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46 绝处逢生 (第1/2页)
在另一个时空中,俄罗斯布尔什维克凭借着对敌人和对自己人的冷酷,向全世界结结实实的展示了一把什么叫英勇无畏。 但除了英勇无畏,俄罗斯布尔什维克的战斗力实在是乏善可陈。 只不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俄罗斯才会涌现出那么多的名将,如果俄罗斯人战败,可想而知,很多人都将背上屠夫的标签。 但现在,陈永福和卡尔冯他们感觉自己才是屠夫。 俄罗斯人的攻击看似无穷无尽,基本上没什么章法,也不搞什么线性战术,步炮协同,就这么每人一支加装了刺刀的步枪,高喊着乌拉的口号往上冲。 前赴后继的往上冲。 或许是刘子正和葛立夫的攻击给了俄罗斯人足够的压力,俄罗斯人不惜一切代价要打通这个通道,否则的话,十万布尔什维克将被外籍军团包饺子。 这对于目前的布尔什维克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损失。 布尔什维克正处于三线作战中,任何一路失控,都有可能导致灭顶之灾。而如果这十万人全军覆没,那么在莫斯科以南将失去所有的防御力量,也就是说,到时候外籍军团和邓尼金的部队就将直捣莫斯科。 于是压力通过布尔什维克军队的指挥官,全部转移到陈永福他们身上。 其实从昨天开始,陈永福他们就开始在战死的俄罗斯人尸体上搜检物资,想尽可能补充一些消耗。 但结果令人失望,地上有俄罗斯人丢弃的步枪,但是没有子弹,包括哪些刚刚倒下的尸体上,也没有发现多少子弹。 这个结果令陈永福又是高兴又是担忧。 高兴的是俄罗斯人的后勤不畅,他们也没有太多的物资装备军队,那么战斗力就不会太强。 担忧的是这样一来陈永福他们就无法通过战场获得补给,子弹是打一发少一发。 哪怕是打一发少一发也要坚持下去,俄罗斯人没有后路可退,外籍军团也同样没有后路可退。 于是战斗愈发残酷。 为了提高杀伤效果,陈永福把子弹尽可能的收集起来,交给十几名射击技术比较高的战士使用,其他人尽量不要开枪,准备和俄罗斯人进行白刃战。 来了战斗单调的令人麻木,卡尔冯甚至连高声示警的心情都没有。 呯 虽然距离还很远,但还是有战士开枪,这说明他们有足够的把握。 果然,大约500米开外,一名俄罗斯人一头扎倒在地。 陈永福没有兴奋,他知道,这是郑经打得。 郑经现在是专业狙击手,枪法非常准确,以至于陈永福安排了两名伤兵帮郑经上子弹,让郑经能够心无旁鹫的狙击。 呯呯呯 毛瑟98b步枪的声音单调无比,响得不紧不慢,俄罗斯人一个接一个的倒下,但其他人恍若未觉,脚步依旧坚定。 呯呯呯 更多的枪声响起来,俄罗斯人倒下的频率也在加快,但俄罗斯人还是没有停下脚步,他们只是不停的向前,既没有停下来对射,也没有寻找掩护的意思,甚至连俯身的动作都没有。 200米,距离越来越近。 罗斯人终于开始怒吼,他们就像是狂化了的战士,瞪圆血红的双眼,攥紧手中的步枪,疯狂的嘶吼着往前冲刺。 这时候就不是喊乌拉了,而是毫无意义的音节,或许就是最后的疯狂,喊什么不重要,杀死对面的敌人,打开生命通道才是唯一的目的。 呯呯呯 枪声依旧单调,不疾不徐,几乎每一枪都能保证有所斩获,这种时候最忌讳慌乱,因为慌乱不解决任何问题,枪声吓不退敌人,尽可能的击倒敌人,才能给同伴最大的助力。 准备50米,陈永福从碉堡后半跪起身体,最后一次检查刺刀,发布准备反冲锋的命令。 这就是最后的防御手段,四十多名士兵纷纷起身,检查自己的武器,准备向老毛子发起进攻。 外籍军团用来形容俄罗斯人都是用老毛子,哪怕是德国人也不例外。 20米,陈永福越出碉堡大吼一声:杀 杀这个叫极具爆发力的字真的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连德国人都学会了使用这个字,并且说的字正腔圆。 杀有几名德国人在跟着陈永福大喊,就像是落单的孤狼,充满疯狂和暴虐。 几乎就是一瞬间,两群人碰撞到一起,刺刀入体的嚯嚯声不绝于耳,枪剑相击的火花四溅,惨嚎声和怒骂声不绝于耳,战斗几乎是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 陈永福没有扑上去,就在和老毛子即将撞在一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