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话 孔明灯 (第2/2页)
放哨。身体被气垫隔开,躺在上面不觉得冷,又靠炭火不远身上盖着烤干的衣服,真想就这么好好睡上一觉。偏偏事与愿违,睡着没多大一会儿,小来就急忙拍醒大家,惺忪的睡眼刚刚睁开,小来就急忙指给我们看,在地上大坑深处,一丝幽蓝的光线照上来。 那幽蓝光线给人的感觉十分压抑,时暗时亮。邵军壮起胆子,捡了一块石头扔下去,我忙回身抓枪,阿约握着金刀。 石头带着噼啪乱响砸向那幽蓝的光点,就看那光点慢慢的向上方飘来。距离越来越近,李立明大声叫道:“是晓东”。 我们已经看到,飘上来的正是丁晓东的纸灯,倒过来用能像孔明灯那样,茔火蜡烛不会烧坏方形纸灯。小来甩出捆尸索,拉回了纸灯,萤火蜡烛在拉动时灭掉。邵军拿在手里,立刻说道:“明哥,上面有字”。 纸灯上黑乎乎两个大字‘下来’,貌似是用木炭写的。李立明回身时道:“准备,咱们下去”。邵军穿戴衣服的动作十分麻利,显然这种高兴的心情我们都一样,晓东他没事。急忙将未燃尽的炭火用工兵铲摊开碾碎。 邵军包裹里的登山绳几十米长,不知道下面有多高,我将我的包里的绳子接在一起,邵军有背在肩上一捆,当先顺绳而下。 椭圆形的大坑下去二十几米,下方豁然开阔,光滑锋利的石碴一看便知,这是滑坡造成的。脚踩在光滑巨石表面,向前方微微倾斜并非笔直,空气越往下越凉,倒是十分新鲜。沿石碴往下不深,身边不远出看到一团灰白的棉絮状物,我本能意识紧张起来,别再是什么邪门的东西,双手紧抓登山绳无法搏斗,只能尽量向旁边移动开。
只消片刻就下到实地,邵军高兴的和丁晓东说话,回身一看周围,果然是滑坡造成的塌陷。巨大的石头堆上,一块块巨石突兀林立犹如墓碑,冷眼一看像是乱葬岗。耳畔传来涓涓的流水声,地下暗河的河流和地上差不多。“滑坡下来的石堆使暗河改道了”丁晓东道,见我听那流水声出神,丁晓东接着说道:“这还有更离谱的呢”。 阿约鬼魅般的身影飘然落下,见丁晓东穿着内衣,淡淡的说道:“你没事就好”。李立明的背包放在一块大石上,看来丁晓东打开过,拉链和系带都没拉上系好。 丁晓东回道:“你喊我听到了,只是没想到那是一条滑道,修建上面那么大工程,肯定有运送石料的简易滑道,是我疏忽了”。 丁晓东带着我们走向前面几步,一处凹坑中,昏黄的光反射回来,要不是一看里面有口木棺,我真会以为眼前是个铜块。青铜椁在战国时期诸侯墓葬广泛采用,黄铜并不多见。奇怪的是眼前这偌大的铜椁居然没有一点铜锈,盖板上的几十根铜榫都断开了,盖板歪在一边,表面依然光滑如新。“看架势应该是从上面沉下来的”李立明在我们身后说道。 铜椁长方边角有斜面,花纹和那两口铝棺不同,不是凿刻而是暗纹。表面光滑暗纹在灯光下耀眼夺目,龙虎星辰无所不有,几个人物图不知是什么意思,最显眼的就是北斗图案,李立明说那人物图大概就是象征主人死后在天国的生活。谁知道古人的天国概念和西方的天堂有什么区别,只是龙虎造型看起来哪个都像狗。 铜椁之内还有两成木椁板,大部分颜色发灰,看起来质量再上乘也敌不过风化作用,接近于腐朽了。里面木棺盖从中间一份为二,有一半找不到了。丁晓东指着木棺说道:“蜡油桐制作的棺木很少见,油桐很少能长到可以做棺木这么大,蜡煮的方法只能用于油桐棺椁,油桐本身不像金丝楠木有防腐效果,蜡煮之时必定有特殊的药材才可以,我发现这上面有一种花香,有点像达罗香”。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原和地中海古国之间的贸易迅速发展,商品交换的同时,也带回了很多异域妖邪的东西。‘沙达罗兰花’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属兰花科岩生草本气味奇香的兰花色彩艳丽,同一花朵上的花瓣颜色都不一样,传说是古巴比伦贵族女人洗澡时泡在浴缸里,能使人身上有奇异的香味还能驻颜。这种传统持续攒在了几百年,后来也是因为中原医学文化的传入使它销声匿迹,因为这种花会让人成瘾,驻颜只是使皮肤绷紧,居然是有毒的。“也难怪越是贵族越是早死,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少活几十年也值了”李立明叹道。 木棺内铜椁挡住的一点地方里,枯骨流成一小堆,骨质酥黑。头骨破碎不堪,显然不是自然形成,是后来有人触碰所致。“晓东,你说的离谱就是这个铜椁吗?”我问道。 “不止这个”丁晓东转向旁边铜椁后面。在巨大的石头旁边,丁晓东脚尖一踢碎石中的一块铁块,对李立明说道:“明哥,你看这是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