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魂_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7 (第1/2页)

    紫云不觉想这个李元平怎么那么不小心,宰相关播说他是个人才,皇上才让他做了汝州别驾,可不到三个月,尽然出了这等事情。听说是李元平招募人手修城,这才使李希烈有机可乘,可见他早已已存反心。不过他的那些手下倒是挺为他卖命的,据说当时他命令李克诚率领百余骑兵突至城下,应募者做为内应,就破了城,而且绑了李元平。也许也是权力的促使吧,虽然屡次大败官军,不过仔细想想也不过是一群土匪强盗而已,城破之后,李希烈任命判官周晃为汝州刺史,又让别将董待名等四处烧杀抢掠,夺取尉氏,围困郑州,东都大震。

    “咳咳咳,听说李希烈为人耿直、侠肝义胆、为百姓做过不少事情。建中二年,李希烈奉诏讨伐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李惟岳,被加封为南平郡王。六月,进驻随州,直捣襄阳,逼得梁崇义自杀。是个将才!”薛钊顿了顿打破寂静道!

    舒王李谊听他这么夸一个反贼,很是不悦,于是冷冷地道:“钊,你这话什么意思?”

    “殿下,臣只是说句实话罢了,这些你们也都知道,只是不敢说出来而已!”

    “钊说的没错,本宫也很欣赏他的为人,所以当初才让宰相将他推荐给父皇的。至于他为何要反,就不得而知了!”太子押了口茶为薛钊解围。

    “官逼民反,再常见不过的案例!”郭钊明白太子想要掩饰的东西,邪魅的眸子挑了挑,叹了口气引开话题道!

    “作为淮西节度使,还是南平郡王,要逼反他得多大的官儿呀!”一直沉默的韦宥若有所思道!

    “淮西节度使上面还有很多大官儿呀。这些个贪官污吏,无所不用其极,本宫在刑部可是见识过的,要逼反他还不容易!”唐安公主故意避重就轻道!

    说起刑部这事儿,还要从前不久的杨炎案说起,紫云和唐安知道德宗有意定他的罪,但想着贬了就行,怎么也不能让他死,遂想法屡次救他于危难。只因他乃一朝宰相,做过许多真正利国利民的事情,虽然担任宰相仅几个月,以自己的政见开导德宗,给予有力的辅佐,很有政绩,一时受到朝廷内外赞誉为“贤相”,众人对他寄予厚望。但他本性狭隘,如果诸宰相间相互制衡,还真能成就了他,但天不遂人愿,因崔祐甫患有疾病,不能处理政事,另一宰相乔琳也被免职,使他得以独揽大权。专权不久,他便开始专意报恩复仇,就像紫云说的她很欣赏杨炎的这种快意恩仇的江湖性格,可这里是朝廷,那些江湖习术是行不通的。杨炎由于对元载感恩戴德,总想有所报答。建中二年二月,他先奏请实施元载生前提出的在原州修筑城堡的规划。德宗就派遣中使询问泾原节度使段秀实此举的利弊。段秀实是一个正直不阿的人,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凡安边却敌之长策,宜缓以计图之,无宜草草兴功也。又春事方作,请待农隙而缉其事。”杨炎听说后大怒,认为段秀实是在遏制自己。于是解除了段秀实节度使的职务,征召为司农卿。任命邠宁节度使李怀光兼为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让他率军转移到原州驻扎,派遣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朱泚,御史大夫崔宁各统领士兵万人作为他的羽翼,同时下诏命令泾州将士准备筑城工具。泾州将士愤怒地说:“吾属为国家西门之屏,十余年矣。始居邠州,甫营耕桑,有地著之安。徙屯泾州,披荆榛,立军府,坐席未暖,又投之塞外。吾属何罪而至此乎!”李怀光为朔方军帅,法令严苛,接连杀死大将,泾州副将刘文喜就利用人们怨恨的心情,拒不接受朝命,上奏疏要求段秀实重新担任主帅,如不用段秀实就请用朱泚为帅,于是朝廷任命朱泚代替李怀光。可是刘文喜又不接受诏命。泾州有强兵二万,刘文喜以此拥兵自守,并请求吐蕃援助,当时天热干旱,人心不安,许多朝臣请求赦免刘文喜,德宗不听,命令朱泚、李怀光等军进攻。幸好泾州别将刘海宾斩杀了刘文喜,否则必然会产生边患。这些都是由于杨炎以个人喜怒撤换主帅所造成的后果。

