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时间性预感 (第2/2页)
前的情绪,将会对现在的情绪反应机制产生影响。” “ok,既然以上的判断你都认可,那么我现在可以给你讲一个模型了,心理学的模型。” “人,人的心理,在刚出生的时候,只有遗传的那一部分,那时没有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这个是人最初的心理反应核心。” “而随着人的成长,不断收到外界刺激,产生各种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最终包裹在最初的核心外层,形成情绪反应机制,随着年龄的增长,后天累加的外壳就越厚重。”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后天的核桃壳,包裹着先天的核桃仁的状态,这就是人类的情绪反应机制的核桃模型。” “可是这和我的疑问有什么关系吗?” “别着急,慢慢来。” “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即视现象,各种超验现象,其发生的频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下降,所有超验的心理学现象,基本上都集中发生在人类的儿童至青年这个阶段,当人步入30岁之后,就会距离超验现象越来越远。” “你将这个现象与核桃模型联系起来想想,是否觉得中间存在某种联系呢?” “你是说后天习得压制了超验现象。” “没错,后天习得的,那些组成核桃壳的情绪反应机制,其中充斥了大量的负面的东西。” “所有情绪反应,只要它形成了,或轻或重的都会引起生理的变化,而这也意味着心理压力的行程,既然有压力,那么必然会有释放需求,如果这个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就会对人的心理造成破坏性伤害。”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锅炉被加热,内部产生压力,如果这个压力一直得不到释放,那么最后肯定是压力冲破了锅炉,让锅炉爆炸了。”
“所以很多精神疾病患者,他们都是心理压力没有得到及时释放,最终导致了病理性改变。” “而压力的释放,有的是良性释放,有的是恶性释放,还有释放不彻底,各种不妥当的心理反应,最终都会累积起来,形成那层厚厚的核桃壳。” “而这些,极大影响了超验现象的发生。” “我们在世界不同文化圈里都能发现一些有趣的共性,比如神话传说的相似性,比如各种观点的相似性。对于同一个问题,你在不同的文化里都能找到不同方式的解读,而这些解读,有的时候往往会揭示本质。” “比如佛教提倡本心,提出修行的最终目标是得大自在;而道家修行的目标是逍遥,所以有了逍遥游;儒家讲究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基督教讲究的是聆听上帝的感召;你是不是觉得他们都很相似?” “如果认真考察,你会在各种地区性宗教里,发现类似的描述,它们的目标里,基本上都有类似的诉求。” “原因在哪?” “因为大家都发现了同样的问题,都想要解决同样的问题,都在寻找同样问题的答案。” “它是什么呢?” “它就是超验现象!” “如何接近超验现象,实际上几千年前的宗教就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敲碎那层核桃壳,将后天影响削弱到最小,获得最大化的,超验现象出现的概率。” “所以我说,想要验证预知,最主要的办法就是静心、冥想、禅修!” “~~~”听完这鸿篇巨制,莫回完全失去了语言能力,他突然明白,他遇到了真正的牛人~~~ 莫回突然想到另外一个问题,他赶紧问道。 “你通过这种方式验证过预知?” “差不多吧。” “什么情况”莫回的好奇心被彻底勾起来了,如果是真的,那么他面前坐着的就是活生生的先知啊! “随着静心的深入,并且持续不断的将核桃壳磨碎打掉,超验现象会越来越频繁,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超验现象就是即视现象,它发生的频率会不断增加。我自己是学心理学的,所以我能很清楚分辨出,那些即视现象是心理错觉,哪些即视现象是真的。” “而即视现象,其本质就是时间性预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