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章 信使(一) (第1/2页)
黄孛没想到小小的守备竟然还有如此宽广的视野,不由得刮目相看,刚想继续讨教两句,施晨豪和师爷常仕节凑到跟前,黄孛只好打住话题与施晨豪和常仕节寒暄起来,问道:“数量都点清了?没差什么吧?” 施晨豪满面红光拍着马P笑道:“总兵大人经手的东西还能有错?三千支火枪一支也不少,连同那两门洋人的大炮都装上雇来的洋人火轮船上,谢谢黄大人额外还给我配送了十箱炮弹,等常师爷见到恩师后一定替黄大人美言几句。” 黄孛嘿嘿一笑,送少了怕炸不死你们这些狗草的,自己用低价买来的一堆破洋枪和两门阿姆斯特朗“炸膛”炮可不是吃醋的,估计发起飙来一定够湘军喝一壶的了,摆摆手假惺惺笑道:“那就赶紧上路吧,前方战事吃紧,耽误了中堂大人的军情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为了表达对曾国藩的尊敬,黄孛亲自和施晨豪一起把常仕节等押送军火的兵士送上火轮船,直到火轮船消失在远方不见后才告别施晨豪返回小洋楼,与四女一起享受来之不易的短暂恬静生活。 两天后,常仕节押着满载军火的火轮船有惊无险穿过太平天国控制的江宁江面,所谓的控制,只不过在靠近南岸边附近游荡着少得可怜的战船,有的甚至连民船都不如,主要靠岸基上的火炮封锁见面。由于江面宽广辽阔,岸基上的火炮只能封锁住半个江面,再加上运送军火的火轮船悬挂美国旗帜,太平军就是能追上也不敢造次。 众人又过了一日,傍晚终于来到东流码头。驻守此地的湘军首领叫许得水,检查完关防公文后急忙把常仕节引进营地,客气道:“可把你们盼来了,中堂大人每日都派人前来询问,从上海运来的军火到没到,你在此喝碗茶歇息片刻,等我调来车马立刻连夜把军火运往祁门。” 不怪许得水如此着急,每日从前线抬下来的伤兵都装满了两大艘水师战船,知道曾国藩如饥似渴盼望这批军火,自己可不敢有一丝的延误,一边组织车马一边派人通知曾国藩。 此刻的曾国藩坐在中军大帐中正书写着家信,三三两两的文职书办行色匆匆把整理好的卷宗抱出大帐,案桌上躺着一封已经写好的奏折。曾国藩看似面色平静,其实内心焦急似火,只有自己知道,其实那封写好的奏折是一封表忠心的遗折,而眼下所写的就是一封遗书,心潮澎湃一时无从下笔,写写停停,停停写写,一封写给自己儿子的离别信足足写了半个时辰才落下最后一个字,喊来一名亲随赶紧派人把两封信传递出去,这才端起凉茶轻吮一口,回忆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 自从与黄孛分手之后,曾国藩就处在焦头烂额当中,不知吃错什么药的太平军舍弃南北两个重要方向突然杀向徽州,打得湘军措手不及,防守严密的徽州竟然没能坚持两日便拱手让人,气得曾国藩恨不得把已经战死的将领从坟里刨除来再鞭挞一顿,才解心中之恨! 就在这节骨眼上,曾国藩收到冯子材派人送来的第一封告急军情,见战事涉及到英法联军大吃一惊,急忙召集幕僚商量对策。 此时的曾国藩已经稳稳坐住清朝重臣第一把交椅,权势如日中天,被咸丰钦命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负责江南和江西两省的军政事务。江南主要包括江苏、安徽两省,刚开埠不久的上海县也同属江南省管辖,来商议军务的幕僚只有三位,个个都是后期声名显赫的大人物。 第一位左宗棠,虽然还是以幕僚身份辅佐曾国藩,但已然是朝廷一方大员,深得咸丰帝赏识,给了一个“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赞语,被曾国藩疏荐为浙江巡抚,并在湖南又招募五千人马,组成另一支湘军。因为湖南在春秋时期属楚国国境,为了有别于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把这支军队起名为楚军; 第二位是李鸿章,曾国藩的门生,三十七八岁,正值年富力强的年纪,在曾国藩帮衬下也刚刚组建了淮军,因为战功赫赫,已然有跟曾国藩分庭抗礼之势,出于师道之教,李鸿章对曾国藩始终行师徒之礼; 第三位就是与黄孛在长江边见一面的郭嵩焘,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者,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是曾国藩的心腹幕僚之一。 三人看完冯子材的密信之后,左宗棠首先发言道:“涤生兄,只听说英法联军北上与朝廷交涉如何修改条约,怎么突然出现在镇江?如果他们溯江而上一路S扰过来,那咱们就得腹背受敌陷于被动局面,此事非同小可,得赶紧派人调查清楚。” 曾国藩捋着胡须沉声道:“冯子材的为人我很清楚,诚实的很,他说有上百洋人攻打镇江一定不假,再说八旗都统巴拉革跟对方照面一个回合就全军覆没,拥有这种战斗力的除非洋人别无选择,我就是有一点搞不明白,沿途都是咱们的耳目,从哪突然冒出这么多洋人?他们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他们想干什么?” “中堂大人,”郭嵩焘接话道:“据我所知,现在的外夷除了英法外,其余的国家都暂时保持中立态度,冒出的这伙洋人十有**来自上海租界的英法联军,因为主力已经北上,剩下的这些人想掀也掀不起大浪,我们只要派东流的水师战船监视他们的动向就可万无一失,”为了缓解大家的紧张气氛,郭嵩焘笑道:“其实洋人来了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最起码帮咱除掉了那位飞扬跋扈的八旗都统巴拉革,这小子仗着满人身份,连中堂大人的军令都敢抗拒,早晚得坏了咱们剿匪大计。” 巴拉革与曾国藩不合众人心知肚明,曾国藩虽然偷着乐,面上却一点也不显露出来,淡淡说道:“此人虽然对我不敬,但是打仗却很勇敢,可惜临死之前连个尸首都没留下,等这面战事一了,得派个人到镇江收集一下他的遗物,也算对朝廷有个交代。” 就在几人议论洋人有何企图之时,一位亲兵冲进大帐,单膝跪地打千禀告道:“中堂大人,太平军已经突破咱们的防线,现在正兵分三路杀向祁门,离此地最近的长毛只有三十里路,请大人定夺。” 曾国藩闻听三角眼一瞪,厉色喝道:“鲍超的霆字营呢?” 为了鼓励军心,曾国藩特意把帅府移到距离东流码头八十里远的祁门,并把湘军中最能打仗的鲍超所率领的霆字营从路灌口调过长江派了上去,没想到这么快就败下阵来,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全都紧张地盯着曾国藩的亲兵。 “禀中堂大人,昨夜鲍大人率领五千霆字营在渔亭与长毛交上火,可是天亮之后却不知所踪,仿佛人间蒸发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们派出几路探马也没联系上。” 曾国藩抓起桌子上的茶杯真想摔在地上,思忖片刻又轻轻放下,自己对鲍超太了解了,此人可不是贪生怕死之徒,没有重大缘故绝不能放太平军长驱直入威胁自己,缓缓道:“离此地最近的长毛有多少人马?带队的是何人?” “禀中堂大人,带队的是侍王李世贤,率领四万人马,其余的两路人马分别由周国虞和周国材率领,大概三万左右,一路北上蹿进池州地界,一路南下绕道江西,成合围之势包围祁门。” 李世贤是李秀成堂弟,在太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