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门杀手_第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4/6页)

府那间小小的书房。

    答完最后一句策论,将考卷交给考官,踏出宫城,见御街上梨花纷飞,杜书彦忽长出了一口气,命云墨将马车赶回,自己顺着长街,悠闲的往潘家楼走去。

    不料刚走了几步,两个街道司的小吏大呼小叫的围着一匹俊美的大黑马,似乎是想把它拉走,又不敢靠近。

    杜书彦正心道,这马好生眼熟,忽见茶楼上下来一人,一边牵马,一边连连告歉。那两个小吏见这马神骏不凡,想来主人定非凡人,也不敢多言,只想着赶紧打发走了才是。杜书彦眼前一亮,忙赶上两步,笑道:“萧兄别来无恙?”

    萧燕然不知在想什么心事,埋头走出好几步,方惊道:“杜公子为何在此?”

    杜书彦被这莫名一问,只得客客气气道:“梨花满地,不觉意动,便弃车马而往。不知萧兄欲往何处?”

    萧燕然苦笑道:“闲人一个,不过随便走走罢了。”

    杜书彦道:“前日欲拜会萧兄,却听闻萧兄已搬离了三全观。”

    萧燕然叹道:“不知京中为何忽聚集各家道门,道观里都住满了,我等俗家只得搬出来。”

    杜书彦自然知道是黑龙一案,却只含糊应了,道:“醉仙楼的春桃酒不错,若萧兄无事,不如楼上一叙。”

    萧燕然眼角瞥到远远在树影下歇脚的卖花郎,心头掠过一丝阴影,眨了眨眼,笑道:“那便劳杜公子带路。”

    杜书彦几乎同时感觉到了那道异样的眼神,不动声色的与萧燕然低声闲聊着,沿着大路往醉仙楼走去。后面那人果然假装整理了一下筐中所剩无几的花枝,便远远跟了上来,见两人上了酒楼,竟大大方方在楼下石阶前坐着,不时还吆喝两句。

    杜萧二人心头都打着算盘,默契的选了个靠窗的单间,默契的铺了四碟蜜饯,默契的闲聊着窗外的风景,直到小二殷勤送上酒来,杜书彦才道:“萧公子到京城也有一段时日了,不知在何处高就?”

    萧燕然笑道:“不瞒公子,我只身上京,不过一二同袍旧友,虽也各处托人打点,想谋个护院的差事,奈何京城治安甚好,时局又如此,京城大户都不愿轻易招请外人。”

    杜书彦托着酒杯,打量他一身粗布旧袍,又想起那匹强壮光鲜的大黑马,再想想不知所踪的第一杀手和北荒黑龙,不禁觉得护院这个差事听起来颇有些玄幻,随口应道:“话虽如此,我看萧兄也并不十分着急。”

    萧燕然夹了一片酸杏:“急也急不得,时势如浪,逆水而行能有什么好下场。”

    “可争上游,”杜书彦截然道,从萧燕然嘲弄的笑容中他瞥见了一丝不忿,又或者,是一丝哀伤。

    萧燕然一惊,已自觉失态。这杜书彦并没有富贵公子的高高在上,亦不格外殷勤,言辞恳切,淡如旧友,谈笑间便去人心防,果然是个厉害的人物。

    转头想岔开话题,却见楼下的卖花郎已不见了踪影。

    “杜公子约了朋友?”萧燕然放下杯子,手稳稳放在桌沿边。

    杜书彦捻起一块碎银放在花架上,笑道:“我还以为是萧公子的朋友。”

