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九章 听雨 (第1/2页)
清风笑而不语。 也难怪冯烨会感到如此惊讶,清风说出的道家思想,和他想象中的差别实在太大。 清风也看出了对方的心中所想,微笑着说道,“受近代诸多影视作品的影响,人们对道教存在很大的误区。所以,你的那些想法也不奇怪。假如静下心来深入了解,就会发现‘道’的本质意义所在。” 冯烨点点头,没有说话。 清风继续说道,“简单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的规律,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同时,‘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也是‘道’的体现,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冯烨听得就是一阵头大,摆摆手说道,“听得有点头晕,能不能再简单一点。” 清风微笑着说道,“好。那我就从道教的创始人,‘老子’说起。道经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在向他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仰望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致于经常彻夜不眠。而后他的著作《道德经》不仅仅是我们道家的经典,也是一部宏大的学术性著作,即使在数千年之后的现代,也能从中学习到很多深刻的道理和启发。” 冯烨见她终于不再那样打禅机的说话方式了,也就收了那份玩略之心,认真听了起来。 “《道德经》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具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清风的声音不大,但是吐出的每一个字都非常清楚,也引起了冯烨心中的一丝共鸣。 以前,冯烨从未去思考过这些,现在越听就越体会到‘老子’心怀的宽广、眼界的宽阔、智慧的深邃。尤其是‘老子’对宇宙自然锲而不舍、淡泊明远地心态,最是令他感同身受。 以前,冯烨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从来没有想过未来要做什么,他能做什么,无非是每一天都周而复始地一遍遍重复着。即使在获得能力之后,现在他也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往深去思考这些,这十几天以来,他的每一次行动无非只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好的享受人生。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寻找为什么获得这个空间的能力,为什么可以去到另外那个世界……其实,他也曾经有动过这方面的念头,但是每次这种想法刚一萌芽,就立刻被他自己给掐掉了。潜意识中,他很害怕,害怕这种像是天上掉馅饼一样得到的能力在某一天醒来就发现又突然的消失了。 现在对冯烨来说,可以说正处于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而未来他又将走向何方? 今天听到清风讲的这些,隐隐约约的,冯烨似乎感觉像是抓住了一点什么,仔细想来,却又看不真切。不过,他心中那层无形的枷锁却已然慢慢解开。正如清风所言,万事万物都有其必然的道理,那么他获得这个空间,拥有现在的能力,或许也不是意外,而是有个说法的。虽然现在还不知道,但就在这一刻,冯烨相信,未来是一定会弄清楚的。至于今后要走的路,冯烨也有了自己的‘道’,那就是坚持自己的本心,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不受外力干扰、制约…… 想到这里,冯烨的脸上浮现出了笑意。 清风见此,微笑着点了点头,不再继续先前的话题。转而继续抚起琴来。 即使是同样美妙的琴声,在不同的心态下听来,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刚才说老实话,冯烨对眼前这位自称清风的道士很不以为然,甚至可以说还带着深深地戒备之意。直到现在,才转变了对她的看法。所谓无事一身轻,现在心底的那层枷锁都已除去,自然是倍感轻松,因此,琴声此刻听来,只觉妙不可言。 忽然间,冯烨就觉得额头一凉,伸手摸去,却发现原来雨滴已经落下。山里的天气果然是难以捉摸啊!刚刚还看见太阳挂在天边呢,转眼之间已经不见了踪影。或许清风也察觉到了,琴声陡然一转,猛地高亢起来,琴声铮铮,再不复刚才的悠扬平和。 想到刚才心中的那点龌龊想法,现在变成了现实,冯烨却也没有了刚才的那种幸灾乐祸,本想开口提醒,却被琴音的变化而堵在了嘴里。想来,她也发现下雨了,却依然在弹着琴,看着她全神贯注地模样,冯烨居然有点不忍心去打断。 随着雨点的不断变多,琴声越来越急……直到那个临界点,突然,琴声停了。整个天仓峰上突然静了下来,只剩下了雨点不断打在石头上的声音。 “回去吧。下雨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