    另外,还有一件紫云和众兄弟无法苟同的事情,就是杨炎构陷了刘晏的冤案。早先,左仆射刘晏任吏部尚书时,杨炎担任侍郎,二人已有不和。后来元载之案,主要由刘晏审理,元载被杀,作为其余党,杨炎也受到连累被贬,因此他对刘晏深加怨恨。德宗即位后,由于刘晏长期掌管财政大权,许多朝臣都很妒忌他,就上奏书说转运使可以罢免,德宗又风闻刘晏秘密上奏劝代宗立独孤妃为皇后。杨炎任宰相后,一心想要为元载报仇,就在德宗面前,流着眼泪说:“刘晏和黎幹、刘忠翼是同谋,臣为宰相不能讨,罪当万死。”又建议“尚书省,国政之本,全部设置诸使,分夺其权,今宜复旧”,以便剥夺刘晏的财权。于是德宗罢免了刘晏的转运、租庸、青苗、盐铁等使。建中元年初,杨炎又以刘晏奏事不实为由,贬其为忠州刺史。当时司农卿庾准也与刘晏不和,杨炎就任命庾准为荆南节度使。不久,庾准迎合杨炎的意图,诬告忠州刺史刘晏写信给朱泚请求营救,言语多有不满,又诬告刘晏召补州兵,想要抗拒朝命。杨炎作证说明确有其事,德宗信以为真。七月就秘密派遣中使到忠州杀死刘晏,然后下诏赐死。朝野上下都认为刘晏死的冤枉。

    节度使李正己多次上表朝廷,询问刘晏何罪被杀,讥讽斥责朝廷。杨炎害怕天下然将杀刘晏的罪归到自己头上,就派遣使者前往各镇,将过错推给德宗。德宗知道后,派宦官到李正己那里核实情况,果然如此,自此产生了诛杀杨炎的想法,但当时隐而未发。可以说,这一切都是杨炎自己将自己推上了死路,即使有人想救他也无能为力。

    不久,德宗就提升卢杞为门下侍郎、平章事,改任杨炎为中书侍郎,仍为平章事,但不再专任杨炎了。杨炎与卢杞二人同时执政,卢杞相貌丑陋,又无文学才干,杨炎对他很轻视,往往假托有病不和他在一起共事,议事又多有不合,卢杞因此怀恨在心。卢杞为人狡诈,为了发展自己个人的势力,树立自己的威信,对于不依附自己的人必欲置之于死地。于是荐引太常博士裴延令为集贤殿学士作为自己的羽翼,来图谋异己势力。梁崇义自代宗即位以来,就据有襄、汉七州之地,拥兵自守。德宗即位后,对他进行招抚,但他态度顽固,抗拒朝命。建中二年六月,德宗任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统领各军讨伐梁崇义。杨炎劝谏说:“希烈为董秦养子,亲任无比,卒逐秦而夺其位。为人狼戾无亲,无功犹倔强不法,使平崇义,何以制之。”杨炎坚持己见,争议再三,德宗不听。在此之前,杨炎回归朝廷时,路经襄、汉,努力劝说梁崇义入朝,梁崇义没有听从,已经图谋反叛。不久,杨炎又派自己的党羽李舟去劝说梁崇义,梁崇义顽固不听,最后终于反叛。议论的人都归罪于杨炎,认为是他促成梁崇义反叛的。此时,杨炎劝德宗不用李希烈,德宗对他更加不满。德宗又曾询问宰相,大臣之中谁可担当大任,卢杞推荐张镒、严郢,而杨炎推荐崔昭、赵惠伯,德宗认为杨炎议论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