    砰的一声,房门飞开,几道紫烟噗噗打在翻起的桌面上,萧燕然拉着杜书彦从窗口翻身跃下,稳稳落在掠过的大黑马背上。

    “好马!”杜书彦不禁赞道。

    正午,街头行人极少,一个蹲在门口喝面汤的孩童,被疾驰而过的黑马和轻功卓绝的蒙面人吓得掉了碗。

    “京城的治安确实很好,”杜书彦又叹道。

    萧燕然猛然勒住马,杜书彦猝不及防狠狠撞在他背上,又未踏镫,忙滚身下马。只见街道已尽,十步外河岸疏柳,三个蒙面人立于柴屋上,手中弩箭已上弦。

    萧燕然稳稳坐在马上,轻抚着马脖,而那匹黑马见河畔水草丰茂,竟低头吃起草来,丝毫不把蒙面人放在眼里。

    僵持了一会儿,那三个蒙面人慢慢后退两步,跃下屋面消失在黑暗中。

    “你若是想做护院,不妨来杜府。”

    萧燕然笑了笑,抱拳告辞,顺着那条小巷疾驰而去。

    杜书彦低头用脚拨了拨面前的土地,黑土中一道不易察觉金色花纹一闪即逝。那是遍布上京的法阵,只要灵力波动达到一定级别,就会被触发,以免有人在京城里随意施法以图不轨。

    “控制得不错,”杜书彦摊开手,一粒几乎细不可见的冰晶落在他掌心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刺客的来历可查到了?”杜书彦捧着书,头也不抬的问道。

    “没有,”云墨解下披风挂在屏上,“不过听说了一件大事。”

    “什么事?”

    “张介府那案子,端王判了斩刑,押下天牢待秋决。”

    杜书彦冷笑道:“贩卖机密,本当处斩,端王真是嫉恶如仇,当机立断。想必圣上也夸赞他了吧。”

    云墨立在榻前,想了想道:“公子为何要建议端王殿下速决?”

    “张介府是太子旧人,太子死后他当然要另择明主,他掌管军器,自然是与庆王走得近些,这事要是庆王从中插手,可是莫大的恩情,你说端王殿下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吗?”

    “但是如今圣上精神清明,不比昨冬……”

    杜书彦笑了笑,用手指扣着茶碗:“进来站这半晌,没见我茶凉了吗?”

    云墨忙缩着袖子,提了炉上温着的小提梁壶给杜公子沏了一碗热茶汤,换了个话题道:“那个萧燕然,不知是什么来头,竟格外难查。”

    杜书彦猛然听见这个名字,没来由的心脏漏跳了半拍,缓缓吸了口气,讥讽的笑道:“算了,他背后多半是白马司,你不该碰的,管好灵楼的事情就行了。”

    “不该碰的。”他自言自语的重复了一遍,沉声道,“张介府案的详情仔细说一遍,不要漏过一个细节。”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屋外一个娇滴滴的声音唤道:“公子,该更衣了。”不待回答,一个身量颇高的女子哗啦掀帘走了进来。

    “瑞珠,”杜书彦差点一口呛住,忙放下茶杯,“不能让英儿先通报一声吗?”

    “哪里来得及,”瑞珠熟练的抖开外衣,“去晚了人多眼杂,公子又抱怨不得清净。今儿可要茯苓茜纱陪着?”

    杜书彦想了想:“不用了,你备套男装跟着我吧。”

    本朝将勾栏瓦肆分为三类,一为妓馆,主业是以色事人的生意,官员严禁往来其间,轻则罚俸,重则丢官;二为雅集,芙蕖阁、梅园等均为此类,其中歌舞乐姬皆为乐籍,虽说明文规定只佳节前后方许官员游乐,亦未十分严格。三为酒肆,以酒菜为业,亦有小班唱曲,但多为男子,常有相姑柳郎混杂其间,不能禁。

    这潘家楼乃是酒肆中的翘楚,故今日道门之聚便选在此处,一时风头无两。说是潘家楼,其实是由抱厦相连的四栋三层小楼组成,其三为客楼,其一为厨房仓库店员起居用,当中一院,此时高搭彩楼,灯笼火把高低交错如繁星,四面共有十二口大缸,防走水之用,又九十九口小缸,或镀金或扎彩,贴着大红封条,便是准备的好酒。

    此时天色尚早,只有几个清秀小倌在彩楼上唱着小曲儿。潘家楼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