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七章印证 (第1/2页)
崔荣绍赶到竹笙院的时候,萧景泰已经换了身家常袍子,意态雍雅的坐在案几后面喝着清茶。 听到动静,他慢悠悠的抬起头来,脸上带着一丝慵懒的笑意:“沈大人请你去喝茶?” 崔荣绍在他对面跽坐下来,长舒一口气,兀自倒了一杯茶抿了一口,摆手道:“别提了,幸亏同福去的及时,这才把我从水深火热里解救出来!” 萧景泰闻言哈哈笑了起来。 他还从没有看到崔荣绍这么烦躁的时候,估计沈修和说的话,戳到了他的痛脚。 “不会是说起了你的亲事了吧?”萧景泰挑眉看着崔荣绍问道。 崔荣绍一口茶含在嘴里,差点儿噗嗤喷出来,勉强压制住咽下去后,抬起眸子恨恨的瞪了萧景泰一眼,咬牙道:“一丘之貉!” “诶,你这可是误会我了!”萧景泰不紧不慢的说道:“你的私事我何曾多事干预过?只是诚如你劝我的那般,若是遇到合适的,就好好把握住!” 崔荣绍脸色缓和了许多,含糊的点点头,应道:“一切随缘吧,还没有遇到,只能说缘分未到,再说,我不想将就......” 一辈子的大事,谁愿意将就呢? 萧景泰认同的嗯了一声,这才转移了话题。 “上次让你查的事情,有结果了?”萧景泰问道。 崔荣绍这才有了笑模样,从怀里掏出一封物事,递过去,一面说道:“当年杜氏生产的前后两个月内,荆氏族中也有产妇生产。但巧合的是这几家中就只有时年还是世子夫人的杜氏产下男婴,其他族中产妇生的皆是女儿。” 萧景泰心中原有的猜测落了空。 他原本就猜测如果杜氏当年产下的是双生子,那么在舍不得扼杀其中一个亲骨rou的情况下,只会将其中一个婴孩寄养在族中其他远亲房头里。新生儿必须要报户籍,所以,才会让崔荣绍去查同期报户籍的其他族人。可没想到这条线查下来,却没有任何蛛丝马迹。 在他沉吟的当口。崔荣绍继续说道:“这条线查无所获后。我就想,杜氏是否可能狠下心来将孩子送给了家族以外的人家,只是这孩子毕竟是他们的亲骨rou。应该舍不得托付给条件穷苦不知底细的人家。” 萧景泰眼眸晶亮的看向崔荣绍。 崔荣绍便咧嘴一笑,眸底有些得意,续道:“我从杜氏和安庆伯身边的人际关系入手,结果发现杜氏产后不久。一直在安庆伯身边当管事的童兆林离开了。” “童兆林?”萧景泰喃喃的念着这个名字,只觉得有些耳熟。却一时想不起来这个人的形象。 “童兆林,安庆伯荆纬的副将。景泰你应该还记得先帝在位时大周与南境的那场战役吧?”崔荣绍笑着提醒道。 先帝年间大周与南境的战役萧景泰虽然尚且年幼,却也曾听祖父讲过当年的战况。余老太君的公公当年就是主帅,在那一场大战中招jianian逆陷害。余家一门三将,只留下了一脉。余家军受重创后,是萧景泰父亲萧越挂帅带的兵赶往边境支援。安庆伯荆纬是左将军,童兆林当年常跟随荆纬左右。作为副将跟着上了战场。 只是在那场战役中,童兆林右腿中箭,伤愈后却不再利于行,只能从副将的位置上退了下去。 荆纬念其多年来跟着自己出生入死,不忍弃他于不顾,就将人留在身边,当个掌管外堂庶务的管事。 杜氏生产后,童兆林就离开了安庆伯府,这是巧合还是刻意? “关于童兆林的隐居之地还要进一步追查,但目前为止,最为重要的是查证杜氏当年是否真有产下双生子这个事实。”萧景泰收起手上的笺纸,整容肃然道。 崔荣绍附和道是,笑道:“关于产婆太医这些,我调查起来不大方便,只能是靠你自己了!” “你帮的已经够多了!”萧景泰淡淡一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表兄弟二人不曾正面地向对方道一声谢谢,只因为他们觉得男人之间,不需要这些虚的,只要彼此知道对方的心意和想法就够了。 眼见着午膳时间就要到了,萧景泰留崔荣绍在竹笙院用膳。 晨曦刚把膳食摆上来,就听外面传来咯吱咯吱的木屐声。 “是姑老爷来了!”晨曦伸长脖子往院门口看了一眼,回头对萧景泰二人禀报道。 “姑老爷?!”崔荣绍不由自主的瞥了萧景泰一眼,眨巴的眼睛问道:“沈大人是来找你的?!” “当然不是来找你的!”萧景泰嗤笑一声,搁下筷子时,就见沈修和迈步走了进来。 “四郎!”他喊了一声,转眼见崔荣绍还在,脸上笑意越发温暖和煦起来:“荣绍正准备用膳呢?” “是,沈大人一起?”崔荣绍含笑问道。 “额,不不,老夫一会儿回去揽月阁随沁娘一块儿用!”沈修和笑着婉拒后,这才对萧景泰说道:“大嫂的车驾在二门处候着了,四郎你作为主人家,合该去送她一送!” “萧夫人今日要回兰陵了?”崔荣绍问着沈修和,眼睛却是看向了萧景泰。 萧景泰微抿着薄唇,点点头,这才说道:“近日衙署公务繁忙,我倒是浑忘了时日,沈大人不提醒,我还真不知道她今日起程回去!” 沈修和轻笑一声,那眼神就好似在说:你就装吧! 这事儿还是妻子萧沁让他过来跟萧景泰说一声,不然他还不当这个老好人呢! 萧景泰起身,让崔荣绍先用膳,自己随同沈修和一块儿出了院子,去二门处送荆氏上马车。 两架古朴的马车停在过道上,前面的那一辆车厢宽敞。外表内敛并不打眼,其内却是奢华舒适无比,正是荆氏的车驾。 萧景浩此次随同荆氏回兰陵。 自从男童案发生后,他的性子就变了许多,以前像个山大王似的活泼而张扬的孩子,现在变得沉默寡言,安静。但也懂事。 在金陵的这段时间。萧景浩总是一个人关门在书房内读书,过去十年的岁月,他读过的书加起来不及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多。荆氏心中有安慰,却也有心酸。 她带萧景浩回去,也是想着让孩子换一个环境,忘记所有的恐惧和不快。变得开朗活泼些。 “七郎,上车吧!”荆氏与萧沁寒暄完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