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0章【以拙破巧】 (第2/2页)
计划赶不上变化,宋杰的炮灰消耗行动还未开展,敌情就从后方传来,有一支骑兵自东南方向而来,绕过廊坊,直扑固安州。 固安州…… 固安州有敌军吗? 难道太平哪个老狗不甘心失败,在固安州垂死挣扎? 是先拿固安州开刀,还是不管固安州,直扑大都? 宋杰陷入了挣扎之中。 不管固安州,直扑大都! 宋杰下定了决心。总不能事事都去问赵天伦吧? 难道离开了赵天伦,他宋杰就一事无成? 难道他宋杰这么多年都是白混过来的? 太平…… 你不死心是吧? 老子记住你了! …… “现在汉兵不可持,”太平举起双手,示意众士绅安静。“甚至是,所有的穷兵都不可持,因为打土豪分田地的蛊惑力太强了。” “不知丞相有何吩咐,”一个士绅站了起来,“若我们能做到,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我们也全力支持。” “好。”太平点点头,“此次请诸位士绅过来,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竭尽所能,来保卫自己的身家性命。” “先贤孟子曾经提出,”太平话题一转,“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面对这群泥腿子的反抗,只有身家清白的良家子弟才可以信赖。” “所以,我希望诸君推荐身家清白的良家子弟加入军中,同时,还请诸君慷慨解囊,用重利来化解贼寇的蛊惑。” 众士绅默然—— 这就是太平的图穷匕见! 不仅要他们的钱,还要他们的人。 当然,与红巾贼寇相比,太平已经很仁慈了,至少,太平没有要他们的命。 可是,这个决定真的很难下啊…… “诸君,”太平加重了语气,语重心长,“破财保家,家可不失;破家保财,皆不可得;事实上,我们没有选择。” “丞相所言甚是,”圆脸富态翁站起来表态,“我刘文愿意捐献五万两白银和五十名身家清白的族人,供丞相驱驰。” 刘文的表态令其他士绅吃惊,因为刘文号称一毛不拔铁公鸡的,想不到这次竟然也愿意大出血。 有了刘文做表率,其余士绅也纷纷表态,最终,太平募集到了八百多万两白银和五千多名身家清白的良家子弟从军。 有了这笔银子和良家子弟,太平觉得他手下的万名官兵,至少也有了一战之力,临阵倒戈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减少。 这只是第一批,若太平的阻击当真有效,这些士绅将会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支援。 ★★★★★ 王二注意到了元兵,元兵自然也注意到了红巾军。 乌更巴桑是蒙古人,军户出身,能够攀上万夫长这个高位,足见他的运气和实力。 与王二不同,乌更巴桑只是扫了一眼,就能判断出对面大致来了多少人,多少是骑兵,多少是步兵。 三万红巾贼寇,分出了两万来堵截自己,剩下的一万去霸州城东…… 他们想要干什么? 难道是天津港的元兵到了? 这伙红巾贼寇,太狂妄了! 乌更巴桑气急而笑:区区两万人,就像堵截我两万大军? 举起左右,望空左右摆动。然后向前用力劈下。 这是乌更巴桑的命令,是给两万探马赤军的命令。 虽然乌更巴桑与另一只万夫长添陀都是万夫长,但是,阿剌忒纳失里在他们出发前明确。乌更巴桑为主,添陀为辅。 两万探马赤军在行进间逐渐分化成三个集团: 一个集团约六千人,直扑霸州城下,对来袭的北伐军置若罔闻; 一个集团约六千人,迎着北伐军的兵锋。狂奔而来,毫无退让之意; 最后一个集团突然分成两部分,每部三千人左右,如同两柄钳子,凶狠地钳向王二这支军队的两肋。 高手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乌更巴桑这一手,让王二…… 现在王二不在这支部队中,所以难以判明若是王二会如何抉择,但对周昌而言,他没有选择只能闷头向前—— 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两万阻援红巾,不管其他三路敌军,迎着当面而来的乌更巴桑六千余人的集团,发起了悍然的冲击—— 没有策应! 没有梯次! 全军向前! 死中求生! 看到北伐军的抉择,乌更巴桑失笑,看来,这伙贼寇果然是泥腿子出身,连基本的战阵常识都不懂,像他们这样,无疑是自寻死路。 是人就会恐惧。就会害怕,当自己被敌人包围之后,哪怕这个包围圈并不坚实,也会让他们军心大乱。 所以。古往今来,一旦某支军队的后勤被切断,那这支军队就废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正在盛行的一个话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提到的官渡之战,乌巢被毁,袁绍十几万大军就不战自溃。 当然。在朝廷数十年的钢刀和马鞭的教育下,现在汉人的确都是泥腿子、大老粗,真正识字的听说就很少很少。 …… 不对! 怎么能这样? 乌更巴桑脸色惨白,这些贼寇完全不怕死,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毫不迟疑地顶替了前者的位置。 向前! 一路向前! 踩着他们同伴的尸体,一路向前! 这之间,没有丝毫的彷徨! 这真的是那群无知无识下贱的汉人吗? 为什么在他们身上,乌更巴桑仿佛看到了他爷爷给他描述过的崖山一幕—— 战斗到最后的汉人,他们平静地放下兵器,整理好自己的衣冠,追随者他们的幼帝,如同赴宴一样,从数百米高的悬崖上平静跃下。 十几万汉人,不管男女老幼,没有人逼迫,他们自愿选择了杀身成仁。 震惊迷惘充斥在参战的元兵心头,当时元兵统帅张弘范为了挽回影响,向这些汉人进行招降…… 只要能够成功招降一人,那就是朝廷的胜利。 可是,直至最后,也没有一个汉人回首而顾,纵然张弘范开出了世袭万户侯的条件,也没有一个汉人彷徨。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剧痛从身体传来,乌更巴桑这才意识到,一名贼寇正手忙脚乱地将自己的兵器从他身上拔出…… 看他笨拙的样子,这个汉人可能是刚刚扔下锄头拎起刀枪,但面对他们,这个汉人却依然毫无畏惧。 大元朝的国策错了啊。 濒死之际,乌更巴桑才意识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意义所在。(未完待续。) ps:请大家每月用一顿早餐(就两个包子一杯牛奶,或者只是一碗粉)来支持棋子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