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八章 红了梅花,白了沧桑! (第1/2页)
李家沟,白雪再次下了起来,纷纷扬扬,撒落世间每一处。 破旧的黄土院中,老太太与孙满弓站在一截白桦树墩子前,沉默无语的望着那方破败的黄土窑。 “他就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年!!”老太太神色惆然,望着黄土窑,浑浊的眸子中露出哀凉之色。 “师娘,我托人查了很久,也没查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三年前,千佛逝世,86年8月29号,公子去了湘西县职业中学,1986年9月10日李家沟四十五口村民,包括师兄与八王爷,一夜之间,消失的干干净净,人间蒸发,无影无踪!”孙满弓手中拿着一个文件夹,他看着老太太,一字一句的解释道。 “八王爷果然也来了这里!”老太太冷哼一声,貌似对八王爷这个人不怎么感冒。 “如果消息没有错的话,黄阴阳,应该在86年9月10号下午,也来过李家沟!” “会不会是,,,!”孙满弓欲言又止。 “王家的事,王家的子孙自己去解决!” “欠我王家的,总有一天,我的孙子会向他们一一拿回来!”老太太摆手,打断了孙满弓的话。 “走吧!最后一次了!”望着破败无人的李家沟,老太太转身,在孙满弓的搀扶下走上了悍马车。 宛若野兽一般的轰鸣声中,悍马车发动,在雪地中飞驰而去,溅起大片雪花。 李家沟,深山中,巍峨的山体上,一簇簇粉红色的梅花盛开正艳。 东北的气温,若是要让梅花盛开,只能将梅花栽种在室内。 但是山西省的梅花,却可以在隆冬大雪中盛开。 坐在悍马车内的老太太,望着巍峨山体上,漫天白雪中盛开灿烂的梅花,不知想起了什么,薄薄的唇角,勾勒出一丝温柔的笑。 李家沟,黄土窑后的小山坡上,王三千的墓旁边,有一株小小的白桦树。 两串青铜宫铃,在寒风飞雪中,左右摇曳,发出清脆的响声,悠扬扩散,传遍空荡的深山。 那一年,梅花灿烂,沧桑成海! 铁柱永远也不会知道,有一个已经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曾经不远数千里,跋山涉水,来到湘西县看望过他。 他更不知道,那一眼,那个老人,已经等了足足二十年! 一眼望去,早已是沧海桑田! 老太太走了,悄悄的来,悄悄地走,什么都没带走,却留下了两串在风中摇曳的宫铃。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 铁柱依旧是忙碌在三点一线上。 早上,跑步五十分钟,然后陪武老下象棋,最后回到宿舍,洗漱一番,开始上课。 数学课,随着马红老师的死,早已经成为了铁柱的禁忌之课。 铁柱觉得,能有资格教自己数学的,一生中,只有马红一人。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他正在用这种可怜而可笑的方法,去强行让自己记得马红老师这个人。 马红老师没了气息,她在生理学上死了;社会上,没了她的地位,她也在社会上死了。 最后,若是铁柱在将她忘了,那她会真正的死亡! 所以,铁柱不敢忘,也不愿去忘! 下了自习以后,铁柱跟五兄弟打过招呼,急匆匆的跑到快捷宾馆去烧锅炉。 一本《孙子兵法》,铁柱已经囫囵吞枣看完了,但是武老,包括王三千都说过,一个人,一生,能读懂半部《孙子兵法》已是极致,所以铁柱先放下了《孙子兵法》,等时间沉淀自己一翻阅历,到时候再去翻看,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书,要活读活用,为什么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可以用心去读《孙子兵法》《易经》包括被誉为我国最难读懂的巨著《红楼梦》呢? 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故事与沧桑,心已经平静下来,世间在难有磨难可以让他们的心境起波澜。 所以那些老人们,更能读懂,读通书中所阐述之意,也更能静下心来去细细体会。 而铁柱,不行,他的心,太躁动,还没法平静下来! 不读《孙子兵法》了,烧完锅炉的铁柱便闲的蛋·疼,他让武老给他推荐两本书,武老便从书架上挑选了两本书。 一本厚厚的巨著,上面的书名很简洁,只有一个《飘》! 另外一本,很薄,是鲁迅先生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 “你说你读过小仲马的《茶花女》,今天,老头子就给你推荐一本相似的书籍,不过却比《茶花女》要更难读懂,堪称真正的巨著,足够你消磨时间了!” “而这本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他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想要了解那个年代,这是如今的你最好的选择!”武老笑呵呵的将两本书给了铁柱。 用武老的话来说,国外的名著,一般喜欢用凄美的情情爱爱,加上历史变迁的浩荡世界观,去描述、折射社会上的种种黑暗。 而我国的文学,以鲁迅先生为代表,更喜欢用血淋淋的事实去纰漏黑暗无界的畸形社会。 虽手法各有千秋,但所要描述的想法,书中的灵魂,却殊途同归! 作为一个我国人,不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