁灭蒙元王朝的最大的蛀虫! “父王,”王保保冷涔涔加了一句,“在我朝的历史上,皇权更迭似乎也并非罕见之事,既然他们做错了路,那我们就应该纠正过来。” 这真的是我的儿子吗? 察罕特穆尔突然之间发现王保保对表现让他惊讶,因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怎么能够从王保保口中说出呢? 身为汝阳王,察罕特穆尔深知蒙元皇权的更迭更是充满了血腥,别的不说,从大德十一年到元统元年,区区二十六年件就换了三十六个皇帝,平均一年就至少有一次宫廷政变! 在这种情况下,还谈何朝廷政策的一贯性和实施性。 难怪全天下汉人会反抗。如果他是汉人,他也会选择反抗! 朝令夕改是大忌,对帝国而言,同样如此! “王爷。御史大夫王程大人来访。” 就在察罕特穆尔与王保保之间的谈话陷入僵局之际,李大匆忙前来传讯,因为来了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虽然这个大人物并不是蒙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