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母的怀疑 (第1/2页)
这个问题看似很宽泛,其实不是那么好回答的,能显示出一位制片人对未来电视形势的判断能力。 俞胜利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思了会,接着才侃侃而谈。 “首先,这几年随着影视产业的火爆,许多外来资金开始涌入进来,使得眼下电视剧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每年投拍的上万集电视剧,能够进入电视台黄金播放时段只有3000集左右,其它时间段的4000集,大量的电视剧拍摄了却没有播出,而这样的情况随着热钱的持续涌入以及一剧四星政策的实施还会愈发加剧。 而且相对以往,现在观众的选择已经开始多样化了,不再是像以前那样你放什么,观众看什么,观众可以选择历史剧,也可以选择都市偶像剧,可以看省台,也可以选择市台,可以选择看国产的,也可以选择看国内。由于观众可以进行多样的选择,市场也就成了电视剧优劣的试金石,市场上优胜劣汰,最终市场只选择精品电视剧,所以如果要投资拍摄,一开始就必须以制作精品剧集为导向。 再其次,题材同质化严重,由于现在影视投资虚热,国内的影视机构过多泛滥,没有1000家,也有800家,这势必会造成一种混乱的现象,抢题材抢剧本抢编剧抢导演抢演员抢主创,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因而在我看来,不必跟风,剧集的内容和质量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在未来电视剧乱局中克敌制胜的最**宝。” 林雨泉不住点头,果然不愧是被业内称为“南北通吃男女通吃老少通吃雅俗通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皆佳的传奇制片人”,对市场的研究非常敏锐和深入。而且其坚持精品的原则正好是他想要的。 “那俞老师你认为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内容适合投资拍摄呢?” 林雨泉接着问道,如果说身为制片人了解观众心理和市场信息是必要的。那么挑本子则是重中之重,一个成功的制片人必然在这方面能力卓越。 “好剧本永远是影视拍摄的第一要素。但好剧本其实很难去界定到底什么才是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过想在目前这么多剧集中脱颖而出,题材特别独到的肯定优先考虑拍摄。”俞胜利不疾不徐的道。 这也很好,林雨泉心中很满意,又针对经营管理问了几个问题,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没有好的管理能力肯定不行。 如果是普通人,或许会感到棘手,但对一位金牌制作人而言,这却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工作,俞胜利始终不紧不慢的说道,林雨泉则认真倾听,渐渐地。他对俞胜利的能力也有了基本的判断。 毫无疑问,俞胜利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制作人,不但能力突出。而且在他的身上,没有寻常制作人急功近利的心态,沉稳坚持而又睿智。由于本身是小说家,他对作品的内容把握能力也非常强,这从他以前制片的《大宅门》《天下粮仓》就能看的出来,故事都很精彩。 不过林雨泉却没有马上拍板定下来,一是后面还有七位要见的制片人,他需要综合考量,另外则是俞胜利尽管很棒。但和他想要的人选并没有完全契合。 通俗地讲,“制片人”有三种。一是指负责整个影片或电视剧摄制资金的策划人融资人;二是专业技术上负责整个影片或电视剧项目制作人;三是指影片或电视剧投资者本人。 林雨泉想找的人选自然是第二种,但是和寻常制作人不同。他不需要对方全权负责挑本子找款子组班子卖片子等全盘工作,而是承担挑本子和前期筹备的决策工作,至于具体的拍摄自然有导演负责,在曙光电影公司中他的定位其实紧密的将版权部和制作部衔接起来,实现最大化的拍摄产能。 这样的工作,俞胜利当然可以胜任,可问题是,小说家出身的他其实有点保守,这从他的作品也能看出来,他最擅长的是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而且是传统正剧那种,对青春时尚题材方面的把握度就略微有些欠缺了。 这和他对电视剧观众定位有些关系,其实林雨泉很认同他的说法,没错,30年来中国电视剧观众群的主题的确是40岁-70岁的人,他分析的很对,《大宅门》《大宋提刑官》的成功也证明了他在这方面把握的相当到位,如果由他来负责曙光电影公司的筹备拍摄工作,倒也的确不用太担心电视剧的收视率。 然而不能忽视的情况是,尽管收视率不错,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