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 天师洞经 (第1/2页)
冯烨坐在台下摇头晃脑地听着台子上两个表演者抑扬顿挫的唱腔,虽然听不大明白,却也无碍欣赏。 这时候,旁边桌子上独自坐着的一位老爷子毫不见外地就凑了过来,“小友也喜欢川剧?” 冯烨这才注意起旁边之人,抬头一看,只见眼前的这位童颜鹤发,加上青城山洞天福地的加成作用,看起来倒也仙风道骨。冯烨赶忙起身,让老爷子在自己旁边坐下,至于王薇则被赶到冯烨对面的座位去了,反正她对台子上表演的川剧也没有多大的兴趣。 “说来惭愧,我是完全没有听懂。”冯烨实话实说。 老头笑容不减,“这出戏是‘五袍’里的《青袍记》……”说罢,又叹了口气,“现在已经很少人知道了……尤其是你们这样的年轻人。” 冯烨点点头,“我一直都认为这些传统的文化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应该传承下去……无奈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太大,平时是难得有时间沉下心来欣赏这些。” 这时候一出戏演罢,台上表演的几个人鞠躬后退去…… “这些都是戏剧学院的学生,放假了就来这里来串个台,主要还是练习。”老头已经自发地给冯烨三人做起了向导。 对于这位看起来慈眉善目的老人家,冯烨也很是愿意和他聊聊。看了看他手里端着的那个大号玻璃杯,外面还套着一个绿色的塑料网子,可以很方便拎在手里,里边的玻璃杯已经满是茶锈,冯烨随手拿起旁边的铜制小茶壶先给老头的杯子加满开水,再给自己的茶盅也加了加水,这才问道:”老人家这么早就上山来了? 老头捋了捋长长的胡须,点头笑道,“六点出门,七点上山,20年了,每天都是如此。” 冯烨听得就很是诧异,“20年了?老人家,我冒昧地问一句,您老今年高寿?” 老头哈哈大笑,“依你看呢?” 冯烨想了想,试着问道,“古来稀?” 老头摇了摇头,笑道,“老夫九十有二……” 冯烨听得暗自乍舌不已,人家老爷子九十多岁了还能爬山,耳聪目明,冯烨想着自己刚才爬山就累得个气喘如牛。顿时老脸微红,心里道了声惭愧,不禁又兴起了要好好锻炼下身体的想法。竖了竖大拇指,冯烨由衷赞叹,“老爷子好身体!” “哎,老啰,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啊。以后的时代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 这时候戏台上重新上来十几个人,分别带着不同的乐器,没有主持人,也就没有人报幕,他们自己找好位置坐下,然后就开始演奏起来,顿时,一阵悦耳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这种音乐有别于冯烨曾经听过的任何乐章,声音时而轻缓,时而急骤……宛如来自于另外一个世界的声音,让冯烨的整个身心都彷如得到一次彻底的洗涤。所有的烦恼、琐事、忧愁、焦虑等等负面情绪都被一扫而空,就连上山的疲累似乎也消除了几分。 老头也停止了说话,半闭双眸,侧耳聆听起来。 冯烨此时的目光也全部放在了台上。只见他们手里的乐器,有竽,有笙,有竹笛、有洞箫,也有二胡、扬琴、古筝、琵琶。还有碰铃、铜磐、云锣…… 冯烨认识的乐器也不到一半。这些都是我们传统的乐器,只是没想到居然可以演奏出如此动听而美妙的乐曲…… 此刻,就连王薇和蒋怡都沉浸于其中……尤其是其间偶尔响起的一声碰铃的清脆之音,直透人心。余音过去许久,仍然回响在耳际。 就连旁边几个桌子上原本相互交谈或是打牌的老人,都停下了动作,安静地倾听起来…… 直到一曲终了,冯烨带头鼓起了掌…… 台子上十几个人一起起身,微微鞠了鞠躬,然后坐下继续演奏起来。 冯烨现在的心情很是不平静。这些年,他在网上也接触到不少的人,大家一说起乐器,都无限哈着西洋的东西,大部分的父母里,让孩子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的比比皆是,而我们传统的乐器呢?现在经常可以在很多的节目上看见很小的孩子上台表演这些西洋乐器……可是,客观地讲,就乐器本身而言,国外的那些乐器,音质各方面未必就比得上咱们的传统乐器。事实上,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我们玩音乐的时候,西方还不知道在干嘛呢?而现代,因为国外的科技水平高出我们一筹,似乎就让国人产生了个误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