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如莲_第303章 闻法音众聚潮音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3章 闻法音众聚潮音居 (第2/2页)

持饭食。大家便略动了动筷著。

    过了一会儿,方听陶仁清笑道:“要说起来,我年轻的时候亲近佛门,乃是因为对佛家的修禅悟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禅宗佛教哲学思想非常感兴趣。后来有机会从事这方面的相关工作,更是有幸结识了不少禅宗大师。释译通法师是引导我多年修禅的老师,别看法师年纪虽轻,可在修持上功夫却十分了得。只是我这个人根基浅薄,修了这二十几年,直到现在也没修出什么境界,也没有顿悟成佛,甚至连怎么样一念清净的修‘菩提心’,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道的渐修次第等教理都没有搞清楚。今天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希望依尊仁波切以及释译通法师能够为我等修佛的路上,至今仍一头雾水的佛子弟们作一番开示!”说罢,便朝着依尊上师及禅师皆合了合掌。

    只见依尊上师捻须点头笑而不语,那位禅师则合掌含笑,抑扬顿挫地娓娓而道:“佛法的修持法门虽多,归纳起来也无非就是方便法门、感应法门、究竟法门三大类别。从修持的方法又可分为渐修与顿悟两个法门。渐修就是渐进的,有次第的修证,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佛陀非常慈悲,另外告诉了我们一个缩短时间的方法,而且是最究竟的法门,这个法门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顿悟’的法门,是一超直入‘如来地’的法门。所谓‘顿悟’,悟到什么呢?悟到自己当下这一念的‘念心’,悟到‘觉性’,悟到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简而言之,‘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菩提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成佛就是成法身佛。顿悟了心性,就缩短了修证的时间。而无论修什么法门,最后全部要归于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性、本具的觉性,这不是父母、鬼神、上帝、乃至菩萨所给予的,而是人人本具的‘本心觉性’。佛陀在诸经中讲,佛有三身,乃法身、报身、化身。法身好比太阳的光,报身就如太阳的形象,化身就像太阳的影子。太阳照到屋子就有屋影,照到树就有树影,所以人、石头、动物等各有其影,就如同佛的千百亿化身,随缘应现,但是影子是短暂的,因缘过去,影子就没有了。那究竟何谓‘法身’呢?法身没有形象、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没有增减亦无生灭。法身就是寂然不动,清楚明白的菩提心、涅槃性。契悟了这个道理,就是契悟了无上的知见。契悟了这个心性,就是佛,就是道!而见性成佛的‘见’,就是指契悟的意思,不是用rou眼所见的‘见’;成佛的‘成’是形容词,是指契悟了本具的佛性,契悟了菩提心。佛不是用rou眼而见,如同《金刚经》所云: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無住心’就是‘菩提心’。所谓‘住’,是指攀缘、念想、执着。这‘念心’想到过去就住於过去,想到现在就住於现在,想到未来就住於未来。想,就是有所住、有执着,有所住就有生灭。‘無住心’就是心無所住,無所住就是这念心不攀缘、不执着。若我们入定观修的时候,能真实的契悟这样的‘無住心’,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不二的这念心,即为‘菩提心’。‘明心见性’是悟到本具的佛性,佛性就是觉性,觉性是本性本空、不生不灭。这个本性本空,不是虚空、空洞的空;在本性本空当中能生万有,具足一切功德、智慧与妙用。这个不生不灭的觉性、心性人人本具,只因为有妄想、执着、有所住,所以念念迁流。不生不灭的佛性就成了生灭的众生性,以致于生死轮回不止。明白这些道理,才知道心性的真实、珍贵。心以外的一切皆是缘起性空,一切法也是缘起性空。所以说,不论是有情無情皆是因缘和合而产生,没有了因缘便‘缘去归空’。所以,见性就是见到诸法空無自性的道理。正所谓‘佛是成佛的众生,众生乃是未成佛的佛’,故说佛与众生佛性平等,无二无别。众生的‘佛性’显现了,契悟了本心本性,就是‘佛’;没有显现,不能契悟本心就是众生!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了解心性的道理,所谓‘不识本心、学法無益’。古德说:无始劫来只‘这个’,今日依然又‘这个’,复将‘这个’了‘那个’,这个那个同安乐。‘这个’就是一切众生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佛性。所以‘明心见性’是最究竟最实在的法门。无论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皆是遵循这些道理而成就道果!阿弥陀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