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万年历 (第2/2页)
孟子将他列入商朝“贤圣之君”中。《孟子·公孙丑上》记载:“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其中包括商汤、太甲、太戊、祖乙、盘庚和武丁。《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也记载:“夫汤、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 这几代期间大彭国对东夷的稳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商的诸侯国中最强大的,有大彭国的存在,东夷对商朝没有形成重大冲击。 祖辛,统治时间:BC1412--1399年。 祖辛,甲骨文作“且辛”,姓子,名旦。 BC1472年,祖乙的儿子祖辛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十四任君主,以庇(山东荷泽郓城县)为都。 祖辛病死,葬于狄泉(有洛氏故地,河南洛阳)。谥号商桓王。 沃甲,统治时间:BC1398--1394年。 沃甲,姓子名逾。《世本》作开甲,甲骨文作羌甲。 BC1398年,祖乙的儿子、祖辛的弟弟沃甲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十五任君主,以庇为都。 在位五年之后病逝,谥号“商僖王”。 祖丁,统治时间:BC1393--1385年。 祖丁,在甲骨文中作且丁,姓子,名新。 BC1393年,沃甲的侄子、祖辛的儿子祖丁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十六任君主,以庇(山东荷泽郓城县)为都。 祖丁死后葬于狄泉(有洛氏故地,河南洛阳)。谥号“商庄王”。
南庚,统治时间:BC1384--1379年。 南庚,姓子,名更。 BC1384年,沃甲的儿子、祖丁的堂弟南庚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十七任君主,以庇(山东荷泽郓城县)为都。 南庚在位时,商朝国运再度衰落,BC1382年(南庚三年)将国都由庇(山东荷泽郓城县)迁至奄(鲁县,山东济宁曲阜市)。 南庚在位六年,病逝,葬于狄泉(有洛氏故地,河南洛阳)。谥号“商顷王”。 阳甲,统治时间:BC1378--1375年。 阳甲,甲骨文中称象甲,和甲,姓子名和。 BC1378年,祖丁的儿子、南庚的侄子阳甲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十八任君主,以奄(鲁县,山东济宁曲阜市)为都。 商王朝继位的现象可以看出,商人前期的继承法多以兄终弟及为主,以父死子继为辅,即便传子,也多传弟之子,少传兄之子。由于商王的妻妾众多,故其子辈的兄弟一般也很多。因此,在兄终弟及的制度下,往往会引起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王位而发生冲突。直到武乙废除兄终弟及,确立父死子继后,这种局面才有所缓和,但那时离商朝灭亡只有四代了。到帝乙时形成了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度,这种继承制度为周朝所承袭。自仲丁到阳甲的九个商王中,每一次王权更替,都引发了剧烈的争夺,造成九世之乱,从而使得王室势力逐渐衰弱,产生各诸侯、方国不朝叛出的政治危机。司马迁说:“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这种看法是很有见地的。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到这一时期不光是儿子、弟弟可以即位,就连堂弟、侄子都跳出来即位过。 阳甲在这样的局面下即位,可以说是矛盾重重,困难重重,内外交忧,力难从心。因此太史公说:“帝阳甲之时,殷衰。” 阳甲三年(BC1376),西征丹山戎。阳甲在位时曾西征丹山戎,没有成功,兵败导致王朝内乱。 奴隶主贵族之间相互残杀。阳甲已无法控制局面,商朝再度衰落,诸侯不朝。 阳甲在位四年,死后葬于狄泉(有洛氏故地,河南洛阳)。谥号“商悼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