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宋_第十四章 王府夜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王府夜谈 (第2/2页)

的面前看着她的眼睛说道:“懿儿,我回来了,这段时间辛苦你了。”邢秉懿闻言答道:“王爷安全回来,妾就放心了。”赵构拉起邢秉懿的手边向屋里走边道:“我们去吃饭吧,在金营吃的都是羊rou,想家里做的饭了。”或许是之前的赵构并没有如此“轻浮”的拉着自己的手在王府中走,邢秉懿还是微微有些害羞的低头跟着赵构走进了屋子。

    坐到桌前,看着满桌子的饭菜,赵构的馋虫被勾起来了。在金营那可是天天啃干粮,跟嚼蜡差不多。也不顾什么形象了,抓起筷子就往嘴里塞了几筷子菜,压了压肚子里的馋虫。

    看向邢秉懿,发现佳人正捂着嘴轻笑,遂有些尴尬的说道:“懿儿,被你看笑话了,忙了一天都没怎么吃东西。吃的有些急,府里一切都还好吗?”为了掩饰自己的窘境,赵构岔开话题的问了一句。邢秉懿知道赵构在掩饰,也不戳破,想了想说道:“王爷不在这段时间,王府一切安好,只是听账房胡管家说最近开封的物价都在上涨,米粮的价格上涨了三倍不止,每石米八贯左右,不过王爷放心,王府的存粮还是足够的,并不会对王府收支造成太大影响。”

    赵构微微一叹道:“本王并不担心王府的收支,只是如此一来,京城的百姓要面临吃米困难了,明日你告诉胡管家,抽出一部分米粮在南城开放粥铺,救济一下来开封的难民和穷人,这也算是保全我大宋的国力了。”邢秉懿闻言道:“王爷仁慈,真乃百姓之福,回头臣妾就找胡管家说此事。”赵构一笑道:“府中大小事物都靠懿儿,本王放心,等事情忙完,找个时间本王好好陪陪你。”邢秉懿微微一笑,什么也没有说,两人就安安静静的吃完了这顿饭。

    饭后,赵构回到书房查看着桌上放着的情报,这些都是赵构回来的时候就让李牧去收集的,看看自己不在这段时间有什么状况发生。第一份是军事报告,里面陈述了姚平仲在顺天门与金军发生战斗的情况及后续袭击金营的情况。大宋军队的战力虽然普遍较弱,但是由于边军长期处于交战状态加上大宋精良的装备,边军的战力在大宋的战斗序列中也属一流。加之数量多于金军,金军伤亡大一些也说得过去。

    将此情报放在一边赵构看向下一份情报,这一份是关于民生的,正如邢秉懿所说,现在开封米价八贯一石,来开封逃难的百姓很多都吃不上饭。赵构看完这则情报就想起了《潼关怀古》中的名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逢此战乱年代,人口流失是很严重的,每饿死一人对大宋的国力就是一分伤害。这还只是京城开封,其他各地的状况可想而知。摇了摇头,赵构看向下一份情报。

    这份情报赵构就比较感兴趣了,是这次开封保卫战前后宋金两个阵营的伤亡对比。看着第一次金军进攻后的伤亡对比,那两个数字怎么看怎么觉得扎眼。第一次交手宋军伤亡两万,而金人只死伤了一千多。二十比一啊,宋朝军力竟羸弱至此吗?

    赵构想起现代曾有人做过军力对比的统计:在秦朝时,秦军对少数民族作战的死伤率是一比二,略占上风;到得汉朝这个比例就放生了变化,是五比一,在汉景帝时期,斩首匈奴百人以上就可称为大胜了;到了唐朝,对外的作战伤亡比例没有减少还增加了不少,为十比一左右;宋朝则是发展到了二十比一。

    本来赵构还不太相信,觉得这个数据太抽象化,毕竟根据历史资料来判断实际数据并不科学,但是眼前的事实他不得不相信了。赵构看着眼前的情报默默地思考着:“看来宋朝的军队确实需要革新了,再不改变,我日后用谁去统一天下?岳飞、韩世忠、宗泽等虽是名将,但是手底下的军队,除了岳飞的岳家军算是精锐,其他两军也就和边军战力差不多,有可能实际搏杀的时候还要差一点。”

    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主公?……主公?”“嗯?”赵构抬头看了眼来人,发现是李牧于是问道:“本王刚才在想事情,没有注意到,怎么了牧之,找本王有事?”李牧答道:“主公是否有时间见一下先生?先生说有重要消息要报与主公。已经等了有一小会了。”

    “哦?先生来了?快请先生进来吧。哎,也怪本王,想起事情就忘了别的了。”赵构自嘲的笑道,李牧听后便退了出去请李邕。待得赵构收拾了下桌案,拿起茶杯喝了口茶,便见李牧带着一名披斗篷的人一起进入,进来后李牧关上了门。来人掀开了斗篷,李邕并没有用张邦昌的身份,跪下磕了个头道:“臣李邕见过主公。”

    赵构绕过书案到得李邕身边扶起李邕道:“先生快起来,牧之说先生找本王有要事,不知道是何事?”李邕面色一沉说道:“今日和主公分开后,臣便回了张邦昌的府上,正准备熟悉下府内的环境,就接到了皇上传来的圣旨,要臣和肃王一起前去金营为质。恐怕有一段时间不能为主公效力了。”

    赵构闻言平静的说道:“先生无需担心,此去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一切小心为上。明日我会派牧之给先生几个锦囊,在先生遇到不好处理的状况的时候可以看看,会有帮助的。最后,有一句话请先生记住,本王绝不会派某个大臣前去联络先生,切记。”

    李邕了然的点点头,从新披上帽兜走了出去。看着李邕退下,对李牧说道:“牧之,明日你去偏僻地找一大点的宅邸,招募一些难民,最好是那种一个人的,没什么亲人的,要青壮年。”“是,属下遵命。”李牧答道。随即也告退出去,赵构想了想,感觉没什么事情了,慢悠悠的向邢秉懿的院落走去。月光照在赵构身上,是那么的安详宁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