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三等忠武侯 (第2/2页)
想到这,朱棣面露微笑。 此时内阁首辅已经换成文渊阁大学士杨荣,出班说:“昨日贼人惊动圣驾,臣等鲁钝,一无所知,罪该万死,万幸陛下昊天上帝护佑,有惊无险,臣等无不欢欣鼓舞,陛下无恙,实乃万民之福,社稷之大幸。” 朱棣点点头,说:“朕赖祖宗之威灵,臣工之用命,屡陷绝境,而得无恙,可见天意佑我大明。” 礼部尚书吕震出班说:“昔文宣王有难,弟子惶恐,文宣王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陛下得脱大难,想是素日德化所致,故能感化狡凶,得保无恙。” 朱棣微笑点头。 刑部尚书吴中出班说:“夫凶者,乃天下之戾气,郁不可解,乃成实质,此贼临机收手,想是因为陛下泽被四海,赏罚无差所致。” 朱棣合不拢嘴。 兵部尚书方宾出班说:“夫战者,气也!陛下统帅三军,杀贼无数,贼子不近身则罢,一旦近身,气为之夺,虽有贲育之勇,无所措手足,自然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当下众臣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上到玉皇大帝,下到小鬼阎王,内到个人品质,外到衣服颜色,从天气预报,到黄历风水,无不证明一个问题,朱棣不该死。 朱棣龙颜大悦。 扭头突然看到范小见,熟视久之,问:“范爱卿,你牙疼?” 范小见出班说:“禀陛下,臣的牙天上咬得住风筝,地上啃得动板凳,好使的很,不痒也不疼。”
朱棣说:“然则你嘬牙花子作甚?” 范小见说:“臣感动。” 朱棣说:“为毛感动?” 范小见说:“臣有幸跟了一位明主。” 朱棣哈哈大笑,说:“众卿之言,甚为有理,然朕最终能脱险者,实赖姚国师范学士,此二人愿以自己之命换朕之命,朕岂能无动于衷。姚国师不欲封赏,范学士你可愿意?” 范小见大喜:“臣万分乐意!”心说幸亏朱棣不知道我怎么想的 朱棣说:“范小见听封!” 范小见赶紧上前跪倒。 朱棣说:“范小见忠勇可嘉,救驾有功,赐爵三等忠武侯!” 范小见狂喜:“臣范小见狂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果然是功高莫过于救驾,本来侯爵非军功不授,范小见以半文盲出身,因为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内斗,通过解缙引入朝廷,依靠编篡葵花宝典,竟然不经科举而位列朝廷重臣,以后又因迁都奏对合旨,加之朱棣平衡朱高炽这个派系利益,成了迁都挂名总指挥。 但这些都属于高级公务员,属于打工的,混的再好也只是高级打工的。 现在却因为救驾成了小股东,实在是意外之喜,心说韩风寒同学真是个大大的好人。 一众大臣甚为艳羡,也有觉得心里不平衡的,在下面呜呜呀呀,议论纷纷。 朱棣咳嗽了一声,对众臣说:“诸位卿家,是不是觉得朕给范学士的封赏太厚?” 众臣谁也不做声。 只有范小见腆脸笑着说:“不厚不厚。” 朱棣说:“若众卿在场,当危难之时,谁肯替朕赴死?” 下面纷纷举手,一个也没拉下。 朱棣微笑看了半天,说:“甚好,众卿忠心可嘉,唯运气略差。” 范小见笑的哈不拢嘴,说:“正是正是。” 朱棣温颜对范小见说:“侯府等迁都之后再行安排。” 范小见大喜,说:“陛下,你只要给我找个好地方就行了,建侯府我可以自己掏银子。” 朱棣立即说:“准!” 范小见一呆,问:“陛下,这,这就准了?难道不能客气客气?或者大家一人出一半?” 朱棣面色一板:“你自己说的,不得反悔,否则朕将收回你的忠武侯。” 范小见赶紧讨饶:“别别别,我不反悔,你老人家也别收回,放心好了,银子我还是有滴。” 朱棣说:“地方朕也是有滴。” 吏部尚书蹇义说:“范侯爷,你做得不对。” 范小见说:“尚书大人,我怎么做的不对了?” 蹇义说:“你应该假装不同意,陛下强烈要求,推让再三,最后不得已才同意,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组织流程。” 范小见说:“我吃饱了撑的?万一陛下后悔呢?” 朱棣微笑说:“好了好了,此事就此作罢,其余人等,各有封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