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节乌本桥最美的落日 (第1/3页)
缅甸乌本桥这个世界著名景点,一周前我都不知道。在行程单上看到了,也没让我重视起来。另外,我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旅游不喜欢做工略。行程单我也是只看标题。这样做的目地,就是为了欣赏一个全新的风景,最大的满足我的好奇心。因此,出发前我绝对不会在网上搜看相关的图片(美食除外)。一切未知,就一切全新。看到我眼中真正唯一的景色,才是我游览的初心与向往。 第四天的行程单中,最后一项就是三个字“乌本桥”。下面怎么简介的我就没有看了。不过,从到曼德勒的第一天起,家人就告诉我缅甸的乌本桥很有名的。是缅甸的“鹊桥”和“爱情桥”,缅甸年轻人谈恋爱必去的地方。并反复强调说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视片中看到的。 家人之所以反复地告诉我,是我一直给他说这几天看到的景色不咋样。不过,说来也奇怪,家人从没有提过乌本桥的落日。是电视片上没有这个画面,还是他刚好没有看到呢?也许就是天意吧。 今天有四个行程:玉石加工厂—金色宫殿柚木寺—曼德勒古皇宫—乌本桥。就行程安排来看,我觉得不错。我向来不喜欢看陵寝,也不喜欢进太古老的房子,但我却喜欢参观皇宫。这不是我羡慕奢华,实为胆小。下意识的认为宫殿是办事参政的地方,热闹。 因此,在古老的金色柚木寺,我一度在楼下徘徊,绕着看了一圈后,才下决心上去参观。 那么,位于曼德勒市中心的大皇宫,我就很向往了。再加上大皇宫虽是缅甸最后一个王朝的皇宫,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烧毁了。现在是原址重建,1996年9月才竣工并对外放。可见其是新建的,我就更想去参观了。 为了参观大皇宫,我还专门穿上了那条桔黄色的缅式筒裙,再配上我金色花朵的真丝长裙,还真有点盛装出席的样子。 大皇宫全实木的建筑群是卯榫结构,气魄豪华,大殿内金碧辉煌。回廊的柱子以及地面全是紫红色。主楼所有紫红色的房顶和塔楼的飞檐与塔尖,都是镶着金色木雕。另一边则全部是通体都是紫色的木质建筑群。阳光下,整个大皇宫金光灿烂,紫红夺目,充满喜庆。其崭新的程度,让我觉得就是刚落成的现代皇宫,我是来剪彩的一样。置身其中,真是让我好生欢喜。 于是,我顶着烈日,兴致勃勃地看遍了大皇宫。开心的在我最喜欢的那座金顶红廊的主建筑前,留下我到此参观的高兴样子。在登上高塔一览皇宫全景时,我的脸就被灼伤了,发红刺痛中还有炸裂感。可我仍是很开心,照样在艳阳下拍照。 大皇宫应是本次缅甸行,在参观的所有建筑中,我最喜欢的景观!到此一游,开心欢喜。 至于,那被晒得受不了,却不会出汗,应是这几天在缅甸的特点。其因应是我们是从严寒的冬季来,一下子就置于气温在30度上的亚热天气中,皮肤一下子适应不了。 下午五点多钟,在参观完曼德勒皇宫和金色柚木寺后前往乌本桥。 车开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在一个停车场下车。看到这里应是一个古老的村庄,人多车多,建筑密集,房前屋后都是古树。路边不远处还有一座看上去规模很大的僧院学校,也就是马哈伽纳扬僧院。因此,街道上僧人多了,更多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条通往乌本桥的大路离桥很近,导游说五分钟就走到了。现在才六点刚过,离七点半日落还有一个多小时。因此,游客基本都在这条看上去像是繁荣的商业街上闲逛。大路两边全是简易的商铺,东边卖旅游纪念品,路西全卖服装。除了游客,更多的是在商铺里出出进进的当地人,很是热闹。 这条繁华的大街也不过两三百米,很快就走到头了。在经过乌本桥的桥头时,我站在马路上,远眺了这座搭建于163年前,世界上最长柚木桥的桥上全景。站在这一头,清楚地看到桥的另一头是古树浓荫,有些神秘。想必那头,定是与这边一样,应是一座古老的村庄。 我也有想走过去到那头看看的冲动。想看看大理公主,也就是翡翠娘娘离开故乡大理,经长途跋涉来到缅甸首府曼德勒,与缅甸王子相爱,在金色夕阳下走过乌木桥来到皇宫的传说中,她踏上乌本桥的那一头是什么样子。况且,后人为纪念这段爱情故事,乌本桥被缅甸人称为“爱情桥”。也就是我们说的“鹊桥”。成了缅甸青年谈恋爱时必来的地方。那么,我能走上“鹊桥”到那一头,定会是一段浪漫美妙的时光。 可看到桥上明晃晃的阳光下,游客们有的打着伞,有的头上顶着衣服遮阳时,我就不想上去了,实在太怕晒了。中午在大皇宫那边参观,我的脸上晒伤后太疼了。再说,全长1200米的乌本桥,来回四十分钟就足够了。那么,既然桥头就在路边,那就等快落日时上桥过去吧。 我继续沿路拐向西边,这两边的铺店明显少了,大都是正在加工衣服的。游人也少了,流浪狗就多了。我只好折返回去。开始闲逛卖旅游商品的这一边。无意看到东边可以下去。原来路下面全是一排做小吃的棚子。很简陋,卫生状况也很差。 我也走渴了,便在一家有现榨甘蔗汁的棚下坐了下来。坐在躺椅上,喝着甘蔗汁,看着桥上人来人往。远处湖中还有很多小船,像是在捕鱼吧。只是好奇那么长的河流,他们怎么都挤在木桥附近作业呢?湖对面的岸上也有一些人。离得远,也看不清他们在大太阳底下做什么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