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铁柱_第九十章 保护环境?还是活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章 保护环境?还是活着! (第1/2页)

    87年1月21号,已经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二了。

    铁柱跟着陈大富,去了他家。

    一方黄土院,三间那种用石头建起来的房子,在当时一水的黄土窑中显得是鹤立鸡群。

    “妈,我回来了!”刚进了院子,陈大富便扯着嗓子喊道。

    陈大富的妈,是一个有三十来岁的中年妇女,穿着很朴素,正在家里做饭。

    她看到铁柱,热情迎接,都是大过年的,村里人一般在很早的时候就置办年货了;大富妈又是给铁柱拾苹果,瓜子,橘子等等各种吃的。

    “姨,不用拿这么多!”铁柱乐呵呵的,一边说一边剥开一个橘子狂吃。

    大富爹不在,他妈说是去山里砍树去了。

    当下在大富家里休息了半个小时,大富找了两把斧头,然后拿上一包大前门,两人就冲进了老山沟里。

    “大富,你说我一天能砍多少棵树?”铁柱将斧头扛在肩上,大摇大摆的山路中走着。

    “我试过,我一天最多的时候是砍了七十五棵树,你嘛,,,应该就是五十棵左右吧!”陈大富斜眼看着铁柱的小身板,撇了撇嘴。

    这里的砍树,并不是一味的只要把树砍倒就行了;还要将上面的枝桠砍断,当然最苦的就是扛了。

    老山沟距离村子很远,砍完树以后,还要将树运到村子里,这才算彻底完工了。

    所以陈大富一天能砍七十五棵树,而且还运完了,当真是了不起的壮举。

    走了有一两里的路,两人终于是深入了深山中。

    “柱子,你在这边砍,我在这边砍!”陈大富说道。

    “好的!”铁柱点了点头。

    此时两人已经走到了一条被冰冻的小河边,陈大富走上了南边的陡坡,而铁柱走向了北边的陡坡。

    点着一根大前门,铁柱美美抽了两口,挑准一棵笔直的竭子木,便抡起斧头开始砍树。

    那边的陈大富也开始砍了,寂静无人的空旷深山中,只有砍树的那种‘梆梆’声回荡。

    砍完一棵树,将上面的枝桠砍干净,然后铁柱用力将竭子木扔到小河滩上,就这么一路砍,一路往上走。

    从下午一点钟,两人一直砍到了四点钟,等听到大富的喊叫声以后,铁柱才从半坡上冲了下来。

    “怎么样?”铁柱的嘴都起死皮了,他抽着大前门,看着满河滩的竭子木,脸上露出一丝得意之色。

    陈大富数了数,最后,铁柱砍了四十三根,而他砍了四十八根。

    “不错!”陈大富向铁柱伸出了大拇指。

    小河滩上,有一块巨大的山石,当下乏累的铁柱与陈大富就这么坐在山石上,抽着大前门,望着被两人砍了整整小半个山坡的竭子木。

    “大富,我爷爷常对我说,这世间一花一草,都有灵,你说我们这么砍它,它会不会怨恨我们?”看着河滩上那一根又一根的竭子木,铁柱恍惚间像是听到了它们在哭泣。

    “保护坏境,还是活着,这是一个问题!”陈大富神色迷离,望着光秃秃的山坡,嘴角露出一丝苦涩的笑。

    是啊,保护环境,还是活着,这是一个问题!

    因为有需求,所以才有人去提供。

    村人们真的想砍树吗?不一定!

    但是不砍树,就没有钱,没有钱,怎么生活?

    世间的因果,真的说也说不完!

    90年代中期,叶浮萍来到了lf市,在一所小学教书,铁柱当时记得,他曾在一本不知道是几年级的语文课本上,看到过一片让他记忆深刻的文章。

    那个文章里讲的,也是这么一个砍树的故事。

    文章里说,某个村的村民,不知道是谁带头,砍了好多书,然后建造了一个漂亮的木头房子,还靠着砍树,过上了颇为富足的生活。

    于是乎,村子里,出现了第二把斧头,第三把,第四把,直至最后,村子里所有村民们都在砍树。

    几年过后的某一个倾盆大雨的时节,当时天空下了很大的暴雨,连续几天几夜,最后,那个村庄被淹没了,用木头建造的漂亮房子,也被洪水冲垮。

    村民们,都死在了暴雨洪水中!

    当时看到这篇文章,铁柱便想起了自己在西桐村的经历,和文章中所描述的,真是如出一辙的相似。

    当看到这篇文章以后,铁柱就跑去问叶浮萍,保护坏境,还是活着,两个选择,她要那个!

    叶浮萍最后选择了保护环境,她给铁柱的答案是,那些先辈们也没见他们大肆砍伐过树木,也不是好好的活下来了吗?

    铁柱听到这些话只是笑而不语,他的选择,已经很明确,那便是活着。

    因为时代进步了,所以要砍树!

    砍树,是因为煤矿需求,煤矿,是国家需求,国家,是为了人民需求,这便像是个死亡循环一般。

    后来,铁柱想不通这条循环链,便把他的愁苦告诉了郭苏。

    郭苏当时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唰唰的写下了几个大字,从那以后,铁柱不在愁苦。

    砍树,是因为煤矿需求;煤矿,是国家需求;国家,是为了那一小撮f人需求;这便是郭苏给铁柱的答案,让他当时豁然醒悟。

    铁柱觉得郭苏说得对,因为他在李家沟生活了十五年,从来没见过哪家用煤炭去烧火,那怕是作为全村最富的李顺利家与老瘸子村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