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丧钟_第四十六章 滔天祸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滔天祸乱 (第1/2页)

    陈玉成领着王金奎来到紧靠军营的一座大院落,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弥漫在空气当中,不时地有头裹黄巾的太平军将领急匆匆进出这座临时帅府。

    一座古朴典雅的大厢房筵开一席,桌面挺大,菜肴却极其简单,除了两盘青菜、一碗红烧R、一碗清汤和两碗米饭外别无它物,甚至连待客的酒水都没有,两人按宾主坐下,陈玉成端起白饭笑道:“金奎大哥,有点寒酸了,请!”

    王金奎知道在太平天国有两位生性简朴的大人物,一位就是眼前的英王陈玉成,另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翼王石达开,这两人就是回到自己的王府也是吃的清汤寡水,从来不在吃的方面铺张浪费,跟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之流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王金奎也不见外,端起饭碗也不客气狼吞虎咽开吃起来,平平淡淡的饭菜到了王金奎嘴里倒好像咽进去的是天上的龙R,吃得是“吧唧、吧唧”满口喷香,满脸的麻子都放出光彩,连吃饭时从来不喜欢苟笑言谈的英王陈玉成都禁不住笑道:“呵呵,金奎大哥,一年不见我还真的有点想你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呜呜,”王金奎把最后一口饭塞进嘴里没等咽完含含糊糊说道:“是想我的木鱼石茶具吧?”

    “哈哈哈,”陈玉成放下碗筷笑道:“别人再好的东西我都不稀罕,我就喜欢看你吃饭时的吃相,再普通的东西到了你嘴里都会变成一种享受,真是连看看也让人赏心悦目啊!”

    陈玉成吃饭不讲究,饭后的茶却颇为奢侈,饭毕就叫亲兵端上茶水。一套精致的紫砂茶具配合六安瓜片真是色,香,味三绝俱全,相得益彰。

    王金奎之所以能够得到三教九流众多人的赏识,就是善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陈玉成喜欢品茶,王金奎仿佛也变成了此道的高手,一改刚才饕餮的贪吃相,像老佛爷似的细斟慢饮起来,碧绿色的茶叶在紫砂碗里沉沉浮浮仿佛注满了鲜活的生机,随着滚水荡起一圈圈涟漪,两人仿佛都沉醉在相知相惜的友情当中。

    在王金奎这套软功夫微醺下,果然陈玉成首先沉不住气,叹道:“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金奎大哥真是我生平一大知己,不知你说的那个水师战船是何规模?现在何处?”

    “英王,”王金奎把茶碗轻轻放在桌上脸色一变冷然道:“这个水师战船共有二百多艘,其中的一百艘驻扎在三岔河,另一百艘驶往洪泽湖准备供太平军和捻军使用,没曾想后院起火杀出个程咬金,夺取了三岔河一百艘战船不说还有大举进犯寿州的企图,老爷见势不妙又把调走的战船紧急调回寿州,并派在下昼夜兼程求助太平天国共灭清妖。”

    陈玉成沉吟半晌问道:“不知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是何方神圣?”

    “六安总兵黄孛!”

    “黄孛?”因为黄孛很少跟太平军发生正面冲突,所以陈玉成对黄孛了解甚少,只知道这是清廷一位后起之秀,再加上太平军暂时的作战目标是江苏淮安而不是六安,一时陷入矛盾当中,为了不让王金奎误会诚恳说道:“金奎大哥,我们现在的主要作战任务是夺取江苏的淮安,前锋部队昨天我就已经派出去了,这临时改变计划恐怕影响整个大局啊?”

    “哈哈哈,英王,一点也不影响,”王金奎一反常态,眼神突然S出摄人的精芒,赶紧施展三寸不烂之舌把自己早已想好的应策一一抖落出来,有理有据给陈玉成分析其中的成破厉害,沉声道:“想与张乐行、龚得的捻军汇合淮安,贵军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沿着长江和运河打到淮安,一路上除了面对数不清的清军外还得跟曾国藩的湘军作战,就算冲过这些障碍,横在高邮的还有多隆阿和王国才的马步各营大股敌军,想在年底之前占领淮安掐断清廷的运河通道,实在是困难重重;第二条路,就是先拿下庐州府北上寿州,从那里乘船顺流而下直捣洪泽湖,二百艘水师战船拉着太平军几昼夜就可以到达淮安城下,你说哪条路便当?”

    “呵呵,当然是第二条路便当,可是庐州府有袁甲山和胜保两员钦差大臣亲自坐镇,想攻下安徽这座省府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哈哈哈,英王有所不知,胜保已经革职查办被押赴京师问罪,现在的庐州府就好像瘸了一只腿的巨人,只要打断另一条腿立刻轰然倒塌。”

    王金奎此番话真的提起陈玉成极大的兴趣,动容道:“不知胜保为何事黜贬?”

    转了一大圈终于说道正题,王金奎心中狂喜,脸上却不露声色坦然道:“英王,今年年初,朝廷运往江南大营的粮饷被劫持一事你听说过了吧?”

    陈玉成闻听笑了起来,哂道:“这么大的事情谁不知晓?连天王洪秀全都拍手称快,要不是这批粮饷和军火被劫持这安庆城还不知道花落谁家呢,我还真想感谢那位劫持粮饷的牛人!”

    “牛人?”王金奎嘿嘿一笑应道:“恐怕让英王失望了,劫这批粮饷的不是别人,正是监守自盗的六安总兵黄孛,他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劫完粮饷后过不多久就上告朝廷说粮饷找到了,而且指名道姓说是我家老爷所干,其险恶用心就想借机铲除淮北所有的反清义士,嗨,”王金奎买个关子轻抿一口茶水,摇头苦笑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黄家小儿实在太Y险了,只要跟清妖不是一条心的全都找各种借口铲除,什么叶家集徐立壮、太平军李昭寿、捻军孙坤文、三河尖潘家父子,甚至包括我们苗家,若不趁着他羽翼未丰之时剪断他的翅膀,那大清朝又会出现第二个僧格林沁,第二个曾剃头!”

    这个时代信息比较落后,谁投靠清廷谁反水了,那都得过个一年半载才能得到确切的消息,王金奎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一番表白还真有点打动了陈玉成。

    但是,年纪轻轻的陈玉成既然能够当上太平天国的英王,那可不是靠投机取巧换来的,那是凭真本事从死人堆里打滚打拼出来的殊荣。多年的戎马生涯养成了谨小慎微的习惯,骁勇而富有谋略,为了探清黄孛的底细和真实实力,陈玉成谨小慎微问道:“金奎大哥,能不能把这个年轻的六安总兵情况跟我说说。”

    王金奎听到这话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终于落地,不怕怀疑,就怕英王陈玉成不闻不问,瞧不起默默无闻的黄孛前功尽弃。

    于是,王金奎平心静气说道:“英王,说起这黄家小儿黄孛真是不可思议,短短不到一年他就从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团练守备坐到一方大员总兵的位置上,先是投机取巧打败了李昭寿,*着李昭寿无路可走投靠胜保,借此被朝廷钦命为六安副将。紧接着在清妖大力支持下攻下霍山,把捻军白旗副旗主孙坤文凌迟处死。前不久又偷袭了霍丘、三河尖,血洗了潘家上上下下几百口人,连襁褓之中的婴儿都不放过,乘机还夺取了准备献给英王的水师战船,估计下一个目标就是我家老爷了,为此我主动请缨来求英王的帮助,事成之后以淮河为界,南边全部归太平天国,另外再送二百艘水师战船,永结同盟共抗清妖!”

    王金奎一番添油加醋的陈辞说的是慷慨激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