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不负如来不负卿 (第2/2页)
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关于仓央嘉措的诗歌确乎有一些描写情爱的词句,可是有些诗歌在高僧的眼里却有不一样的解读。比如下面这首: 在那东方山顶, 升起洁白的月亮, 玛吉阿米的脸庞, 渐渐浮现在我心上。 多数人会说玛吉阿米是仓央嘉措的情人,是情人的脸庞浮现在了他的心上,可是玛吉阿米另一种解释却是众生佛母。如果这样解说的话,这首诗就不是一首情诗,而是一首道诗。 很多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相信,里的很多句子从字面意义上看似乎是描写男女情爱,但实则宣讲佛教义理,是在以或暗示或譬喻或代指的手法,表达佛学中的某些观念,“并非儿女情长”。
仓央嘉措是一个很不一样的活佛,他如此作为不仅没有损害他在民众中的形象,反而让民众觉得这个活佛和我们一样有着情爱烦恼。 民众不仅没有鄙视他,反而更加的爱戴他。藏民们认为:他是活佛,他想怎么做都可以! 而有大德高僧对他也很认可,有大德高僧这样演说他:“六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益!” 仓央嘉措入住布达拉宫几年,可是权力基本都掌握在桑吉嘉措手中,作为身深有慧根的活佛,对这种情形很是不满,曾发言道:黄边黑心的乌云, 是产生霜雹的根本。 非僧非俗的出家人, 是圣教佛法的祸根。 也有人认为他的诗歌是用了浅显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了佛教哲学中最深奥的学问乃至密宗的某种境界,“形似放荡不羁,实则清静无染” 可是桑吉嘉措和拉藏汗的权力斗争难免会波及到仓央嘉措,由于仓央嘉措的特立独行,让渴望击垮桑吉嘉措的拉藏汗找到了借口。 他为了击垮桑吉嘉措,向朝廷奏告:“桑吉嘉措所请转世灵童是假灵童!六世达赖喇嘛不守戒律,是假喇嘛!恳请圣上罢黜之,以迎真正灵童出来坐床。” 康熙见到奏折后勃然大怒,当即罢免仓央嘉措的六世达赖喇嘛地位,着人押解进京。 遵照谕旨,废掉仓央嘉措以后,不久即“解送”北京。在哲蚌寺前的参尼林卡为其送行时,哲蚌寺僧人将其强行抢至该寺的甘丹颇章宫中。 拉藏汗闻报后,立即派兵包围了哲蚌寺,寺僧们亦准备武力抵抗,双方即将发生流血冲突。仓央嘉措见此情形于心不忍,便自动走到蒙古军中,立地平息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战斗。 在仓央嘉措的配合下,押解人员得以顺利将他押解京城,可是走到青海湖畔却接到圣旨的申斥,大意约略是:尔等将活佛押解至京,当如何处置? 押解人员蒙了! 押解人员聚在一处,商量了一宿。第二日清晨,他们派了个代表来求仓央嘉措,“活佛,活佛,您赶紧想个法子脱我们悬颈之困!” 于是把前因后果这么一说,仓央嘉措听后微微一笑说:“此地甚好,逗留一日再走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