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丧钟_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难不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难不死 (第2/2页)

堂。

    教堂不大,四排用木板钉的简易长条凳占了半间屋子,正面的墙上供奉着耶稣的壁龛,一位四十多岁身穿牧师服装的中国人站在耶稣下面,望着这群扛着火枪好像要饭的乞丐队伍时半天没反应过来。

    走在前面的布莱克和毕乃尔比中国牧师反应的还要强烈,怎么都没想到在这偏僻之地的教堂里竟站着一个中国人牧师,双方你猜我我看你的僵持了半天,还是中国牧师用一口标准的英语首先开口道:“我可怜的孩子们,难道你们碰见了魔鬼了吗?怎么遭得如此狼狈?”

    一句话没把布莱克和毕乃尔的眼泪说出来,哪管对方是中国牧师还是英国牧师,双双走到中国牧师前虔诚地画着十字,布莱克把所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毫不隐瞒地讲给中国牧师听,听得中国牧师脸上慢慢露出笑容,和蔼道:“亲爱的孩子们,上帝会饶恕你们的罪过,到了这里就是到了家,你们跟我到后院先清洗一番,然后跟我一起共进晚餐,上帝会帮助和保佑你们的。”说完转身领着众人向教堂后走去……

    教堂后院是两趟泥草房,虽然比较陈旧,但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除了中国牧师外还有四五个年老的教徒,在中国牧师的指挥下很快就把这群散兵游勇安排得妥妥当当。

    吃过晚饭,中国牧师带着两人来到自己的住所,给两人各倒了一杯久违的咖啡便开始了交谈。

    中国牧师知识渊博极为善谈,从欧洲的教会到英法的工业革命,从哥白尼日心说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听得布莱克和毕乃尔张口结舌,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踏在异国的土地,当听说眼前的学者是瑞典巴色会教会驻香港的主教时两人差不点跪下顶礼膜拜,恨不得把这位中国牧师当成欧洲的教皇。

    在当时的晚清社会有这种见识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仁轩。

    洪仁轩自从离开香港后就准备北上天京帮自己的哥哥洪秀全管理国家,路过早年在这里传教的教堂便多住了两天,没想到多住这两天就让自己碰倒了走投无路的布莱克和毕乃尔一行人。看着他们手里的火器,洪仁轩马上打定主意,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把这伙人拉到太平军队伍里来,哪怕不冲锋陷阵,只是教教太平军如何使用火器都是对太平天国莫大的贡献。

    打定主意的洪仁轩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和渊博的西方知识,很快就把走投无路的布莱克和毕乃尔招揽过来,答应二人只要帮助太平军组织起火枪队,就每人奖赏五万两白银的报酬。

    五万两白银啊!卖了所有的鸦片也就值这些钱,何况还是每人五万两!别说布莱克和毕乃尔走投无路了,就是今后再让他们贩运鸦片都不干了,哪有这不需要本钱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的好事?

    洪仁轩为了彻底留下二人,当即就把准备送给太平天国充当军饷的一千两黄金拿出一部分分给了布莱克和毕乃尔,答应训练完火枪队之后再把剩下的全部付给二人,高兴得两人举着十字架对上帝发誓,若不全心全意为太平天国效力,就像犹大一样被埋进“血田”永世不得翻身。

    为了安抚已经人心惶惶的手下,布莱克和毕乃尔拿出一笔钱给所有的雇佣兵都发了酬金,大家的士气一下子重新高涨起来,在教堂里短暂地休息两天后,便跟着洪仁轩向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出发。

    为了躲避清兵,洪仁轩带着大家先到广西然后再绕到湖南、湖北、安徽最后到达江苏,一路上也碰上不少围追堵截的绿营兵和地方团练,可惜在毕乃尔率领下的火枪队面前根本就没有招架之力,一接触就溃逃得无影无踪,喜得洪仁轩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为太平天国缔造出一支像欧洲强国那样的军队。

    到了天京,本想让天王洪秀全亲自接待一下布莱克和毕乃尔二人,鼓舞一下士气,没想到这时的洪秀全已经贪恋女色不问政事,连洪仁轩本人想见一面都难上加难。没办法,洪仁轩把布莱克和毕乃尔交到准备攻打上海的李秀成手里,让两人到上海后寻找机会购买火枪组织太平军自己的火枪队。

    最初战事非常顺利,李秀成的军队一直打到上海近郊松江附近,布莱克和毕乃尔带着自己的手下和十名太平军战士顺利地潜入上海,借助自己洋人的身份很快找到老船长所说的外滩天主教大教堂,在这里赶巧碰上了久违的老船长,久别重逢的喜悦让大伙都非常高兴。

    毕乃尔不敢跟老船长说自己为太平天国效力,只是说想倒卖一些军火发点小财。

    其实两人就是说了老船长也不会埋怨他俩,因为这时候来这里做军火买卖的可不止他二人,只要赚钱卖谁不是卖?于是两人带着携带金银的太平军战士很快就买到了两百支前膛燧发火枪,并把洪仁轩送给两人的金钱存放在教堂里,办完所有的事情,布莱克和毕乃尔率领自己的手下和十名太平军雇了一条船便向天京驶去。

    一路上仗着洋人的面孔两人顺利地闯过好几道关口,等靠近清军驻扎的江南大营孝陵卫时被和春的部下堵住去路,因为再往前走就是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船上的军火不是送给江南大营的那就是送给长毛,几句话不合双方就交上了火。

    和春的部下驾驶着都是长江水师,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要比布莱克和毕乃尔雇来的木船强上百倍,尽管毕乃尔手下的雇佣兵训练有素,但是架不住对方人多势众,不到一刻钟布莱克和毕乃尔的手下就被打死了将近一半,两人知道再坚持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举起白旗向清军投降。

    和春跟朝廷其他的满族官员一样欺软怕硬,见到洋人比见到皇上还害怕,见俘虏的大多数都是洋人时,吓得赶紧好酒好菜招待并派快马向朝廷禀报,顺便没收了船上所有的火枪,并把剩下的太平军全部腰斩。

    一直到了入冬,和春才等得到把这些洋人押送京师的消息,赶紧派一队人马把这些烫手的山芋护送出自己的地界,交到负责安徽防御的胜保和袁甲三手里,由他们再传送到下一站。

    此时的安徽也是遍地狼烟,为了安全起见,押送队伍躲躲藏藏像护送国宝似的又是船的又是马车的走走停停,过了年还没走出安徽境内。

    就在他们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江南大营已被太平军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为了解救江南大营,清廷把护送粮饷的任务交给了安徽的袁甲三和胜保。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胜保又开始打上布莱克和毕乃尔火枪队的主意,知道洋人有奶就是娘,许下重金,只要完成这次护送任务,以前为太平军效力的罪过一笔勾销而且还有奖赏。

    布莱克和毕乃尔闻听自己可以大难不死赶紧答应了胜保的请求,决定等拿到酬金后一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返回欧洲,于是两人摇身一变从囚犯变成了朝廷的雇佣兵,开始为清廷护送粮饷来。

    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爷好像特意考验毕乃尔似的让他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还没到地方就全军覆没,只剩下毕乃尔孤家寡人一个,等到了黄家大院见到善解人意的“黄庄主”后,毕乃尔已经知道自己又逃过一劫。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毕乃尔对善待自己的密斯特尔·黄重新燃起了希望,请求黄孛放了自己并愿意拿出在上海的私房钱作为酬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