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极限单兵奥巴马[下] (第2/2页)
国,就知道这么多,如果我得到另一个于之绑定的概念,那么我对该国的认识就翻番了。 黑色的加入,将美国在色谱上的存在感,彻底铺满。 在模糊意识的图景绘制中,这一点,就制造了一种夹击,包围的态势。 可以说,这种一维线性思维的排布,是很多时候人们复杂判断体系的衍生基础,在这上面的小巧腾挪,精心布置,有可能得到无数倍的优势放大。 而色度区间,是其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种,可以作用到所有的视觉信息的演算过程。 奥巴马以一人之黑,携带着美国整体的权重,完成了在人们内心中的色度翻转。 美国在心理意识上得以与黑暗融合,潜伏其中,邀人入梦。 前面我们说一张白纸上面的黑点,吸引目光,掩护了主力,换个角度来看,这就是一种催眠。 而奥巴马造就的效果,就是一种潜意识中的浅度催眠。 我们用汉语读他的名字,得到一个无明确意义的开头,和一个近乎爸妈的读音。 名字也是一种固有属性,因此它也具有无视心理防御的特点。 黑暗中呢喃的话语,含糊的父母意象,将造就一种记忆回溯。 美国人不但为中国人准备了影子政府,而且经营起潜在的家庭意向,意欲完成彻底的心理收编。
对大多数的国人,尤其是青年,少年来说,他们不会了解奥巴马的施政纲领,政治宣言,他们仅仅知道的就是他是一个黑人,他叫做奥巴马,他是美国总统。 因此奥巴马对他们真正能起作用的也就是这些东西。 但是通过对这极其有限的概念的经营,他就可以达成宏大的,战略性的效果,在潜移默化的催眠中重构中国的基本家庭心理结构,把握未来一代。 对广大的兵丁来说,奥巴马身上可能还有一种岳父意象,他有两个女儿,人们什么时候会甘认父母呢?那就是有可能当女婿的时候。对单独的个人心理来说,这个家庭是易于代入的,并且将形成一种包围结构,以多胜少,诱捕未来。 而罗姆尼此人的存在感,也仅仅局限于一个名字而已。 他们联合上演的是裸母无衣的家庭伦理剧。 美国人不但准备了一个家庭意象,还配合有连续的心理投射情节,这是真正的大片,是为中国人量身定做的。 当然,这是不是太过儿戏的分析?毕竟名字是翻译过来的,而以中国字的近音字之多,可以进行无穷的联想。 这取决于你下意识的反应,以及内心中的概念检索级别,事实上西方的精神分析,基本都围绕性的话题,做如此的分析,并不过分。 而且这种手法并非近代独有。 当朝鲜战争相持不下,美国人萌生退意,他们换上了一个叫做李奇薇的统帅。 这个人的名字当然也是翻译过来的,但是他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他传达的其实是一条力气微的短信。 当时两国交战,根本没有正规的交流渠道,这种近乎儿戏的方式也许反而是最佳选择。 何况第一个给出这个翻译的真是中国本土的人吗?这里面是有cao作空间的。 那么说李奇薇发现了星期攻势,缓解战局,这完全是给他台阶下。 如果真有这种现象,官兵们打了这么久竟然没发现,等他来了才知道? 所以李奇薇此人的作用,就是从高层定下一个收手的意象,寻求体面的战争结束。 当然前提是他也要够级别,能引起注意和分析才行。 中方当然闻弦音知雅意。 我们回到奥巴马,此人单挑中俄两国,催眠无数青年,可谓是集信息心理战中最极限的成就于一身。 他真的能导向未来,把握先机吗? 我们在此要先说一句:没得围,嗟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