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游击大队捷报传 (第2/4页)
晚上给我们送来的大礼包啊!” 大家听到这话后大笑起来。 李金奎用右手摘下直冒热气的棉帽子,揩了揩脸上流淌的汗水,然后转身指了指刚才放那些弹药的地方,对刚从山底下上来扛着弹药的那几个队员说:“把弹药放到那个地方去,回来原地休息待命。” 肩扛弹药和身挎枪支的队员们陆陆续续上来了,可没看见大个子上来,高长福和张宝发这两位老汉有些焦急不安,心想:“怎么,党代表到这个时候还没上来,难道是出事啦?从队员们的面部表情和言谈举止上看不可能啊,那他为什么到这个时候还没上来呢?”于是两位老汉异口同声地问:“党代表他……” 李金奎从二老的神情中明白了问话的意思,忙解释说:“二位大爷是不是为党代表的安全担心,怕他有个好歹?我实话告诉你们吧,党代表毫发未损,安然无恙,请二老放心。”他左手拿着帽子,右手指着山下说:“你们看见那两堆火了吗……” 没等李金奎将话说完,张宝发急不可待地打断了他的话,问:“那两堆火是怎么着起来的?难道是子弹打着的不成?” “不是。这么大的雪,子弹还没有那么大的威力。”李金奎看着张宝发笑着说。“张大爷,那两堆火是小鼻子的两台汽车燃烧起来的火。” 高长福不解地问:“汽车怎么会着火呢,莫不是刚才打仗时把汽油箱子给打着了吧?” “不是。那是用柴禾特意给点燃的。”李金奎说。 “那不白瞎了吗!一辆汽车能值多少钱哪!?咱们忙活一辈子也争不出一辆汽车的钱,这样不白白浪费了吗?”张宝发感到十分惋惜地说。 “就是值一个金山,在我们游击大队手里也用不上派场啊!”李金奎将视线收回来看着两位老汉说:“二位大爷,你们想想,在我们游击大队当中,没有一个人能把它摆弄走的,不烧毁它,让它待在那里,岂不是明摆着还给了小鼻子吗?那可是后患无穷啊!” “想得周到,想得周到。”高长福连连称赞道。“我想这肯定是党代表出得主意。” “这还用说,我从心里佩服党代表。”李金奎说:“党代表不愧是正规军校培训出来的,能文能武,料事如神。平时他平易近人,待人和气,没有架子,可一到关键的时候,就显示出军人的威风,做事果断,反应机敏,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三中队长,不光是你说的这些,党代表的枪法简直神了,指哪打哪,那可真叫百发百中啊!以前还真没看出来他有这两下子,这回是我亲眼目睹。头一辆车驾驶楼里那三个小鼻子死得冤透了,没等反应过来,只见党代表举起手枪,喊一声打,只听‘啪啪啪’三声枪响,这三个家伙就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你们说,这枪法是怎么练出来的?”高长福的二儿子高发有在父亲面前一般是不开口夸奖别人的,恐怕说错了话被父亲训斥一顿,今天不知为什么破了例。 “今儿个晚上我没有眼福,这种场面没看见,真是一大憾事呀!”宗福生带领那两名发射信号弹的队员回来就插嘴道。 “宗教导员,今儿个就数你们仨功劳大。”李金奎一本正经地说。 “我们仨有什么功劳啊?”宗福生说。 “你仔细想想,没有你仨那三棵信号弹,我们不知道小鼻子什么时候到,这仗就不好打了。再说,一面山和张家堡那边也看你们仨的那三棵信号弹,你们仨是三个战场的传令者,也是三个战场的总指挥,你说你们仨的功劳大不大?”李金奎道。 山下的火渐渐地熄灭了,山上山下游击队员们的说话声,谈笑声,还有踩在雪地上“嘎吱嘎吱”的脚步声此起彼伏,给长岭子一带原本平静的三十晚上带来了不平静,就连躲在山洞里的野兽,栖息在树上的鸟类也在心里惊恐和抱怨。惊恐的是一向平静的凤凰山脚下的森林里,怎么突然间响起了枪声、鞭炮声、说话声和人的脚步声,担心自己的性命能不能躲过这个夜晚;抱怨的是自己没过好旧历最后这个夜晚。可是,游击队员们的心情跟它们却恰恰相反,游击队员们在山岗上下又说又笑,比在家里过年还欣喜若狂,仿佛那些枪支弹药就是三十晚上最丰盛的最可口的年夜饭似的。 大个子带领最后那几名背着或者扛着枪支弹药的队员,从凤山路的山坡上吃力地走上来了,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和那几名队员身上。他微笑着对大家说:“都看着我干什么,我的身上也没长花儿,有什么好看的?” 队员们只是笑,没敢说什么。 高长福不管那些,笑着说:“党代表,你身上花儿倒是没长,倒像长了一身蒜辫子。” 大个子大笑起来,说:“我说你们看着我笑什么,噢,原来是看我身上挂着‘滴里嘟噜’的枪支啊!这些可是好玩意,它是我们游击大队的命根子呦。” 这时走过去几名队员,帮着大个子将身上的枪支摘下来。 大个子对跟他一起上来的队员说:“你们去休息一会儿吧,养足精神我们好打道回府。” 就在大家都休息的时候,张家堡车站和一面山车站那边传来零星的枪声,看来两边的战斗还没结束。听到枪声之后,大个子有些坐立不安。他担心李春海和张士礼,担心他俩从来没带兵打过仗,这一次跟敌人真枪实弹交上火,一旦在什么地方出现纰漏,就会伤亡惨重,给游击大队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同时他也相信他俩在指挥时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漏洞,因为,凭他俩的智谋和领导能力,不会出现大的闪失。他的这种矛盾的心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细心的人是能观察出来的。 张宝发不算是一个心细的人,也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但当他听到枪声以后,心里有些惴惴不安。他担心儿子张士礼的安危,尽管儿子念过几年私塾,也看过一些关于打仗方面的书籍,但是带领队员们真枪实弹地跟小鼻子战斗,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同时,他也担心那些队员的安全,在担心队员们安全的基础上更担心儿子的安全,别说儿子是他们张家唯一传宗接代的人,就是他有十个八个儿子的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