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李帝国_第二十三章 辞令归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辞令归心 (第3/3页)

间,陵儿还是太年轻,太善良了,可这乱世,泛滥的同情和怜悯只会葬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而已。昔日宋襄公那类「君子」只能成为他人霸业的垫脚石而已。

    刘谦等人心底也都有些难过感伤,一众人等都没了嬉闹的兴致,纷纷跟着车队沉默不言,更不再去打扰李陵。

    只有典韦许褚、王洪欧阳他们还一如往常的吆喝着队伍前进、他们都是亲身经历过黄巾之乱的,了解乱世现状,不是李陵那些初出家门的公子小姐们可比的。有他们在,车队的气氛还不至于降到冰点。

    终于,在即将踏入栾城进入常山地界的前一个夜里,李陵所在在马车车厢中忽然传来了高亢的歌声:

    临洮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瓠落,俯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先生瓮,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父,不忍便永诀。

    当今天下间,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xue;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挥毫聊自适,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离司隶。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

    凌晨过高邑,浑心在雒阳。

    蚩尤塞寒空,蹴蹋山路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桔。

    朱门酒rou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水从西下,极目高突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悉索。

    川广不可越,吾人相攀援。

    抚迹犹酸辛,流人固sao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

    贾诩就在李陵旁边不远的马车上休息,听到半夜歌声后便醒来了,披上衣服,支起车窗,侧耳聆听李陵在沉寂许久后忽然半夜发疯究竟在唱些什么,刚一听便听到「生逢尧舜父」这一句,顿时大惊,此子难道有让父称帝之心?再听到「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许由、巢父皆是世外高人,二人未接受尧舜二帝的禅位,飘然于世外,他们二人的事迹却不能改变李陵的的志节,那岂不是说陵儿是想……。接着又听到「朱门酒rou臭,路有冻死骨」时,被诩为三国毒士的贾诩也不住动容,长长一曲唱罢,李陵已经走下了马车,向着贾诩所在的方向走来。

    只见李陵面容消瘦了不少,清秀的脸庞有些苍白,却又更加显得棱角分明,特别是那清澈的眼神越发坚定。似乎在这一刻,贾诩眼里的李陵不再是一个幼稚的孩童,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

    待到贾诩回过神来,李陵已经走到了贾诩车前,躬身一揖道:『先生!今汉室倾颓,民不聊***臣窃命,荼毒苍生!陵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救万民与水火!虽死无憾!望先生开愚解惑,助我李家拯厄济民!』

    言罢李陵后退一步,俯首跪拜,匍匐于地,惊得贾诩只得下车来扶。却被四周情景又吓了一跳。不知何时,刘谦、李可、李武、王洪、欧阳成华、王成刚、典韦、许褚、甄嬛、蔡琰等众人早已是以贾诩为中心,围一了圈,此刻皆是匍匐于地,向着贾诩行了跪拜大礼,口中还齐声呼喊道:『请先生开愚解惑,助李家拯厄济民!』

    贾诩环顾四周,微微叹息,上前将李陵扶起。此时贾诩也在内心叹道,陵儿高歌一曲,便引得众人共鸣,如此感染力与亲和力却正是身为主公所必备的特质,就连自己也被打动了,而且陵儿晓以大义,只说匡扶汉室,拯救万民,止口不提刚才所唱词曲中的野心,让人无从辩驳。如今众人所请,更是无从拒绝。也罢,其父李儒实乃自己结义兄弟,又亲如手足,陵儿就像自己的亲生骨rou,就暂且看看,他能给这个天下带来什么惊喜吧。

    想罢,贾诩退身一步,向李陵正式一揖:『公子虽年幼非常,但却才华横溢、海量高雅,又难得心怀天下,有救世济民之心,更让诩嗟叹不已。诩无才无德,名不传世,承蒙公子如此看重,又敢不效死命已报公子知遇之恩?』正是:少年英雄说李陵,心怀救世济民情。毒士贾诩心归顺,成就千秋万古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