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 夜静更深歌不成(3) (第2/3页)
亦不能及,叫人不由得联想起当日公子恪迎娶孝敏的声势,倒还十分相近。 回头再说这花月镇。镇中几条繁华街巷,除了药铺与铁匠铺子,最多见的便是织布作坊。日暮时分,织娘们赶过半晌活计,正围坐在一处说笑歇息。 有人说道:“外头传呢,说慕将军就要回来了。越娘,你家男人也该回了吧?” 几个好事的便一起推着那越娘取笑:“怪道这两日你魂不守舍,又折梭子又断线的,想必这心呀,一早飞营盘街上去了——” 营盘街本是川东骑最早一处驻地,如今大部虽已移至距此不远的充州城内,却仍有近千人留驻此地;而这近千人之中,半数来自京城,最早追随慕南罂由京入川。 只见那越娘俏丽脸盘弯细眉眼,敞袖蓝褂细绫裙,鬓两边各簪一支银蝶花簪,正是川中女子惯常的装扮——佯怒道:“你们快少拿我打趣,我可没听说。” 有与她相熟的替她解围:“还真没听着,倒是听人说起,这几日北边的川五爷又来收药来了——” 有人便问:“来不就是收红花么,如今都被高价收了去染了丝,哪还有富余?” “论起来,”越娘接道,“川五爷虽不是官家,却和官家也不差什么——他要真想收,花月镇上哪家敢不接他的买卖。这不,听说他家今回进城时走丢了两个伙计,合营里都替他寻人呢。” 众女子便又笑道:“到底她家男人是营里听差的,原就比咱们知道的多些。”越娘的夫婿原是京中人氏,在川东军内多年,虽只是个并无官秩的行佐,却略识文墨,有几分见识。 “尽跟你们这些嚼舌的瞎绕呢,”越娘憋着笑,作势恼道,“天不早,我先回了!” 织娘们各家离作坊都不甚远,这越娘穿街过巷,不多时便近了自家院子。未进门便听院中有动静,紧接着竟自门内丢出一只公鸡来,被割了喉管,扑腾着翅子溅了一地的血。 越娘呆了呆,急急的进门——只见门内站着个面色黝黑的高瘦汉子,正是她家男人赵青——不禁又惊又喜,“你,果真是你,几时回的,事先也不捎个信儿回来!”边说着,眼圈已红了。 男人不同往常,也没答话。越娘隐约觉着不对,瞧了眼地下仍在扑腾的公鸡,忙去接男人手中的刀,“怎的厨下的事你倒动手了,是来了客么?” 话音未落,却见屋内走来个年轻后生,天色暗了瞧不清样貌,倒是觉得一脸和气。男人顾不上多说,只吩咐她将鸡收拾了炖上,接着便恭恭敬敬将那后生重又请进屋去。 越娘不敢多问,直到将鸡汤炖好送进正屋,先是她男人在门口接了,交给方才那后生。后生笑着道了声谢,端着回身进了里间。 仔细掩好屋门,两人到了偏房,越娘终是小声问道:“这来的究竟什么人呢?” 赵青这才低声道:“作坊的活计暂且撂下吧。过两日收拾收拾往庄上去,街坊若问起,就寻个由头说庄上有事。” 越娘茫茫然点了点头,“你几时接我回来?” 赵青便道:“莫多问了,到时我自会去接。” 越娘仍旧忍不住说道,“莫不是出了事?你可别瞒我!听说慕将军迟迟未归——” “恁多的话!”赵青沉下脸来,“你只管去庄上,等我去接便是。” 越娘是个聪明人,见自家男人不肯说,索性闭了嘴,隔日等赵青出了门,便借由送茶水,独自去了正屋。 一掀帘子,屋内正有一坐一立的两人——坐着的是个年轻男子,面色微露倦怠,越娘未敢细看;至于站着那位,前一日还瞧着是个后生,今次一打眼,竟成了姑娘。 川中与别处格外不同,并不忌妇人在外抛头露面,常有织绣技艺精湛的女子,令男人也高看三分,这越娘又生在商贾人家,幼时跟着父亲离乡在外,见过不少世面,故而并不是那怕事的性子,看人眼光亦精准——谁知今日遇着的,却偏偏探不出个究竟。 川路艰险,异乡人孤身来此,无非为了躲避战乱、又或饥荒时疫,而眼前这两人,不似逃难的离人,也不似私奔的男女。 越娘也多少听得些风声,咏川侯至今不归,实因川外出了不小的祸事——那些战乱旱涝疾疫,不是她一个小女子所能忧心的,平素吃斋拜佛,也只不过是盼着能和夫君在这川内一隅,安然度过此世——因此这当口,对他两人便添了些戒备之意。 手里一边摆茶,心内一边掂量,琢磨好的话到底没能问出口,临了陪着笑说道:“这是当地的猫耳,若喝不惯这口味,奴家再烹些旁的汤水来——” 却见姑娘立马笑着接道:“猫耳正好,不必换。往后几日还要劳烦jiejie。” 听话音便知不是衍西人,口齿利落像从京畿而来——心内的忧惧又重了几分,越娘不动声色的将眼皮儿朝她身上翻了翻——模样白净标致,却并不像富家女子,没一丝半点儿的娇矜,打扮也甚是平常,半旧衫裙,头上未挽髻子,倒跟男人似的束一把在肩后。 正打量着,不期然的与姑娘眼神一接,两人各自都笑了笑,姑娘便落落大方道:“现也入了夏了,夜里头蚊虫实在闹得慌,烦jiejie取些艾熏一熏?” 越娘赶忙应下,折身去取艾草与火折。 打发走了人,阿七对暄道:“头一次入川,等你歇息好了,咱们可要四处转上一转。”说着又走去探他额上,“好端端的,说病倒就病倒,该不是去年的毛病还未痊愈吧?早说过你,可不就是自找么!” 暄在窗下坐着,听了只能苦笑:“许是水土不合。去年秋上初到定洲,也折腾一回。” 阿七将茶斟好递到他手上,“那时不在定洲城内好生呆着养病,为何却要跑去埈川?平白落得一场无妄之灾。幸得如今。。。。。。”忽见他似听非听,话音便低了下去。 暄正将眸光投向窗外。庭院里绿意盎然,同江南江北的夏令景色也无太多不同,可此刻他心内再明白不过,此处,正是川中。 几番波折,总算,到了此地。 想起某个澄明月夜,将马驻在空寂无人的山野,面对前程后路,胸中却只有无尽彷徨与茫然,如今虽已时过境迁,可彼时那种心境,仿佛此刻仍能体味——回过神,笑问身边的人:“方才说,幸得如今怎样?” “幸得如今,”阿七怔怔接着方才的话,“另有一番境遇啊——” 他的笑显得格外意味深长,“不错,阿七。那时起我就知道,终有一日,会是另一番境遇。” 阿七并不明白他所说的,口中故意抢白道:“事后才说这些大话,当日是谁几次三番险些送了性命?即便如今走到这一步,不也还是困在此处——来这一趟,究竟是何打算呢?” “川中么,只因我早前答应了别人,无论如何也要来,”暄又似正经,又似玩笑,“早一时晚一时,无甚区别。” 阿七纳闷道:“应了谁?为何要应他?” “若我说是应了一个女人,因她曾救过我的性命,”暄笑道,“你可会恼我么?” “是齐姑娘吧。那就不必多说。”阿七淡淡道,“周进早同我说过,我全知道,又怎会恼呢。” “嘴上说不恼,”暄笑眼瞅着她,道,“你这个模样,可不就是恼了?” 阿七恨的头也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