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中华演义_第126章革命军二次东征 熊克武含冤被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6章革命军二次东征 熊克武含冤被拘 (第3/3页)

因此连那封信函也没有销毁。

    至于张识万,熊克武连其为何许人都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有任何接触。

    所以,熊克武被拘捕后,拒不承认自己有通逆行为。

    然而,汪精卫与蒋介石却不听他的申辩;第二天,即以国民政府名义发布《通令》,谓:“熊克武暗通叛逆,危害民国,人证俱获,罪不容赦;已由广州卫戍司令,将熊克武拘押候审。”

    同时,又以国民党中执委的名义,解除了熊克武的国民党中执委员职务,并开除其党籍。

    然后,熊克武及余际唐、喻培棣等人都被囚禁到了虎门炮台中,刚设立的川军驻穗办事处被查封。

    熊克武做梦也未曾想到,自己历尽艰辛千里迢迢地来到广东,却是飞蛾扑火般的自投罗网;谁能逆料,一夜之间竟会从座上宾沦为阶下囚,真是世事多变祸福难料。

    至此,熊克武这才觉到了汪精卫与蒋介石的阴毒,悔不该当初不听贺龙之言,故有今日之祸而追悔莫及;但事已至此,只能徒叹奈何。

    蒋介石拘捕熊克武后,即命令驻于韶关的鲁涤平就近发兵,袭击尚留驻于连县的“建国川军”。

    于是,鲁涤平命其部将****第二军第四师师长张辉瓒率部经乐昌、星子,****第二军第六师师长戴岳率部经龙归、阳山,两路夹击直扑“建国川军”驻地连县。

    与此同时,蒋介石又命****第三军军长朱培德率部由英德沿连江进军,配合鲁涤平对“建国川军”实施围歼。

    “建国川军”第二军军长汤子模猝不及防,他见势不妙赶紧率部溃退入赣;来不及撤退的川军,则被围困在连县,或被歼、或投降。

    汤子模率残部溃退入赣后,见无路可走了,遂打算经湘西回蜀。

    然而,途经广西全州时,却遭新桂系白崇禧阻截,被迫折入湘南。

    进入湘南后,又受到湘军第四师师长兼湘南善后督办唐生智的截杀,“建国川军”第一军大部被缴械收编;因此,唐生智更是实力大增翅膀硬了。

    汤子模所率的“建国川军”第二军侥幸走脱,但行至邵阳隆回时又忽遭变故,汤子模被其部将第三师师长罗谨光杀害。

    汤子模遇害后,罗谨光率残部欲赴鄂投奔已东山再起了的吴佩孚,途中却也被汤子模之侄汤祖檀击毙;所部溃散,遂被湖南的赵恒惕收编。

    从此,熊克武的“建国川军”不复存在了;贺龙闻知后,嗟叹不已。

    且说,“熊克武事件”后,汪精卫与蒋介石觉得去了后患,这才正式举兵“东征”了。

    “东征”开始,蒋介石将东征军分为三个纵队,何应钦任第一纵队长,李济琛任第二纵队长,程潜任第三纵队长;调度定当后,即向惠州进发。

    惠州是控制粤东和潮、汕地区的咽喉重镇,东征的必经之地;所以,“第二次东征”开始,第一个主攻目标就是惠州。

    十月八日,“东征军”已抵达惠州。

    此时,惠州城内有杨坤如率部驻守;而惠州的两翼,博罗有李易标率部驻守,平山有李云复率部驻守。

    鉴于此,蒋介石命令何应钦的第一纵队主攻惠州城,李济琛的第二纵队阻截来自博罗的援军,程潜的第三纵队阻截来自平山的援军。

    仨人遵命而行,攻打惠州的战斗随即打响了。

    惠州城易守难攻,而驻守惠州的杨坤如在“第一次东征”没有遭遇重创尚有还击之力;所以,“东征军”几次强攻均受挫。

    于是,何应钦率****第一军主力以惠州城北门为主攻方向,而命****第一军第三师师长谭曙鲫率部以惠州城西门为辅攻;同时,何应钦又命炮兵营营长陈诚集中炮火猛轰北门,欲破城而入。

    战斗进行了整整一天,时值傍晚,惠州北门城墙终于被轰开了一个缺口;于是,“东征军”从缺口处突入。

    但谁知,杨坤如已有准备,当东征军突入缺口后,忽然遭到了部署在内城墙两侧的机枪密集扫射;率先士卒冲锋在前的****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团长刘尧宸不幸阵亡,其所部四百余人伤亡,损失惨重突击受阻,何应钦只得下令停止进攻。

    第二天再攻时,“东征军”改变了战术;他们没有急于从缺口处攻入,而是组织了一支敢死队,由四团二营副营长陈明仁任敢死队长。

    攻城开始,陈明仁率敢死队冒着弹雨爬云梯硬是攻上了北门两侧的城楼;然后,从上往下俯射扫除了部署在内城两侧的火力点,“东征军”主力这才从缺口处突入。

    如此,“东征军”终于攻入惠州城,且避免了较大的伤亡。

    与此同时,作为辅攻的谭曙鲫所部****第一军第三师,也在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蒋先云所率敢死队的强攻下,一举突破了惠州城西门。

    于是,驻守惠州的杨坤如部受到了“东征军”的两面夹击,如何敌得?

    战至十月十四日下午五时,杨坤如部已溃不成军了;杨坤如本人也已中弹负伤,自知难再抵敌,只得抛下残部,带了几名亲随逃往香港。

    就这样,先后用了三十多小时;未待两翼博罗、平山的援军到来,这座自宋朝以来历时近千年未曾攻破过、夸口曰固若金汤的惠州城,即被东征军攻克了。

    这一仗,驻守惠州城的杨坤如部六千余众,或死、或伤、或俘,几乎全军覆灭;从此,杨坤如一蹶不振,后来客死于香港。

    惠州城被“东征军”攻克后,盘踞于博罗、平山及东江等地的李易标、李云复、熊略、黄任寰、刘志陆等人都被震慑了。

    虽说,这些人都挂着司令、军长、师长、旅长等头衔,但实际兵力都不多,无非是虚张声势,能有千儿八百的已算不错了;但又因在第一次东征时都受过重创,才半年时间元气尚未恢复,如何能与东征军抗衡?何况,又是各自为政群龙无首,没有统一的指挥与调度,也就不堪一击,很快被各个击破了。

    于是,继攻克惠州后,博罗、平山即被收复,李易标、李云复等人逃往香港;刘志陆逃往上海,后来干脆北上去投奔张宗昌了;其他的也各觅生路,一个个跑得比兔子都快。

    如此,回粤的陈炯明旧部,就只有洪兆麟仍占据着汕头,林虎还盘踞于兴宁;且拥有一定兵力,尚能与“东征军”抗衡,别的都已不知所踪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