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如莲_第293章 修会供宣说胜功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3章 修会供宣说胜功德 (第1/2页)

    且说众人听罢骅幼慈的一番解读后,皆似有所悟的点头,却听冯立程笑道:“骅老师说得很对。所以,我们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以‘教理’入手,来仔细分析,独立思考,思维辩证,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开智慧,才能真正修得到佛,因为没有一个‘笨’的佛,而且佛也不可能还有‘无明’吧?那究竟有没有禅宗所说的那种‘顿悟成佛’的呢?其实,也是有的。比如‘释迦摩尼佛拈花,迦叶尊者微笑’就是一例。但是——关键就在于这个但是,迦叶尊者是什么境界?那可不是普通的凡夫啊,虽然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实际也是佛的化身,因为一佛住世,万佛护持,包括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等皆是成佛的境界,只是示现菩萨身,传承和护持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以利广大的众生。所以,说得再白一点,拈花微笑,见性成佛,那叫‘示现’或者说是诸佛互相配合着‘演戏’,实际迦叶尊者早已是成佛的境界,如此才有可能。即便不是这样,因为碎掉一个杯子就见性开悟的,也不是一般人的境界,那也是累生累世修来的,就好比这杯水本来就快要满了,这最后一滴下去的时候,他就‘开悟’了。可是,若是普通凡夫,你哪怕碎掉一万个杯子他也开悟不了呀!释迦牟尼佛一个弹指,说‘出去’,他的那些弟子就生了出离心,离开苦谛集谛,然后再一个弹指说‘进来’,就入到道谛灭谛,瞬间开悟。可还是那句话,这些弟子不是普通凡夫啊!若不是佛的化身就是如意宝弟子,也是累世修来的只差一滴水就满的那种境界才有可能。不然你试试看,对一个凡夫一个弹指说出去,他会怎么样?他一定说:啊?去哪儿?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众人听罢,不禁齐声哈哈笑了起来,接着便不住的点头,且听他继续道:“所以,学佛就一定要明白‘教理’,这才有‘闻思修、戒定慧’,如果期望着单靠‘参话头’那个佛果有一天会不小心砸到自己的头,一个不留神就成佛了,那这个佛也太容易了吧?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何况是‘修佛’?所以,禅宗为什么从古自今都那么火爆,包括现在这个时代更是,处处是‘禅’,各种各样的‘禅’,而众人皆如此推崇,真要追究起来的话,究竟是与内心哪一种想法相应了?这个就大家各自去体味吧!”

    冯立程说罢,不由得意味深长的看了看众人。却听祝容芳笑道:“要说禅宗火爆,还有比它更火爆的呢,那就是‘净土宗’,只要专心念‘南無阿弥陀佛’便能往生净土,这个连‘话头’都不必参了,不管识字不识字,也不论男女,老幼妇孺皆可修持,门槛极低,谁都可以修去净土。这个‘群众基础’由此可见得有多大!”说罢,却见众人又不禁掩面而笑,一时笑罢,方听郭迟易道:“所以,依尊上师在《菩提道》里,还有平时的开示中,也反复提到这个问题。上师说:净土又不是垃圾堆,每次想到这句话我就忍不住想笑。当然,众生愚痴说来也是可怜,所以不论是什么宗,如果不明‘教理’,到最后全部都沦落得面目全非,不伦不类,害人无数啊!依尊上师多次提到,《阿弥陀佛经》有云: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往生彼国。这个善根、福德便是自己的‘资粮’,没有这些资粮便不可能往生净土。即便不是成道者,也得是业清净者,不是业清净者,对三藏十二部经的佛法教理也要通达,三十七菩提支、八正道、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等的学处全部要通达,并且还要有足够的‘福慧’二资粮,才有可能往生的。哪里是连‘佛’都不认识,只要念念佛号就能成的?还是刚才冯老师的那句话,天下哪有这么轻巧的事儿?连世间法皆是如此,更何况是出世间法?由此可知,一切修持的法门,都必须以正确的‘教理’为基础和内涵,否则的话,就变成虚有其表,徒有其名,挂羊头卖狗rou了,那样就不会是真正的‘佛教’了。”

    见大家讨论得如此热烈,冯立程看时间差不多了,便最后总结道:“修十善业,虽说是下士道,得到的是人天之果,但确实要如理如法的修持也不容易,尤其在当今这个时代,不妄语、不邪yin,不贪不嗔不愚痴,那必须得有相当的善根才有可能守得住自己这身语意三门,不令其造诸恶业,於己於他於这个社会都是相当的重要,也是一切修持的基础。因为如果连这点小小的习气都战胜不了,还想说修什么大法能成就,那也是自欺欺人罢了。而且佛所宣说的十善业,虽不能出世间,解脱生死,但也与一般其他宗教的十善业是有根本区别的。因为佛的善巧宣说,八万四千法皆是趣入解脱之道、成佛之道的因,只是前面前面后面后面,对不同的根基宣说不同的法,大乘、小乘、显教或者密法,乃至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悉皆如此!所以,真正懂得佛法就会知道,佛所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皆是环环相扣,前后贯穿的。就好比一台电脑的程序,你不能有BUG,否则就会阻塞,不能正常运行。但是从小乘到大乘显教再到密法,因度化不同的方便而说不同,可我们就是要将所有的矛盾全部厘清,哪些是共同要修持的,哪些是要转化取舍的,这些全部都要融汇贯通起来,才有可能修得到佛。这其实就是在磨练我们的‘智慧’,消除我们的无明,增强我们‘遍知’的能力,而‘遍知一切’的这个智慧,将来成佛的时候就是‘光明法身佛’。所以,我们依止具量善知识修学,精勤闻思修,才有可能真正厘清这些佛法的体系和脉络,真正获得圆融无碍的真知灼见。以此,才能开启智慧,消除烦恼障和所知障,最终获得成就。比如说,《菩提道》里所宣的‘下士道’,人天之果的修持是必须以‘皈依三宝’为前提的。这里就涉及了‘皈依’的学处,谈到皈依,就必须了解和认识佛法僧三宝,如果连三宝都不认识怎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