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六章 农场的忧虑 (第1/2页)
苏珊见经过第一次海上捕鱼就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后,接下来几天干劲十足,加上这里渔业丰富那网也不错,天天都能带回大量的收获,不过就保持了三天不到就不得不停工了,不是因为她的问题,而是陈林宝管的那个后勤处理实在跟不上她的速度,他现在整个泡在码头附近的海产处理中心,在没有制冷设备的现在,所有海产都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初加工然后晒干备用,以目前这点加工人员实在是快不起来。陈林宝原想再去找文总要点人,可文总这时候也二手一摊,他也实在没办法了,目前很多工作逐渐铺开,那一块都要人手,为了保证一些重要工程的建设目,特别是农场的灌溉、排水工程,他甚至将工程部的一些工程停掉了以保证人员供应,就这也已经让负责人力安排吴南海那已经急的真掉头发了。 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是农场建设的一个重中之重,在完成初步开垦和居住点建设后,就将全部人员投入到这项工程中去了!望乡城这里天气比较炎热虽说已经快6月份,按他们的估算澳洲西北部这里应该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这里一年只有二季干季和雨季,具他们手上现有资料和以前在澳洲生活过的扎基总监的回忆,澳洲西部其实一直不能算是个好地方,虽然这里天气还可以,4-10月天气温和气温约在15-30度之间,11-3月气温较高气温在26-33度日照充足,但这里日夜温差较大,平时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另外在11-3月季候风会带些雨水,所以农业组的副组长高成仓私下也向执委会表示这里其实不太适合发展种植业,倒适合发展些畜牧业。但现在也没办法只有多建一些灌排工程和种植耐旱作物以保证农业基本供应,但在长远规划中以后的农业基地还是要建设到澳洲东部,这里可以发展成畜牧业和工业基地。 还好的是这里地下水十分丰富,加上高成仓这个以前农村长大的孩子渐渐脱颖而出,也开始分担了些吴南海的工作,高成仓这人才20多岁,从小在农村长大,初中毕业后在当地一个小技校学了几年农业生产和家畜养殖的知识毕业后一直在老家务农,和吴南海这个专业学习农业的不同,吴南海多是理论知识,高成仓则实践经验丰富,开垦荒地重新覆土就是他提出来的,同样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也是在他的提议下具体落实的。 在开荒的过程中,高成仓发现这里地下水水位较高,同时考虑到这里近海而且这里的气候较干旱会导致水分蒸发量大,特别是清除原土地上的大量植被后,会加快水分蒸发量!在他给执委会的私下汇报中着重提了他对了土壤盐碱化的担心。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望乡城气候干旱同时根据他对水井水位测量,这里地下水位比较高且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同时如果垦荒初期不重视或没有足够的排水将土壤中历史时期积累的盐份排出使地下水位升高,低矿化度的灌溉水快速溶解土壤中盐份,并随着水份蒸发,将盐份积累于地表或作物根系层,这就是“次生盐碱化”。 一帮人基本都是城里出来的小宅男,在他们脑海里以为开荒无非就是平个地然后点种子,经高成仓一通解释才知道里面还有怎么多门道,这才意识到他们原以为很丰富的地下水会除了方便带灌溉同时还会来这么多的问题! 所以灌溉工程要考虑到过度灌溉所导至的盐碱化后果,但根据高成仓对这里土壤的研究和历史记录,他还是十分担心耕地盐碱化,多次找吴南海和文总烟总反映这事,只是执委会也没办法,目前根本没有能力开发澳洲东部,所以这里也只能尽力维持,只要在3-4年内保证粮食的正常供应等他们的军事和工业建立后并取得一定优势才能谈得上开发东部。 高成仓最后没办法与吴南海商量后决定暂停新的荒地开垦,对已经开垦出的土地进行详细清查,控制灌溉水源的使用,尽量不用漫灌,同时对田地的排水、放於、防渗都规定了详细的制度,每隔几季就要注意土壤情况,必要时要重新平整土地、施客土加用石膏、磷石膏等。同时新的排水工程也展开,高成仓根据实际情况感觉挖排水沟有点不现实,决定打排水井,在现在田地上每隔数十米打一个排水井,呈梅花状布井,利用风车抽取排水井中的地下水从而人为降低地下水位,力争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地面5米以下,同时用水泥做一些小的导流渠,将抽出的地下水集中到二侧以前取土覆田时挖出的土坑中形成二个池塘,过一些时间可以将其改成二个人工鱼塘。 这个工程说起来容易,但工作量也不小,还好望乡城天气还算不错,6月份的望乡城白天最高气温约24-28度左右,比较适合室外劳动一群移民加紧工作总算6月底前完成了这项工程,至此整个星火农场共开垦可用耕地3800余亩也就是2.5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大部分种植了速生农作物,具吴南海初步估算如果这一季能够顺利收获那应该够现在这些人员吃上1年多左右,足够支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