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九一章 张良计 (第2/3页)
张良微笑,旋即面色凝重道:“沛公恕罪,张良此举有些冒险。”… “冒险?”刘邦顿时为之愕然,刚刚还见张良面带笑容,这会子突然有这么凝重。刘沛公最近压力巨大,甚至有惊弓之鸟的前兆,心中不由的咯噔一笑,额前微微露出一丝冷汗,说道:“子房先生,说的明白些!” 张良解释道:“沛公还记得那日张良初到关中,与秦宫大殿之中对沛公说的那番话吗?” 刘邦点点头,默然等着张良的下文。 子房先生沉声道:“张良让您封府库,约法三章,还军霸上,这三条之中其实只有一条是完全正确的。” 刘邦到底也是非常之人,仔细一思索,立即立即醒悟过来,不由的一身冷汗。 张良急忙解释道:“唯独还军霸上是明智之举,封府库,财物无所取,父女无所幸;废除暴秦的严刑峻法,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这些确实铤而走险。” 刘邦心中已然xiangdao,项羽本就猜忌和仇视自己,对自己多有关注。在楚国时自己好美色好财货的名声多有传扬,进了关中却一反常态,这样做显然是在收买人心。 收买人心?也就是说他刘邦有意图谋关中,之所以先入武关还是为了得到关中王的宝座。这就与自己的解释大相径庭,甚至是背道而驰。项羽还会相信自己吗?项羽对自己的猜忌也就更深了一份。 其实古往今来,被帝王猜忌的大臣不在少数。大臣们为了自保,减轻君王的疑心并取得信任,可谓是计谋百出。其中自污必然很常用也很有效的一招。身居高位的臣子故意犯一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过错,让其他的官员或者百姓有所不满。这样的罪过通常情况下,帝王不仅不会怪罪,反而会减少猜忌,或是更加信任该大臣。 比如就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被诛杀贬谪的功臣不在少数,有一个人却得以幸免,那就是萧何。萧何并非没有被怀疑猜忌过,却为何能如同常青树一般一直屹立不倒呢? 除了从家乡开始便一直跟随刘邦身边,兢兢业业辅佐的原因之外,萧何自己聪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当萧何察觉到年迈的皇帝刘邦对自己猜忌的时候,萧何采取的正是自污这一招,在关中一带侵占他人良田。一个受到污损,名声不好的臣子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萧何正是因此躲过一劫,danshi现在自己的作为?张良的建议?张子房何许人也?不可能不知道此事的重要性?为何会有此安排呢?刘邦疑惑的同时也在好奇,张良不是那种无的放矢的的莽撞人,他既然这么做了,还故意点名,显然是有目的的,足可见此事不会这么简单,其中多半有其他隐情。 刘邦思索着目光落到张良身上,满眼的探寻和期待! 张良有些歉然,解释道:“沛公,张良之所以这么做,并非为了眼下,而是为了您的将来在着想。自污或者是不作为,只能起到一时的效果,于沛公的好处极小。试想一下,沛公若是为了自保而自污,在关中‘胡作非为’,虽说让项羽高兴了,danshi关中的百姓会怎么想呢?沛公好不容易获取的仁义之名将会半途而废,唾手可得关中民心也会尽数失去。相比之下,张良以为为一时小利,损伤长远利益并不值得。所以思前想后,劝导沛公做出如此决定。” “当然了,这么做的结果是沛公落下了好名声,赢得了关中百姓的支持。却引来了项羽的更加强烈的猜忌,陷沛公入这等进退维谷的险地,张良有罪!”… 子房先生突然请罪,让刘沛公措手不及。刘邦错愕之下,立即抢上去扶起张良,说道:“子房先生快快请起,您这般行事也是为了长远图谋,一切都是为了我刘邦。何罪之有?刘邦感谢都来不及,怎会怪罪?” 不管心底里高兴与否,即便是真责怪之意,刘邦也不会表现出来。此时此刻,对张良的倚重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最为重要的时候,岂敢怪罪?再者,刘邦相信张良敢这么做,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所以刘邦对子房先生还是满怀期待的。 果不其然,张良歉然解释道:“沛公,张良此举确实有些冒险,danshi铤而走险也蕴藏着巨大的利益。只要此番鸿门赴宴,只要撑过去了,关中民心对沛公将来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风险和收益永远都是成正比的,刘邦心如明镜,很是清楚。一切都回到的原来的问题,明日的鸿门如何应对?除了交出子婴和传国玉玺之外,谨慎的张良在铤而走险之后,又会有什么妙计呢? 张良道:“用这两样礼物获取项羽的宽容,迷惑他让他放松警惕。但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关键还在于事实上沛公先入了关中。沛公您必须向项羽解释清楚,先入关中并无他意,最主要的就是表情自己对关中王并无渴求和想法。只有在这一点上让项羽认同,才有机会躲过。” 刘邦轻轻点点头,想当初自己一时间冲动,受不了关中王的巨大诱惑,轻率进入武关。以至于造成于后续这么多的影响,如今还有向项羽做这种“口是心非”的解释……唉! 张良道:“沛公到时候就一口咬定,进入关中是为了为诸侯联军守住关中,不被秦国余孽和盗匪所侵扰。您进入关中是在等项羽入关,为他项羽守卫关中,而非想要独自占有关中。他项羽进入关中之时,我们正好封锁了府库和宫殿,还军霸上,这边是很好的解释。至于约法三章这些是为他项羽肃清关中盗匪,以防有人破坏的手段。” 刘邦心中一动,果然如此,张良这么做果然yi精是成竹在胸。铤而走险不假,却也不是无的放矢。虽说都是些借口,danshi说起来却也是头头是道。 当着众多诸侯的面,如此解释,项羽还能怎么样?反正是将关中拱手交给他了,又有这些“冠冕堂皇”的充足理由解释,还能怎么样?在道义上站住脚,行事总会方便许多。 张良续道:“这样一番解释,纵然不能让项羽心服口服,却也能让他哑口无言。没了正当理由,想要明着对付沛公您就不行了。那么他需要防备的就是项羽冒天下之大不韪,暗下杀手。” 刘邦心中一震,此番鸿门宴上最需要防备的怕就是这一点。有理走遍天下,那是大家都知书达理的情况下。项羽骄纵蛮横,而且实力空前的强大,要是zhende蛮横起来,还有道理可讲吗?在新安他敢做出震惊天下的不义之举,杀死二十万手无寸铁的秦国降卒。 现在在鸿门不讲理,杀了他刘邦又有什么不可能呢?即便天下人都指责,又能奈何的了项羽吗?此时此刻,谁也摸不准项羽到底会怎么做。命只有一条,刘邦岂敢轻易冒险? 虽然尹旭曾信誓旦旦地说过,刘邦吉人天相,一定能平安度过此次危险。但这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