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凡星点点_第二十五章 千金小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千金小姐 (第2/2页)

草、蒲公英、夏枯草、白花蛇舌草……但是,在拔草的时候,也要留心,可别把有毒有害的草给拔进来,比如羊带来(学名苍耳)、半边莲、盐酸仔草(学名醡桨草)……在这方面,叶彩蝶看一眼,就知道什么是兔子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是兔子爱吃、什么不爱吃。

    等到日落西山,刘丽萍挎着一篮子满满的兔草,和叶彩蝶一起高高兴兴回到家。

    家婆和老奶奶见她不在家,已经屋前屋后寻得急了,一见她居然跑去拔兔草,两人都十分不高兴。

    家婆责怪道:“兔草让彩蝶去拔就是,你说你干嘛也跟着去?”

    刘丽萍希望今天的事情能成为一个转折点,就说道:“我总不能一直闲在家里,什么也不做呀!拔兔草这活很简单,你看……我都拔了一篮子了!”

    说完,她就向家婆展示自己的劳动果实。

    谁想,家婆依然不高兴,说道:“你就乖乖地待在家里!家里不缺你那一点米,少不了你那一碗饭。”

    听到这样的话,刘丽萍的心里那个难受啊!为了这一篮子兔草,她可是付出了被茅草叶子划破手掌、被山莓刺扎到手指、被毛毛虫吓得大呼小叫的代价。可结果呢,家婆不但不高兴,反而责怪她——她觉得自己很委屈。

    没有嫁为人妻之前,她可以刁蛮任性,也可以跟一个千金大小姐一样,什么也不用沾手;可嫁为人妻之后,她开始转变了,觉得自己就该承担起妻子的责任。丈夫在外辛苦做工挣钱,她在家里cao持家务农活——这是中国从古至今、亘古不变的道理,也是每个农村妇女所要面对的生活方式。

    同样,这才是生活!

    可是,生活已不是她所想象的那样。

    那天晚上,县里做工的丈夫回来了,刘丽萍便把白天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

    丈夫居然也不高兴,责怪道:“谁叫你干活了?你就安心在家里待着!我挣的钱,还不够养活你?”

    这样的话,让她觉得她就像是石顶宫里,让人们供奉着的“石顶真仙”……

    闲得发慌又烦恼的刘丽萍,只好帮嫂子李月华带小孩。

    小章宏即将六个月大,已经开始学着翻身和独立小坐。李月华要做家务,以及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有时候还得到碾米厂帮一帮叶德安的忙。

    碾米厂增加了经营项目,现在可忙了!

    石顶山上别的不好种,地瓜倒是长得又大又好。叶德安赶在地瓜收成之前,从李月华的娘家借来一些钱,增加了一台碾薯机,为村民们碾地瓜。碾碎的地瓜,加水摇浆晒制成地瓜粉,用于勾芡以及制作各种地方小吃。

    上山村通电之前,碾地瓜靠的是人力或水力。通了电,村里在兴建碾米厂的时候,曾考虑购置碾薯机。不过,地瓜粉并不是缺不得的东西,地瓜的重要用途还是作为口粮,以及喂养牲畜。以前,人和牲畜几乎都不够吃了,哪里还有节余的地瓜来晒制地瓜粉,所以村里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倒是隔壁采石坑村后头这些年购置了碾薯机,而且每到地瓜收成的时候,他们都会派一辆手扶拖拉机过来,为上山村村民运送地瓜,也十分的便利。另外,苦茶坡上有生意头脑的叶金田和叶金水,每年都会利用采石坑这个便利,加工晒制大量的地瓜粉在村里出售,村里碾地瓜的需求也就更少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稍微提高了,粮食不再那么的紧缺,于是人们的嘴巴就开始挑剔一些,可以制作各种吃食的地瓜粉也就变得重要起来。叶德安意识到这个商机,又听取了叶世新等人的建议,就私下购置了碾薯机回来,增加碾米厂的经营项目。

    不仅是地瓜,蕉芋、木薯也可以加工制成粉,加工费按照每一百斤八毛钱计算。

    不过,碾薯机才刚刚开动,村里却对此意见很大,特别是村支书叶文明。村支书见不得叶德安私自增加经验项目,一直要求他给村里算分成,但叶德安以碾薯机为私人购置为由,坚决不同意村支书的要求。

    这一段时间,双方一直争吵不休……

    刘丽萍抱着小章宏走上马路。路上,她碰见了几个邻居,就很客气地和他们打招呼。她嫁上来已有一些时间,坡上该认识的人都已经认识了。

    山野里除了绿油油的芥菜和萝卜,就剩下一些耐寒的野草,倒是枇杷开了一树的花。

    下一个农历节气是小寒。

    山上可比她娘家要冷很多,而且这几天还下了地霜。她抱着小章宏站在马路边上晒了一会儿太阳,但不久就被太阳晒得晕眩,只好抱起小章宏漫无目的地走着,最后走到了碾米厂。

    叶德安和叶世新坐在碾米厂外面的碾薯台子上。

    刘丽萍抱着小章宏走了过去。

    叶德安只是抬头看了她们一眼,就回头和叶世新说话。他根本没有抱一抱儿子意思,应该是和叶世新在说什么要紧的事情。

    叶德安愤愤地说道:“叶文明也不能太专断!好歹我爸是一校之长,他不看僧面,总要看佛面吧!”

    叶世新说道:“你说的没错!在这件事情上,我坚决支持你。还有,永盾也是坚决支持你,你就放心大胆去干!我倒要看看,他们二房的人敢不敢骑在我们四房头上!”

    苦茶坡叶姓虽然有六个派支,但六个派支中,大房、二房、六房属于一脉,三房、四房另属一脉,而五房独属一脉(部分后代还迁去了采石坑和其他地方落户)。可能是为了显示这种区别,也可能是前人出现了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不知道从哪一代开始,大房、二房、六房私底下更改了祖上定下的字辈。比如,村支书文明本该是“永”字辈,但取名时冠上了“文”字。

    听着两人的对话,刘丽萍明白是碾米厂有了麻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