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凉州四分(下) (第2/2页)
,在自己所待的后宫自缢而死。 哀莫大于心死,吕绍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他知道国只可有一个君王,吕纂即使现在不杀他,以后他也会成为吕纂的眼中钉rou中刺,索性现在干净利落的死去,吕纂还能给他和他的王后及妃子们一个妥善的安排。 就此,吕氏家族中由吕纂发起的政变,在一天之内就结束,吕纂在接下来将他们大凉国如今剩下的几个郡县中颁发王令,告诉所有人,他成了凉国的国王。 吕纂登基后看如今凉国的势力范围已经被父王在世时的老部下割据自立,他东征前秦这几年竟然令原本属于自己吕氏家族的国土大部分被段业、拓跋乌孤、李暠等人趁机占据,留给他的只有武兴、晋兴、广武三郡。 吕纂清楚的知道在这几年的南征北战中他们吕氏家族已经大伤元气,兵力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对已经成势的那三方再随便动武了,因为那样更加剧了自己的灭亡。吕纂索性听取李昊的建议,不再发兵先将手中的三郡牢牢掌控,巩固一下大伤的元气再说,吕纂向其他三方势力传发檄文,建立东凉政权。 情报部将东凉建政的消息第一时间传给了李昊,李昊看着到手的情报对正坐在身边的曹伯瑜、裴士元、白英杰等几个文官说道:“吕纂已经按照我给他提供的建议建立的东凉,你们怎么看待如今咱们西北的局势?” 裴士元答道:“如今西北凉州已经四分,东、西、南、北四凉,现在都已建立,我们西凉也是这几天刚建立,微臣以为这段时间来还是以巩固我们所辖的地域为重点。” 在裴士元、白英杰两人带领的十几人的文官队伍在到达敦煌城的当天就开始忙碌起来,但凡李昊这个势力以军事行动扩张后,后续的巩固民生及内政事宜,军方不会再过问,会由早在元西州建立起来的文官系统接手,他们会按照李昊的命令对新到手的地盘按部就班的将之管理起来。
这几日裴士元和白英杰两人带来的那些在元西州文官学堂受过严格政治管理训练达到毕业条件的有志之士被他们二人分到了敦煌、酒泉二郡辖下的十几县中,他们一上任就将当地的政务管理的井井有条,敦煌城被屠杀的那些士族大家丝毫没有对除了敦煌城以外的地方造成任何负面的影响。 李昊这几日看到了裴士元和白英杰他们的成绩,对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欣慰的同时不仅对他们手下的那些寒门学子充满了希望,他觉得给那些有志的寒门学子机会,那些学子定会爆发出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的能量来回报。 听了裴士元的回答,白英杰接口道:“回督帅,刚才裴太守所言在理,但下官以为,在巩固自己内政发展的同时,应该暂时对其余几国建立和睦关系。” 李昊听到白英杰的话,眼睛一亮,他说的很对,在如今百废待兴的局面下,确实应该和其余几国发展和平外交,毕竟凉州一带常年打仗,民不聊生,都该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时期,虽然李昊的元西州在这两年的发展中已经积蓄了不少力量,但元西州可是作为他手中底牌的存在,他可不想急于发展自己的势力随便将元西州这个大后方暴露在世人面前,他更不想这两年来积攒的那点实力那么快的消耗掉。 李昊可是本着打下一地就稳固一地,在慢慢积蓄实力后再扩张的想法,再说现在李昊自从拿下西凉后,也沉得住气了,他不能盲目的扩张,该静下心来观察一下整个北方大势再说,毕竟北方如今可是乱的很。 原本在李暠建国后,他就主张“诸事草创,仓帑未盈,故息兵按甲,务农养士”的思想,在政治上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积极纳谏,执法宽简,赏罚有信。 李昊觉得伯父不愧是个文治武功都很清明的掌权者,他认为李暠的建国思想很合自己的想法,于是他也就让裴士元和白英杰两人吩咐手下文官,让他们在按照自己早已制定好的管理策略下,再将李暠的管理思想容纳进去,做到容纳百家之长,去其糟粕取其精。 如今凉州四分,李昊所在的西凉和北凉、东凉、南凉都多多少少在地势上有接触,南凉是鲜卑族建立的,而北凉是匈奴族建立的,只有东凉是吕纂及汉族人建立的。北凉和南凉李昊没有和他们建立友好关系的想法,因为他们一个对自己充满敌意另一个却是摸不准其真正的心思,也只有东凉与自己有些渊源,李昊觉得先和东凉建立同盟关系为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