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皇帝_第352章 云波诡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2章 云波诡谲 (第2/2页)



    陶商笑道:“史阿的职责,在于刺探军情,捉拿细作,故而有所隐瞒,你们切莫要泄密!”

    众人点头应允,陶商又道:“此番出兵,从长沙到鄱阳,还需时日,公奕可从容准备,不必焦急,先往桂阳找史阿商议对策,等大军开进豫章,若郑宝能够举兵响应,便算你大功一件!”

    蒋钦大喜,领命而去。

    陶商有分拨各部兵马,除了三千骑兵由徐晃统帅之外,各自准备出发,如今士气正盛,誓师大会由韩霖和徐晃二人负责举行。

    诸将轰然领命,这次出兵,陶商共带三万精兵,徐晃、李通、周泰等将同行,文有韩霖、娄圭为谋,桓阶和才加入麾下的蒋琬掌管荆南政事。

    才回到临湘和貂蝉告别,还没温存许久,亲兵便报告甘宁求见。

    陶商来到前厅,看到满脸风尘,衣襟上沾满了水渍和红泥,显然是刚从水寨回来。

    不由笑道:“堂堂锦帆军大头领,平日最是讲究穿着打扮,兴霸到我军中却如此模样,看来是不如以前了啊!”

    甘宁忙摆手道:“主公就莫要取笑俺了,以前是我鲁莽不懂事,如今方知一生所求,若能雄兵驰骋疆场,所向披靡,那些装束又算得了什么?”

    陶商知道甘宁在韩霖的熏陶下已经有了重大转变,颇为欣慰,示意他落座,问道:

    “兴霸既知领兵之重,不去训练你的水军,怎的又来见我,莫非是战船改造有不通之处?”

    甘宁摇头道:“主公所改造的战船,俱都实用,精妙至极,俺并非为此事而来。”

    “哦?不为练兵,那还有何事?”

    甘宁言道:“主公发兵攻取豫章,三军将士无不奋勇领命,全军俱出,为何独剩我水军按兵不动?”

    陶商哑然失笑,摇头道:“原来是为此事而来,这半年屡次交兵,都是你水军出动,其他人也不见有怨言呐?且此去豫章,远在千里之外,如何调动水军?”

    甘宁却道:“主公差矣,和刘表交战,乃是在水上,他们能有何怨言?此次攻取豫章,吾水军却可顺江而下,直逼九江口,可从水路取柴桑,水陆并进,岂不更好?”

    陶商眉毛一挑,眼里闪过一丝的笑意,却故作迟疑:“兴霸之策,倒也不差,只是江面路途遥远,水域十分危险,恐水军难以到达鄱阳湖境内便折损大半,如此岂非得不偿失?”

    甘宁急道:“主公但放宽心,俺愿拿人头作保,江面上一定小心谨慎,绝不会有半分损失。”

    陶商皱眉道:“水路出击,以现在的实力,恐力有不逮啊!”

    甘宁站起身来,抱拳道:“只要主公下令,俺愿立军令状,保证攻取九江口,拿下柴桑郡!”

    陶商看了甘宁一阵,似乎被他的决心打动,也起身拍着他的肩膀吩咐道:“荆州水军已败,长江之上,我们再无敌手,但万万不可大意,此去鄱阳,尽量隐匿形迹,听我陆军消息,相互配合见机行事,至于军令状,你到军师那里去领吧!”

    甘宁见陶商同意出兵,不由大喜,拜别之后也顾不上整换衣衫,径直往长沙去找韩霖了。

    望着甘宁疾步而去,陶商笑道:“果然如韩霖所说,请将不如激将!”

    三日后粮草已经备齐,陶商以谨慎多谋的刘贤为督粮官,粮草的重要性,他在无数战例中已有深刻体会,不派可靠的大将调度,他还真是心中没底。

    刘繇北上,豫章太守正是华歆,由张英带重兵防守,共计四万兵马,这也是刘繇留下防备陶商的,他可不会就那么放心的去和诸侯会盟。

    兵马才要出发,会稽又传来急报,原来王朗兵败后并没有逃远,还不肯死心,又东冶联络旧友,蛊惑当地侯官县县长商升反叛陶商。

    商升也是陶商占领会稽之后顺大流归降的,见到王浪之后,被其以大义说动,羞愧万分,遂助王朗发兵反叛。

    项沁遣永宁县县长韩晏兼任南部都尉,带兵讨伐商升,本以为只有一两千兵马,难成气候,指日可灭,没有事先向陶商汇报。

    但没想到韩晏为商升所败,兵马为其占有,反而失了三县,东治基本失守,加上王朗健谈,又蛊惑当地百姓,兵马竟有五六千之多。

    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加上王朗在会稽的威望,项沁不敢再私自做主,马上派人连夜加急想陶商报信,请求支援。

    韩霖皱眉道:“会稽新定,人心不稳,如今王朗死灰复燃,还需派大将前往征讨方可!”

    陶商却摇头笑道:“三军已然发兵,各部人马早已调集出发,若再遣将,势必大乱之前的计划,区区王朗,不过口舌之徒罢了,我只派一人,平叛易如反掌!”

    韩霖问道:“何人能担当此重任?”

    陶商道:“此人便是我前次从会稽提拔的都尉贺齐,此人能文能武,有大将之才,曾数次击破海贼、山越,定能除掉王朗!”

    韩霖知道陶商最能识人,不管是赋闲在家的,还是行伍之间的人,只要陶商看重的某个人,无不最终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好似有先见之明一般,这一点所有人都新生钦佩之情。

    见陶商说得肯定,便道:“既如此,主公只需传令即可,东治便在豫章边境,若能平定王朗之乱,收起兵马,我倒有一计,或可助我们取豫章!”

    陶商眼睛一亮,忙道:“既有妙计,快快讲来!”

    娄圭也在一旁插嘴道:“沐之之计,老朽也猜到几分,不妨我们各自写出来,交于主公?”

    韩霖见娄圭童心未泯,当下点头同意,命人找来笔墨,各自写好交给陶商,陶商展开一看,大呼“妙计”,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他们两人的想法竟不谋而合。

    娄圭毕竟年长,写得更为详尽一些,陶商干脆将其当作密信,封好之后交给信使,让他回去传令,委任贺齐为南部都尉,即刻带兵挺进东治。

    密信要等平定叛乱之后方可拆开,除掉叛军之后就地cao练兵马,打探豫章战斗消息,再见机行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