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 心地善良的街坊邻居们 (第2/2页)
说话之间,众人来到李府院墙的西边。膀大腰圆的李掌柜毫不犹豫地弯下腰身,双手撑住李府院墙的墙壁催促地说:杨先生,这里的人就数你的个头最高。还是你上来吧! 闻听此言,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走到他的身边。在其他人的搀扶下,踩着那位膀大腰圆的中年男人腰部慢慢地站起身。双手紧紧抓住李府院墙上面的“花洞”,眼睛睁得溜圆溜圆的透过“花洞”循声瞅向里面啦! 只一眼,这位身材高大的杨先生就不由得打了一个冷噤。随即从膀大腰圆的中年男人腰部跳下来,气得说话都打颤了:哼,李府三----三少爷。才是----是一个十八岁的孩----孩子,岳红英就让他----他挑水。真是岂----岂有此理呀! 听到这里,李掌柜万分不解地说:李府拥有万贯家财,每年都会雇佣十几位丫鬟和伙计。岳红英却偏偏让“乳臭未干”的小叔子挑水,她怎么也不怕“菩萨打头”遭报应呢? 那位挎着竹篾篮子的大婶,又抓耳挠腮地说:也许,最近李老爷子的灵柩放在厅堂里。有胆小的伙计请假“回家省亲”了,府内活计忙不过来,岳红英才让小叔子帮忙见他干活时看书。就忍不住骂他了,咱们还是去询问一下李府的家丁吧! 众人一听,立即走到李府大门前。杨先生就迫不及待地对两位家丁说:最近,你们老爷子的灵柩停放在厅堂之中。致使李府内的伙计有胆小的,请假回乡省亲的吗? 其中,一位家丁走近他的身边压低声音说:这位大叔,最近总是有人询问和您同样的问题。咱知道你们这些街坊邻居,都是被大少奶奶责骂三少爷的话语吸引过来哦! 说到这里,他不由得叹了口气说:哎,咱也想不到老爷子“驾鹤西去”刚满一个月。大少奶奶就以“节省开支”为由辞退了几位伙计,让三少爷每天必须挑水、劈柴。却再也不提啥时雇佣保镖送他去省城读书应考啦! 他的话音一落地,另外一位叹息着接上话茬:哎,阮老夫人、大少爷向大少奶奶提及了几次。每次说不过这对娘儿俩,她总是去娘家岳府“搬救兵”来李府闹腾。也不知道,她啥时候才能良心发现啊?
不堪回首的往事,犹如发生在昨天一样。全都清晰地闪现在:这些街坊邻居脑后中。想起仅仅过去几个月,李云龙的命运就奇迹般的“天翻地覆”了。大家伙禁不住将脑袋抵在一起窃窃私语:呵呵,看到李云龙“因祸得福”了。咱们也心情舒畅呀! 然而,杨先生却仰望天空伤感地说: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听了两位李府家丁的话。想到岳红英两位兄长精通武艺,而不会武艺的我压根就奈何不了他俩。咱显而易见绝对帮不了李云龙一丝的忙,心情烦闷得再也没有心情去店铺里做生意。泪流满面地回到府邸之中,就默默地傻坐啦! 听了他这番伤感的话语,李掌柜就呜咽起来:当时,我心里一个劲地渴望能够帮到李云龙的忙。可是却又明白自己只是一介儒商,压根就不是岳红英两位兄长的对手。我也是心里憋屈地回府痛哭呀! 看见他俩陷入“往事的阴影”之中,周围的人们故意脸露愠怒地说:哎呀,李云龙总算“苦尽甘来”了。瞧你俩怎么能光想着伤感的往事呢?待会走进李府参加喜宴,你俩可不许再这样子扫兴。否则,可别怪咱们对你俩不客气啊! 说话之间,一位年轻人就指着前方欢呼起来:新娘子下马车了,新娘子下马车了。走了,看看去啰! 闻听此言,众人立即转向李府大门前。映入眼帘的是:八位穿着绣着金色“囍”字红袍的花童,搀扶着两位身穿大红色凤冠霞帔的年轻女子钻出彩棚车厢。踏上八条“囍步步糕”款款走下马车啦! “新郎官”李云龙身穿长袍马褂,头戴大礼帽、胸佩大红花。骑在雍熙皇帝御赐的踏雪宝马“玉玲珑”身上,冲着围在李府门前的街坊邻居们双手抱拳地施过大礼。朗声说道:各位乡亲父老,都是看着咱长大的。今天,谢谢大家来此捧场。待会儿,可得“吃饱喝足”尽兴而回啰! 说着话儿,他喜滋滋地跃下“玉玲珑”走到两位新娘的身边。从袖笼里抽出两根扣着一朵大红花的红色丝绸带子,递到她俩的手上在“引赞”和“通赞”的带领下。迈进李府大门走向已经“披红挂彩”的厅堂啦! 只见,两位新娘的头上全都蒙着半透明的红色丝绸“囍帕”。随着风儿徐徐吹拂着它们,人们就可以隐隐约约地瞧见:两位貌美如花的新娘子,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呀! 在她俩的身后,四位陪嫁宫女手拉着手迈进李府大门。嘻嘻哈哈地四处张望着:以前在皇宫里,从未见过的新景象哦! 八匹肌rou健硕的高头大马“呼哧、呼哧”地打着响鼻,拖着八辆彩棚车跟着她们跨进去,被御林军牵着走向李府后院马厩的时候,它们也时不时地东瞅西瞅的。眼睛流露的全是好奇的光芒呀! 前面的四辆,是专留两位待嫁的公主和所有皇族女眷乘坐的;后面四辆,装满了两位新娘子、她俩的父皇和母后、恭亲王和福晋们,带给李府人、王府人的各种各样的高档礼物。 紧随其后的,就是气势庞大的迎娶仪仗队。他们依然是敲锣打鼓、乐器齐鸣,舞娘们和扮作小丑的人们在乐曲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煞是夺人眼球呀! 在八辆彩棚车的两边,拿着长矛和盾的就是皇宫的锦衣卫;在他们身后骑着马匹的人们,就是雍熙皇帝、华玉玲皇后和所有皇族子嗣后代;骑马走在他们两边的,就是四位“御前带刀侍卫”和来自皇宫的御林军。 这些人的后面,就是李云龙的两位“伯乐”于丞相、梁尚书;再后面的五个人,就是“御前带刀侍卫”余浩宇将军和其他三位同僚,在雍熙皇帝和华玉玲皇后此次“南行”之路,他们肩负着负责“压阵”的重任哦! 所有的京城贵宾们迈进李府之后,李府的管家王三领着七位伙计捧着八箱烟花爆竹走到李府门外。片刻之后,“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又衬托着一波接一波的烟花声。将李府的欢乐撒向四面八方啦! 看到这里,人群又不自觉地欢呼雀跃了:哈哈,这正是“善有善报”。老天爷绝对不会冤枉好人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