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女与时空男_第三十九章 晨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晨练 (第2/2页)

就认了,可是现在雨晴更狠,直接爬到我的背上,死活都不下来,显然是打定了注意,就这样让我背着自己出去晨练。我了个去,我这算不算负重越野啊?而且还是负重四十公斤以上啊?你们这是打算玩死我的节奏啊?

    我算是终于体会了一把,新郎结婚当天所体会的痛苦了。这背着新娘满街跑,先不说尴尬了,光是这负重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背着雨晴,别说快跑了,就是想跑起来都有点吃力,这那还算什么晨跑啊,根本和情侣秀恩爱,逛大街没什么区别了,我无比的汗颜啊。

    不过八十年的早晨,空气清新、略带湿润,让人闻着都叫个神清气爽,哪像现在的城市啊,大清早起来,那雾霾真让人都不敢放心呼吸,都怕得呼吸道疾病。由于八十年的城市,并没有什么说是轿车飞驰,所以不光空气清新,而且更是没有任何嘈杂的声音,甚至隐约能够听到鸟鸣,自行车铃铛的铃铃声,搭配着鸟鸣,可谓是独特的奏起了一只属于八十年代特有的城市交响曲。

    早晨还真叫个热闹、繁华,可不是现在的城市所能比拟的。大街小巷两旁,只要开着门的店,那几乎都是早餐店,青烟阵阵,香气四溢,各种叫卖声更是络绎不绝,好生热闹。这种情况,我也只有小时候,陪着母亲赶集买菜的时候,碰到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的建设,这些平淡而又温馨的场景越来越少了,早市、夜市纷纷被取缔,而且生活节奏的加快,弄的许多人,已经没有早起、和吃早饭的习惯了,进而让这一幕,变得门可罗雀,自然而然的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一看到如此热闹的场景,雨晴就忍不住的涌起了浓郁的兴趣,更是迫不及待的从我背上蹿了下来,好似对什么都感到好奇的,跑上前去看看。看着热腾腾、香喷喷,还冒着热气的馒头,都忍不住的想要买两个尝尝,尤其是看到那热烫烫沸水之中翻腾的面条,以及旁边一直再加热的烫头,锅盖掀开的一瞬间,那扑面而来的响起,更是让雨晴忍不住的流下了口水,怎么也不愿意挪动自己的脚步。那一脸迫不及待的样子,清楚的在告诉我,你要不买给我吃,我就不走了,看的我真是够汗颜了。

    “小meimei想吃吗?要不要来一碗啊?我跟你说,我家的面条,那都是才用上等面粉制作而成,烫头,更是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熬制,保证你吃完一碗想第二碗。”老板看着雨晴那馋嘴的样子,就知道顾客上门了,急忙的招呼着雨晴入座,更是不等我有所制止的,手脚麻利、娴熟的从锅里捞起面条,放入碗中,然后浇上烫头,再搭配上一些香料就算是完成了,直接摆到雨晴的面前,示意雨晴趁热吃的说道。

    “嗯~·嗯~·”雨晴更是理都不理我,直接从旁边的竹筒之中,抽出一双筷子,也不理会这面条和烫头有多烫,随便的吹了两口气,就放入了口中,那种烫的嘴都合不拢,却依旧不愿意撒口的样子,清楚的写着享受和满足。而老板自然也看出来了负责给钱的人,并不是雨晴,而是我。看到雨晴都开吃了,老板二话不说,连忙再度给我也盛了一碗,示意我也坐下尝尝。

    好吧,雨晴都已经开吃了,我能怎么办?只能默默的留下来,陪雨晴,算是在这里解决了自己今天的早饭。还别说,这面条确实劲道,十分有嚼劲,远比我们现在吃的机械面不知道强多少倍了。这汤头清新、爽口、咸淡真好,一点也不油腻,里面更是贴心的放了驱寒的洋姜,吃的人暖暖的。而且为了提鲜,老板也是煞费苦心的弄来了一点野菜和橘子皮,光这汤头,都不得不让人拍手叫好。

    “再来一碗~~”雨晴更是三两下就吃完了,而且连汤都没放过的喝了一点不剩,然后毫不客气的端起碗,递给老板,口中说道。不过这样上等的汤面,说实话吃的我都想连汤也一饮而尽,再来一碗了。而且以前卖面条,那都不是论碗,而是论“两”来卖的,都是问你吃几两面。所谓一两就是现在的五十克,十两为一斤。

    先前老板看我和雨晴,都不是很胖,看样子也不是很能吃的人,所以给我们捞的面条,也就三到四两左右,这点分量,对于我来说,好似还不够塞牙的吧,更不要说宛若无底洞一般的雨晴了。我们这晨练,看来是泡汤了,就我和雨晴这架势,估计怎么也得来上个三四碗,才算是心满意足的吃饱吧。

    我吃了三碗,实在是吃不动了,面汤我都起码喝了两大碗了,感觉肚子都快被撑烂了,估摸着到中午都有些吃不下饭了。可我这边吃不动了,雨晴那边还在继续,看着架势,似乎再来个三碗是没问题了。这能吃的劲头,也是把老板都给吓到了,不过顾客能吃,有那个老板会不高兴啦?这老板可谓是乐的跟花似得,忙前忙后的专程为雨晴服务着。

    我没什么事情做,就递给了老板十块钱,让他帮我照看一下雨晴,我到周边转转,买点菜。雨晴吃多少,就从这十块钱里扣就行了,不够的我后面再来付。老板自然对此没有什么意见,示意我放心,人在他这里,丢不了。毕竟十块钱啊,在八十年代,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要知道那个时候,工人一天的工钱最高的才两块钱左右啦。十块钱,放那个年代是什么概念,那都是大钞,都够买米面油了,而且还是整袋整袋的,比咱们现在的百元大钞,更具票面价值。毕竟咱们现在,百元大钞别说买米面油了,买一袋大米都近百了。

    由于那个时候,汽车并不普及,自然没有什么专用车道和马路之分,所以道路两旁成为的摆地摊的集市,各式各样的地摊都有,卖家用品的,卖菜的,可谓是最多。那菜色新鲜程度,绝非现在去菜店里买菜时,所看到的奄息息、黄不拉几,甚至有些菜,都放臭了。而且这里卖的菜,那都是大清早,从地里刚采摘出来的,菜叶上,都能清楚的看到落霜和露珠。而且那个年代,可没什么农民会去花钱买化肥催生,虽然说起来有点恶心吧,但是人家全都是用最天然的人工屎尿浇灌生长的,绝对没有任何化学成分,真正可谓是纯天然、无公害,绿色蔬菜。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