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伐之救赎_第一百二十四话 马元义之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四话 马元义之死 (第2/2页)

一个又一个地救了起来,那些被救起来的黄巾军并没有继续与我军作战。松了一口气的我便重新召唤出那近一千名的墨门卫,将他们直接让扔到水中。墨门卫的机关甲除了具备发射各种的暗器之外,还拥有潜水的功能,隐藏在机关甲内的氧气瓶与潜水蛙脚能够让他们像鱼儿一样自由地在水里移动。也许很多人要问既然他们不怕水那么我为什么要将墨门卫收起来?问题很简单,洪水的当头冲击力有多大难道你们不知道吗?一旦他们被冲散了,要在水中重新集结起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所有的墨门卫在落水的第一时间就打开机关将蛙脚弹出来,但是却并没有人去费力地自己的嘴上安上氧气管。实力已经到这个地步的他们和我一样有着强大的肺活量来应对缺氧,所以根本没有使用氧气管的必要性。随着洞xue越来越窄,我也只能够勉强地贴着水面来飞行,这样一来反倒是我这个在天上飞的速度落后了在水里游的,最后我不得不降落到水中,和他们一起游泳前进。一落到水中我就能够感受到水中那让我的湿婆涅雀之血感到沸腾的龙气,原本我还在为寻找龙气发愁,现在的我却根本不需要凭着自己的记忆去努力寻找绝龙阵了,只需要寻着龙气的味道就能够找到龙脉的所在地。

    真是神奇,没有想到湿婆涅雀对于任何与龙存在的事物都是那样的敏感,看来湿婆涅雀还真是龙族的克星。随着继续的深入,让我的鲜血感到沸腾的龙气的味道越来越浓厚,我的体内渐渐地升起一股对于食物原始的渴求感,龙气就像是一顿美味的大餐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不过对于我身边的墨门卫而言,这些龙气却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远古的龙威带来的沉重威压感,很多的墨门卫的实力都在这个威压感之下变慢慢地变弱,游动地速度也紧接着慢慢地降了下来,也让我不得不跟着他们一同将速度降下来。

    不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慢慢地在向着龙气靠近。不知过了多久,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块巨大的青铜墙壁,这块青铜墙壁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不过对于我来说确实很高兴的事情,因为目的地到了。

    这块巨大的青铜墙壁就曾经是大周王朝的王宫的大门,在这块大门之上雕刻着中国的上古十神兽青龙、白虎、玄武、朱雀、麒麟、螣蛇(腾蛇)、白矖、勾陈、毕方、九尾狐,这是为神兽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是上古天神女蜗的弟子,它们无一不是吉祥与神圣的象征。

    就拿很有争议的九尾狐来说吧:九尾狐,中华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生物,来自于春秋战国时代编纂的《山海经》而后来传到日本、朝鲜等亚洲地区。《山海经》、《南山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尾狐在神话传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所谓青丘之国以及涂山氏所言都是九尾狐。传说为治理洪水而cao劳得“股无肱,胫不生毛”的大禹,他的夫人涂山氏之女就是九尾白狐。所以《聊斋志异·青凤》中的老狐精自称“我涂山氏之苗裔”。

    《瑞应图》说:“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宋书·符瑞志》说:“白狐,王者仁智则至。《孝经援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瑞应图》的意思是:“帝王不沉迷于*,那么九尾狐就会降临。”《宋书·符瑞志》的意思是:“如果王者仁慈而且智慧就出现(九尾)白狐。”《孝经授神契》的意思是:“统治者的德行如果能够普及到鸟兽的话,那么狐狸就会变成九条尾巴。”

    狐在先秦时期曾被视为瑞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狐之善良形象、美好品德之象征、祥瑞之兆,逐渐让位于与凶恶形象、恶劣品质之象征、凶险之兆。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到了明清小说流行的时期,九尾狐更是成为祸国殃民的媚狐狸的象征。不过,在汉朝时期,九尾狐仍旧以神兽的身份出现在国家和百姓的祭祀活动之中。

    看着眼前这座宏伟的古代建筑之上的这些充斥着神像威严的十神兽,我的心不由自主地感觉到一点点地震撼与激动。只要打开这座大门,就能够进入到龙脉之中。在游戏之中,黄巾军之所以能够进入到这座大门里面是因为他们直接挖地道挖进去的,而此时这座地道因为地震的原因已经崩塌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能够进入到这座大门之中的办法,那就是需要找到隐藏在大门之中的特殊的密码输入机关与密码的,可是由于我很不巧就是这个输入机关与机关密码的设计者,所以这个密码对于我而言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可言。我很轻松地就找到了机关密码输入机关,然后将密码输入了进去。

    只听见“轰”地一声,整座的大门猛地打开。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自己忘记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大门后面没有任何的水,贸然打开会有危险。于是,滔天的洪水突然涌入到大周的王宫之中,连带着我们也被突然而来的水势带入到王宫的里面。

    ------

    螣蛇又称腾蛇,汉族民间传说中的一种能飞的蛇,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称为“神兽”,有诸多代表意义。螣蛇一词的典故出于《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鼯鼠五技而穷”,指螣蛇虽然无足,却比多技的鼯鼠更能腾云驾雾,游走空中,借此比喻凡人做事理当专心一致,最终必能取得成功。《尔雅·释鱼》中亦有提及“螣”即“螣蛇”,东晋郭璞为其作注,指螣蛇为“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

    毕方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火灾之兆。毕方的名字有可能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毕方的外形象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一说为只有一只翅膀),身体为蓝色、有红色的斑点,喙为白色。据说毕方的出现预示着大火。而传说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在战车旁。毕方:木精,如鸟,青色,赤脚,两翼一足(有说两足一翼),不食五谷。毕方见则其邑有讹火(有说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为黄帝卫车之神鸟(有说为致火之妖物,俗称火鸦)。《山海经》、《神异经》、《淮南子》等俱有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