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哲理之思 (第2/2页)
实心呢?空心的话不就更方便吗?”正是这个小男孩的话,才有了现在激动人心的篮球赛。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才可能化缺点为优点,在似乎是绝境的困难中找到希望,创造出新的生机,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 爱因斯坦曾解释相对论时,说过:“你和相爱的人在一起时,时间就显得特别短,你和不爱的人在一起时,时间就显得特别长。因为和相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时间是用一个又一个的快乐分隔的。” 事实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我们便不会感到这是一种付出,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 有个人在对美国专栏作家弗兰克A格拉顿的一篇纪念的文章中写到:我们的目光不可能一下子投向数十年之后,我们的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触摸到数十年后的那个目标,其间的距离,我们为什么不用快乐的心态去完成它呢?那样,我们就不会再为自己的付出感到丝毫的累。 “只看自己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人生真正的不败者”。 怎么说呢?我不太赞同这个观点,但书上是例举了一个自小就患脑性麻痹的病人。她失去了肢体的平衡和发音说话的能力。对于她来说,只看见自己拥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的确没错。这样的话,她便不会自卑,能够坚强的活下去。但作为一个正常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想法。就像晚清王朝,自以为天朝泱泱大国,无所不有,只看见自己拥有的繁华,而没有看见外国所拥有的强大火器。结果呢,被人用火炮强行打开大门。 “你有一双脚,你所缺的只是一双新鞋子,然而,有些人欠缺的,是一双脚”。我们常常埋怨自己没有很多东西,常常羡慕别人所拥有的,但不曾想过,我们在仰望别人的时候,也被某些人仰望着。当你嫉妒别人的运气和机遇的时候,是否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为什么不看看自己既有的幸福,反而眼红别人呢?
想起一个值得深思的故事。一位老师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大家看到了什么?”所有人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 你又看见了什么? “我们的生命历程往往也像小河一样,想要跨越自己生命中的障碍,达到某种程度的突破,往真善美的目标迈进,也需要放下自我执着的智慧与勇气,迈向未知的领域”。 “多给别人一个选择的机会,其实是给了自己一个走向辉煌的最重要的机遇”。 “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也许会更快的到达目的的”。 “即使有一千个理由哭泣,也要找出一万个理由微笑”。 我们活在世上,或多或少地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古人都说过,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面对挫折,我们只是哭泣的话,过一天是一天,那么生活便如同生活在一片荒凉的沙漠,还不如微笑去面对。换一个角度看,也许会觉得天地更宽阔。乔羽曾写过一段歌词,对此做了哲理性的诠释:什么叫聪明,什么叫糊涂/问你问我,谁能讲个清楚/难割难舍的功名利禄/要死要活的进退荣辱/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请阁下换个角度/也许倒是一种聪明的领悟。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看你去如何利用,看你去如何思考。 “黑夜的邻居是白昼,绝望的隔壁是希望”。 “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应该算是《孙子兵法》中提到的以退为进吧!没有选择有时便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就不会三心二意,望此顾彼。 “只有先放下,你才会拿起。放不下的人永远无法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以前只听过,只有拿得起,才有资格放下。不管怎么说,都是选择与放下的问题。放下该放下的,才能得到想得到的,也许还会得到自己未曾想过的。 “有时包袱虽然只属于你一个人,但是由于你背着不肯放下,会有很多人都感受到它的巨大压力甚至为此付出代价”。比如船马上就要超载了,而你却背着一个大包袱,始终不愿放下。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无论面临多么大的困难,处境多么艰难,你都要把心灵上的包袱丢掉。 “你发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你遇到圣人的时候”。你,就是自己的神! 其实,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只不过,有些看过之后,没有立刻做笔记,到现在想写的时候,感觉它就在那里,却有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有尽,而言无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