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如莲_第116章 赴法宴临空议教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6章 赴法宴临空议教理 (第2/2页)

,是这样。那说说你的心得体会吧?”

    骅幼慈道:“也没什么心得体会了,只是觉得越深入佛法的时候,越是感觉到佛法的智慧浩瀚如海,说实话,虽然看了这么多书和文章,真的还是一头雾水。这些大师们讲的东西还是让我觉得不得要领,无法解开我心中的诸多疑惑,或许是我的智慧太低的缘故。以前曾听一个也是修佛的朋友给我说,他也是天天颂《金刚经》,我就问他,读得懂吗?他说他读到三百多遍的时候就感觉自己有点开悟了的感觉。可我读《心经》也读了快五百遍了,还是一头雾水,真的搞不明白。不过《奇迹课程》和《与神对话》还有《量子物理学》这些西方的灵修书籍倒是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一直在悟《心经》里面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究竟是什么意思。读到《量子物理学》的时候,我觉得我突然懂了,原来就是在说‘物质’的本质也是‘空的’,现代科学发展到‘量子学’的阶段,终于可以证明‘一切万有的存在都只不过是不同波段频率的能量聚合和转化’而已,我就在想,难道这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真相吗?”

    冯立程道:“哈哈,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我以前接触过的一些显教的师父是这么给我开示‘空性’的。他们说,悟到了无常就是悟到了空性。因为这个世间的一切本来就是因缘和合而生,‘无常’才是这个宇宙的‘常’,所以其实‘无常’就是‘空性’。比如古时候的人看见杯子掉地上碎了,他就开悟了。他悟到的就是无常,也就是那个空性。而如果我们真正悟到了世事无常,就比较容易离开那个执着,就能够‘明心见性’了。”

    骅幼慈仔细思索了一下他的话,又道:“我也时常在思考‘明心见性’这个词,到底是一种什么境界呢?和我们现在灵修讲的‘觉醒’是一回事儿吗?还有‘开悟’和‘觉醒’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冯立程道:“这个问题,可能要已经‘明心见性’的人才能准确回答吧。不过,以我个人的观察,我觉得从西方灵修学传过来的‘灵性觉醒’这个层面来说,其实和真正的‘开悟’以及‘明心见性’不是一回事儿。我在台湾接触过很多从印度‘合一大学’回来的人,他们在‘合一’大学都被认证为‘觉醒者’,巴观的教导里面,将‘觉醒’和‘开悟’分别从0-100设置了10个等级,叫做‘觉醒指数’和‘开悟指数’。依我个人的理解,‘觉醒’大概就是灵性刚刚苏醒过来的那个阶段,对这个世界和自身的认知以及感受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当于打破了一个旧世界,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灵性世界的那种成长体验。其实我们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如果以这个来衡量的话,我们这些人都已经是‘觉醒者’了,但是还没有开悟。因为开悟了以后境界又完全不同,而开悟等级达到100级的,境界就已经是如同耶稣、老子、佛陀这样的圣人了。”

    骅幼慈接道:“说到耶稣,他传的是神学,传统基督教暂且不论,就拿《奇迹课程》而言,它里面深广的智慧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是很震撼我的,不过越深入读到后面,我的疑问就越大了。我觉得《奇迹课程》在解释这个宇宙实相的层面,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解答。”冯立程道:“哦?哪两个问题?”

    骅幼慈道:“依它的教理来看,认为整个宇宙的源头就是神,神创造了一切,而我们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圣子’,‘圣子’也是神创造出来的,是和神一模一样的。但当初是因为‘圣子’产生了‘疯狂一念’,却又因为这‘疯狂一念’产生了‘咎与罪’,然后通过投射将‘咎与罪’投射出去,这样就产生了无数的小我,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其实质就是‘小我的投射’而已。而我们修行的过程,就是收回‘小我的投射’,然后‘忆起圣子的身份’,通过cao练‘宽恕’法门,再推恩至所有的兄弟姐妹,由‘圣灵’的指引,最后回归神的家园,其实我们的‘父’从来没有因为我们那‘疯狂一念’而责罚我们,我们最后的目的地就是要重新回归神的怀抱,最终达到‘与神合一’的真实境界,然后得到永生。整个《奇迹课程》的教义简单概括来说其核心应该就是这样,对吧?”冯立程用一种佩服的眼光看着她,道:“总结得太精辟了,的确如此。看来你的领悟力真不是一般的厉害。那你觉得有什么问题没有解答?”

    骅幼慈道:“我认为有两个问题没有解答:第一,当初‘圣子’为什么会产生这‘疯狂一念’,而且因为这一念竟然就堕落成了这个腐朽的世界?这一念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很重要,就像治病一样,这是病根来着,但书中却只字未提。第二,如果我们真的可以修成正果,得到永生,达到‘与神合一’的真实境界,那么请问,既然会有第一次‘疯狂一念’的堕落,怎么保证就不会再有第二次第三次呢?但如果修成了还会堕落,还会回头,那岂不是没完没了了?”

    听得她这一席话,冯立程不禁深思了起来。过了许久,他方才开口道:“恩,你这两个问题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先撇开《奇迹课程》的教理不谈,因为它也不见得是最完美的,你的问题其实本质上就是在问‘第一,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究竟是怎么来的?第二,修行到底要修到什么境界才是真正完美的境界,我们这些众生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佛也好神也好,到底咱们要修去何处才是最究竟圆满的去处?’对吧?”

    骅幼慈也由衷的点点头道:“你总结得太到位了,就是这样。我就是想要了解这个真相,到底什么才是最究竟的真理?虽然我冥冥中感觉最终只能在佛法里面获得真相,可直到目前我所接触的那么多佛学书籍和资料,以及高僧大德们的开示,依然不能够解开我的这些困惑。当然,佛教典籍如海,佛法智慧更是博大精深,以我现在这样一点粗浅的学识不能知晓通达也是正常的,呵呵,也只有慢慢探索了!”

    冯立程却笑道:“你自谦了,在我所接触的人里面,你的勤奋好学与悟性以及阅读量已经是平常人所望尘莫及的了,否则你也不会进步得如此之快。你刚刚提的这两个问题是很要命的两个问题。不如这次我们见到活佛的时候,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亲自请他开示呗!”骅幼慈笑道:“这样的问题在活佛面前会不会太小儿科了?”冯立程哈哈一笑,道:“反正我们在活佛面前就是幼稚园的小朋友嘛,怕啥?”两人便一同哈哈笑了起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