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铁柱_第九十九章 浮生能几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九章 浮生能几许? (第2/2页)

大喜,将两个宫铃拿在手中,反复观看。

    青铜色的宫铃,上面遍布岁月流逝的痕迹,看上去很古老。

    “应该能卖不少钱吧?”铁柱喃喃道。

    突然,他身躯一颤,想到了什么。

    “难道是老头子的故友?”铁柱摸着下巴,心中沉吟。

    能够找到李家沟,而且在老爷子的坟前挂了这么两个做工精巧的宫铃,应该是老爷子的故人没错。

    “那就不能买了!”铁柱脸上露出感慨之色,没想到老爷子还有这般牛逼轰天的朋友,这两个宫铃,看样子最少也值个万把块毛爷爷吧。

    最后,铁柱叫上双眼红彤彤,应该是哭过的十一,两人离开了李家沟,在天黑之前,顺利的回到了湘西县。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铁柱每天都是带着十一去县城疯玩,在大年初七这一天,客运站运营了,铁柱买了很多猪rou,还提了两条肥美的鲤鱼,包括各种蔬菜之类的,踏上了去往西庄的客车。

    西庄,宛若利剑一般的悬崖,直上直下,充满了原始地貌的瑰丽景观。

    在破旧的黄土窑中,铁柱顺利的给李二爹娘拜了年。

    “孩子,来就来,还拿这么多东西!”吃着不管多少年都如一日的土豆丝的李二爹娘看到铁柱来给他们拜年,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叔叔,阿姨,我来给你们做饭,你们歇着!”

    铁柱笑呵呵的,当下撸胳膊挽袖子,就给李二爹娘炖了一锅鲜美的鱼汤与一盘蒜苔炒rou。

    坐在热炕上,喝着鱼汤,吃着蒜苔炒rou,铁柱跟李二爹娘说着学校里一些有趣的事,逗得两位老人哈哈大笑。

    在这种日子,铁柱尽量不去提李二,最后,下午三点多钟,李二爹娘一直将铁柱送到了村口才折回。

    而铁柱,也坐着回县城的客车平安返回。

    放假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宛若手中的沙尘,握也握不住。

    农历正月十六,湘西县职业中学开学了。

    在十五,也就是元宵节的时候,铁柱就将十一送回了职业小学,还给十一留了二百块钱,应该够十一坚持两三个月了。

    正月十六上晚自习,十七才正式开始上课。

    在十六中午,220宿舍六兄弟便陆续来了。

    “嘭!”

    正躺在床上,翻看《飘》这本巨著的铁柱,被一记响亮的踹门声惊醒,他豁然回头,便看到了那袭久违的油光发亮的大背头。

    “所哥!”

    铁柱大喜,直接就坐起了身子。

    “来,柱子,看看你所哥这身行头怎么样?”高卫所脚上蹬着一双大头皮鞋,擦得油光锃亮,身上穿着一件暗灰色的西服,让铁柱怎么形容呢?

    铁柱一直坚信这么一句话,那就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但是所哥的从天而降,让他对这句话产生了很大的质疑。

    “所哥,你知道什么是东施效颦么?”铁柱一脸尴尬之色。

    “东施是谁?她为什么尿·频!”高卫所摸着胡子拉碴的脸,一脸狐疑之色。

    “尿·频是由于肾·虚所引起,多吃六味地黄丸,治肾·亏,不含糖!”宿舍门口,一袭雄健的身躯走了进来。

    锃亮的皮鞋,一身得体的黑色西装,纯白色的衬衫,配上挺拔的身姿与硬朗的五官,真是帅到爆表。

    此人,正是陈大富!

    “小子,行啊,一个来月不见,越发帅气了,都快撵上我了!”高卫所看着霸气十足的陈大富,这个马屁拍的十分高明,让两人都是哈哈大笑,心情畅快。

    “所哥,可以啊,这才几天不见,马屁功夫更上一层楼啊!”郭苏穿着简简单单的校服,手中抱着那本早就被翻烂的《圣经》走了进来。

    “小苏!”铁柱大喜,冲过去就给郭苏来了一个大大的熊抱。

    最后,赵刚也来了,提了几斤热气腾腾的饺子,说是他娘亲手包的,要给李秀宁家送过去。

    然后,半个小时过后,几斤饺子连个皮都没剩下,全部进了几兄弟的肚子。

    “呃!”

    打了一个饱嗝,高卫所那扫把枝桠剔着牙,大大咧咧道:“我说钢镚,你娘包的饺子放的rou也太少了吧,刚刚够我塞牙缝!”

    赵刚铁青着一张脸,看着上个厕所的功夫就人间蒸发的饺子,很想爆发。

    一直等到晚上六点钟,兄弟几个都有点担心,因为张轻年这厮,竟然还没来。

    六点半就要上自习了,在六点二十的时候,宿舍门被敲响,在众人花了两分钟时间,一致投票下,高卫所极其不愿的去开了宿舍门。

    门外,是一个初三的男生,长的普通,他手里拿着一封信,看着高卫所,问道:“你们这里谁叫王曌?”

    “我叫王曌,咋了,你是要单挑,还是群殴啊!”高卫所大大咧咧道。

    “这是轻年让我交给你的信!”那个男人,是张轻年的同村,将信交给高卫所以后,他便离开了。

    “轻年的信?”铁柱与郭苏,陈大富,赵刚几人对视,皆是一脸的狐疑之色。

    “拿过来!”接过高卫所手中的信封,铁柱深深呼出一口浊气,便拆开了信封。

    信封里,一张信纸,寥寥几个字!

    --------------

    Ps:这章写了整整两个小时,还不算精雕玉琢用掉的半个小时。

    开头关于86年我国发生的大事,光是查资料就用了半个小时,然后写上去以后,才发现竟然有一千多字,然后又推翻重写,一字一句的精简,就那么五六百个字,花了我快一个小时才搞定,看在我这么努力的份上,来点推荐票票可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