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六二章脚盆鸡的天照战舰(六) (第1/2页)
天照级舰体数据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256000吨 试航排水量276400吨 满载排水量291232吨 舰体尺寸 舰长526米 水线长512米 垂线长488米 水线宽73.8米 舰宽77.8米 型深37.83米 平均吃水(满载)21.72米 平均吃水(试航)20.8米 动力系统 动力48台锅炉,16台蒸汽轮机 传动16轴 功率主机 输出功率612000马力(倒车160000马力) 航速27节 续航14400海里/16节 储油量储油量25600吨 装甲总重91580吨 主装甲带 中甲板以下1620mm(硬化层520mm) 外倾角20° 甲板 上甲板140-220mm 中甲板800mm 炮塔 前2600mm 侧面1000mm 顶1080mm 炮座2240mm 底1000mm 弹药舱壁 顶1080mm 底200-320mm 倾角25° 机舱、锅炉舱 顶800mm 到舰底300-360mm 倾角14° 武器系统 装备数量配置570mm/45倍口径主炮12门3联装4座 155mm炮24门3联装8座(改装中拆除了两座) 127mm炮96门双联装48座(改装中增加了24座) 25mm炮424门3联装180座、单装84座 13.2mm机枪16挺双联装8座舰载机28架 天照1942年7月改装后舰桥中央部构造 第一舰桥附近加装了2号1型电波探信仪(21型电探,即对空警戒雷达);22型对海电探;e27型雷达信号探测器(接收敌舰雷达发出的侦测电波,以提前预警);对空观测所加装18cm望远镜;第二舰桥后部露天平台延长了3米,把作战室甲板上取消的信号观测所移到了这里;两舷副炮前后加装25mm三联装机关炮。【】 天照1943年2月25日~3月18日改装后舰桥中部形态 后主桅杆上安装13号电探;拆除了两舷的155mm副炮,加装“**式40口径”127mm高炮,“九六”式25mm机关炮,4.5米高炮测距仪(淡蓝色),兵员待机室。 天照1944年4月对空火力增设状况 舰桥中部各战位95式2米测距仪同25mm机关炮管制。 天照级战列舰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过的最大的战列舰。但是,由于日本海军的战列舰用兵思路存在致命缺陷,致使大和级在建成后始终处于一种作用不明的暧昧状态,以至于被当成联合舰队的水上豪华饭店使用。对实力不足的日本国力和日本海军兵力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天照舰的吨位,主炮威力,装甲厚度超过了同时代的战列舰,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强战列舰。由于日本人对天照舰的建造和使用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得美国海军在很长时间里大大低估了该舰的实力,错误地认为其排水量不超过184000吨,采用460毫米口径的主炮,航速30节。基于错误情报,美国人相信“华盛顿”级战列舰在达到33节高速的同时,其火力和装甲厚度已经足以对付日本的新式战列舰,而这种的判断显然是错误。 回顾整个1930年代,我们会发现当时的日本海军对战列舰的速度要求,并非是以能够伴随机动部队航空母舰作战为标准,而是遵循传统的教科书式炮战思路,即“以最快速度接敌”来确定的,其目的是尽快抢占t字阵横列阵位。日本海大海战后,“日本马汉”秋山真之参谋所说的“由于联合舰队具有3节速度优势,所以取得了海战胜利”的说法对此后的日本战列舰设计思路影响很大。在海军中这种思想受到海军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亲王、海军大臣大角岑生和舰政本部部长中村良三为首的,拥有一大批可以说都是闻着对马海战的硝烟味成长起来的十九世纪的东洋“80后”们粉丝的死硬“战舰派”的推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